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33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包括主体、渗油降温机构和卡合衔接机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渗油降温机构,且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卡合衔接机构。该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此齿轮体四周外壁等距分布的外齿槽则通过与内圈架组合形成分层结构,从而达到保持自身强度的同时不影响联动效果,且减少在齿轮室内传动过程中旋转时的摩擦阻力,让传动过程更加顺利,而内部等距开设的渗油孔,则通过与螺旋通道相连通的方式,让整体内轮盘在保持转动的过程中提升对油液的流速过程,提升渗油效率,从而让内部油液流速加快,通过发动机结构内的油液散热传导提升整体散热效果。升整体散热效果。升整体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齿轮
,具体为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而正时齿轮是在机械装置中对完成相关控制功能起到时间尺度定位的齿轮,是发动机内部传动结构的主要承载零部件,是核心承载结构之一。
[0003]现有汽车发动机在使用中,大部分正时齿轮均采用直齿轮或斜齿轮结构进行曲轴或对角啮合衔接,而在齿轮使用过程中,大部分齿轮在齿轮室内的传动使用时,其本身并不具备有效的散热辅助效果,影响使用稳定和正常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汽车发动机在使用中,大部分正时齿轮均采用直齿轮或斜齿轮结构进行曲轴或对角啮合衔接,而在齿轮使用过程中,大部分齿轮在齿轮室内的传动使用时,其本身并不具备有效的散热辅助效果,影响使用稳定和正常运行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包括主体、渗油降温机构和卡合衔接机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渗油降温机构,且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卡合衔接机构,所述渗油降温机构包括内轮盘、内槽口、外斜槽、渗油孔和螺旋通道,且内轮盘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内槽口,所述内轮盘的四周外壁分布有外斜槽,且内轮盘的内壁四周分布有渗油孔,所述渗油孔的一侧连通有螺旋通道。
[0006]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通道与渗油孔之间相连通,且渗油孔沿着内轮盘内壁四周等距分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斜槽沿着内轮盘四周外壁均匀分布,且内槽口一侧外壁开设有内槽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齿轮体、内圈架和外齿槽,且齿轮体的四周外壁设置有内圈架,所述内圈架的四周底端分布有外齿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圈架与齿轮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外齿槽沿着齿轮体四周外壁等距分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合衔接机构包括内轴架、轴榫、齿轮轴环和榫槽,且内轴架的四周外壁分布有轴榫,所述内轴架的四周外壁设置有齿轮轴环,且齿轮轴环的四周内壁开设有榫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榫槽沿着齿轮轴环四周内壁等距开设,且齿轮轴环与主体之间为
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此齿轮体四周外壁等距分布的外齿槽则通过与内圈架组合形成分层结构,增加整体厚度的同时减少旋转阻力,而内部等距开设的渗油孔,则通过与螺旋通道相连通的方式,让整体内轮盘在保持转动的过程中提升对油液的流速过程,提升渗油效率,从而让内部油液流速加快,通过发动机结构内的油液散热传导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0013]在此发动机齿轮使用时,可通过齿轮体与内圈架的连接增加整体齿轮的厚度,让整体齿轮在发动机齿轮室内部运作的结构更稳定,而沿着齿轮体四周外壁等距分布的外齿槽则通过分层设计,从而达到保持自身强度的同时不影响联动效果,且减少在齿轮室内传动过程中旋转时的摩擦阻力,让传动过程更加顺利。
[0014]在此内轮盘使用中,整体四周外壁采用外斜槽设计,形成梯形设计,从而让整体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保持在齿轮室内对油液的快速流动,而内部等距开设的渗油孔,则通过与螺旋通道相连通的方式,让整体内轮盘在保持转动的过程中提升对油液的流速过程,提升渗油效率,从而让内部油液流速加快,通过发动机结构内的油液散热传导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0015]在此齿轮的中部轴心位置设置有齿轮轴环,其齿轮轴环与内轮盘之间保持固定连接方式,在安装此齿轮时,可通过齿轮轴环四周内壁分布设置的榫槽与内轴架外壁分布的轴榫卡合,完成安装固定,以此达到卡合衔接过程,且内轴架本身则与齿轮室内的轴架保持固定连接状态,避免产生自转动现象,影响齿轮使用,通过这种方式,让齿轮的拆卸简单化,增加齿轮连接的稳定性,方便齿轮的磨损替换。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卡合衔接机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主体;101、齿轮体;102、内圈架;103、外齿槽;2、渗油降温机构;201、内轮盘;202、内槽口;203、外斜槽;204、渗油孔;205、螺旋通道;3、卡合衔接机构;301、内轴架;302、轴榫;303、齿轮轴环;304、榫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渗油降温机构2,且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卡合衔接机构3,主体1包括齿轮体101、内圈架102和外齿槽103,且齿轮体101的四周外壁设置有内圈架102,内圈架102的四周底端分布有外齿槽103,内圈架102与齿轮体10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外齿槽103沿着齿轮体101四周外壁等距分布,在此发动机齿轮使用时,可通过齿轮体101与内圈架102的连接增加整体齿轮的厚度,让整体齿轮在发动机齿轮室内部运作的结构更稳定,而沿着齿轮体101四周外壁等距分布的外齿槽103则通过分层设计,从而达到保持自身强度的同时不影响联动效果,且减少在齿轮室内传动过程中旋转时的摩擦阻力,让传动过程更加顺利。
[0021]如图2所示,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渗油降温机构2包括内轮盘
201、内槽口202、外斜槽203、渗油孔204和螺旋通道205,且内轮盘20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内槽口202,内轮盘201的四周外壁分布有外斜槽203,且内轮盘201的内壁四周分布有渗油孔204,渗油孔204的一侧连通有螺旋通道205,螺旋通道205与渗油孔204之间相连通,且渗油孔204沿着内轮盘201内壁四周等距分布,外斜槽203沿着内轮盘201四周外壁均匀分布,且内槽口202一侧外壁开设有内槽口202,在此内轮盘201使用中,整体四周外壁采用外斜槽203设计,形成梯形设计,从而让整体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保持在齿轮室内对油液的快速流动,而内部等距开设的渗油孔204,则通过与螺旋通道205相连通的方式,让整体内轮盘201在保持转动的过程中提升对油液的流速过程,提升渗油效率,从而让内部油液流速加快,通过发动机结构内的油液散热传导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0022]如图3所示,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卡合衔接机构3包括内轴架301、轴榫302、齿轮轴环303和榫槽304,且内轴架301的四周外壁分布有轴榫302,内轴架301的四周外壁设置有齿轮轴环303,且齿轮轴环303的四周内壁开设有榫槽304,榫槽304沿着齿轮轴环303四周内壁等距开设,且齿轮轴环303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在此齿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包括主体(1)、渗油降温机构(2)和卡合衔接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渗油降温机构(2),且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卡合衔接机构(3),所述渗油降温机构(2)包括内轮盘(201)、内槽口(202)、外斜槽(203)、渗油孔(204)和螺旋通道(205),且内轮盘(20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内槽口(202),所述内轮盘(201)的四周外壁分布有外斜槽(203),且内轮盘(201)的内壁四周分布有渗油孔(204),所述渗油孔(204)的一侧连通有螺旋通道(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205)与渗油孔(204)之间相连通,且渗油孔(204)沿着内轮盘(201)内壁四周等距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轴承连接安装的汽车发动机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斜槽(203)沿着内轮盘(201)四周外壁均匀分布,且内槽口(202)一侧外壁开设有内槽口(2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贝菲特链轮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