动力电池的底部针刺、挤压及冲击一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961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动力电池的底部针刺、挤压及冲击一体装置,所述支撑框体的上侧设置有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支撑件,所述液压支撑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板,所述液压板的中部设置有电控液压箱,所述电控液压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挤压件,所述电池放置槽的前后两侧下方固定安装有两对固定板,所述支撑框体前后两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两对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盖板、挤压件和挤压条的结构,通过挤压件使盖板下方的挤压条下移,对动力电池进行挤压试验,通过设置有转盘和成对的气动锤,可以快速对动力电池板进行多点冲击测试,检测效率高。检测效率高。检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的底部针刺、挤压及冲击一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测试设备
,具体是动力电池的底部针刺、挤压及冲击一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主要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为了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需要对动力电池成品使用专门的检测装置进行检测,以保产品最终证符合国家标准。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包撞击刺破试验设备(授权公告号CN115060609A),该专利通过电池包搭载平台套设在测试设备搭载平台的外部,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对测试设备的位置调节,能够快速调节至电池包底面的测试点,并且在测试设备上更换不同的测试零件,能够模拟电池包在实际使用时底部受到撞击及被刺破的工况,并配合电池包内置的各项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包在受损后,各项数据的变化,并实时传输给控制柜,以便于工作人员实时了解到此时的电池包在受测时的状态,但是此设备只能进行撞击和刺破的测试,需要使用其他设备进行挤压测试,且此装置只有单独气动锤,检测效率较慢。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动力电池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电池的底部针刺、挤压及冲击一体装置,包括支撑框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体(3)的上侧设置有电池放置槽(30),所述电池放置槽(30)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支撑件(19),所述液压支撑件(1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件(18),所述连接件(1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板(17),所述液压板(17)的中部设置有电控液压箱(16),所述电控液压箱(1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挤压件(15);所述电池放置槽(30)的前后两侧下方固定安装有两对固定板(2),所述支撑框体(3)前后两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两对限位板(1),所述电池放置槽(30)的上侧设置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前后两侧设置有与限位板(1)对应的升降限位件(20),所述盖板(14)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三组挤压条(41),所述电池放置槽(30)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池支撑板(32);所述支撑框体(3)的下表面前后两侧设置有三对支撑立柱(5),所述支撑立柱(5)固定安装在安装板(6)上,所述安装板(6)上表面位于电池放置槽(30)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滑动底板(8),所述滑动底板(8)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对格挡立柱(4),成对的所述格挡立柱(4)之间固定安装有滑动轨道(9),所述滑动轨道(9)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滑动隔板(21),所述滑动轨道(9)上方设置有移动箱体(7);所述移动箱体(7)的后侧内壁固定安装步进电机(36),所述移动箱体(7)与滑动轨道(9)通过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箱体(7)的中部内顶壁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37),所述伺服电机(3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杆(39),所述移动箱体(7)的上侧中部固定安装有转轴座(38),所述转动杆(39)上端穿透移动箱体(7)和转轴座(38)固定安装有转盘(24),所述转盘(24)的上端前后对称固定安装有一对气动锤(25);所述移动箱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春明杨元金黎丛兵陈亮谢春健吴伟源邓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