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23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0
本申请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所述线束固定结构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内设有第一功能模块,电池箱体上设有过孔;线束,线束的一端与第一功能模块相连,且线束的另一端从过孔伸出电池箱体外与车辆的第二功能模块相连;第一线束固定件,第一线束固定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电池箱体的内侧,第一线束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并共同限定出第一通孔,线束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通孔以及过孔伸出电池箱体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能够通用于高低压线束,适配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成本低廉。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电动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电动化已成为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目前电动汽车价格、行驶里程等仍然是行业发展疼点,降本及提升电池系统集成效率仍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持续攻关的课题。CTP(cell to Pack)、CTC(cell to chassis)成为当前及未来电池系统重要技术发展方向。
[0003]电池系统作为一个能量载体,通过高压接口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目前业界主要选择各种高压连接器实现电池系统与外界的电连接。同时,电池系统也需要与整车进行通信及数据传输,一般使用低压连接器。这种高低压连接器包括线端(车端)及板端(电池端),可以实现快速连接及分断同时确保密封,设置复杂,且通常这种车规级高低压连接器成本高,一套电池系统通常使用2

5个高压连接器、1个低压连接器,价值约500

1500元(含线端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线束固定结构能够通用于高低压线束,防水性能好,适配性高,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上述的线束固定结构。
[0006]根据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内设有第一功能模块,电池箱体上设有过孔;线束,线束的一端与第一功能模块相连,且线束的另一端从过孔伸出电池箱体外与车辆的第二功能模块相连;第一线束固定件,第一线束固定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电池箱体的内侧,第一线束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并共同限定出第一通孔,线束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通孔以及过孔伸出电池箱体外。
[0007]根据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能够通用于高低压线束,防水性能好,适配性高,从而实现在固定线束时的密封性,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0008]根据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线束固定件,第二线束固定件具有第二通孔,第二线束固定件固定在电池箱体上且位于电池箱体外,其中,线束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通孔、过孔以及第二通孔伸出电池箱体外,
[0009]第二线束固定件包括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并共同限定出第二通孔。
[0010]可选地,第一通孔靠近电池箱体的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远离电池箱体一端的直径,和/或第二通孔靠近电池箱体的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远离电池箱体一端的直径。
[0011]可选地,线束固定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密封件位于第一线束固定件和电池箱体之间,密封件上设有线束孔和至少一个凸筋,凸筋设于靠近第一线束固定件的一侧,
且凸筋同时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抵接,和/或
[0012]密封件位于第二线束固定件和电池箱体之间,密封件上设有线束孔和至少一个凸筋,凸筋设于靠近第二线束固定件的一侧,且凸筋同时与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抵接。
[0013]可选地,凸筋为两个,两个凸筋对称设置于线束孔的两侧且沿密封件的径向设置。
[0014]可选地,密封件包括硅橡胶。
[0015]可选地,密封件与第一线束固定件之间设有粘胶层,和/或密封件与第二线束固定件之间设有粘胶层。
[0016]可选地,至少线束的位于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的部分上包裹有密封层。
[0017]可选地,线束的外层包裹有防护层,密封层设于防护层外。
[0018]根据本技术的动力电池,包括上述的线束固定结构。
[0019]根据本技术的动力电池,具备能够通用于高低压线束的线束固定结构,适配性高,防水性能好,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在长期使用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0023]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的爆炸图;
[0024]图3为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0025]图4为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0026]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的第一固定件的立体图;
[0027]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的第一线束固定件的立体图;
[0028]图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密封件的立体图;
[0029]图8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的线束的立体图;
[0030]图9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的电池箱体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线束固定结构1,电池箱体10,过孔11,第一螺栓孔12,线束20,第一线束固定件30,第一固定件31,第二固定件32,盲孔拉铆螺母33,第一紧固件34,第三螺栓孔35,第二线束固定件40,第三固定件41,第四固定件42,密封件50,线束孔51,凸筋52,第二螺栓孔53,密封层60,防护层70,第三紧固件80,第一端a,第二端b。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4]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1。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固定结构1,包括电池箱体10、线束20以及第一线束固定件30。
[0036]具体地,电池箱体10内设有第一功能模块,电池箱体10上设有过孔11;线束20的一端与第一功能模块相连,且线束20的另一端从过孔11伸出电池箱体10外与车辆的第二功能模块相连;第一线束固定件30可拆卸地固定于电池箱体10的内侧,第一线束固定件30包括第一固定件31和第二固定件32,第一固定件31和第二固定件32可拆卸地连接并共同限定出第一通孔,线束20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通孔以及过孔11伸出电池箱体10外。
[0037]展开来说,线束20从电池箱体10的内部引出,经过电池箱上的过孔11穿出到电池箱体10外,穿出电池箱体10外的部分与车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内设有第一功能模块,所述电池箱体上设有过孔;线束,所述线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相连,且所述线束的另一端从所述过孔伸出所述电池箱体外与车辆的第二功能模块相连;第一线束固定件,所述第一线束固定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电池箱体的内侧,所述第一线束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并共同限定出第一通孔,所述线束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过孔伸出所述电池箱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线束固定件,所述第二线束固定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线束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电池箱体上且位于所述电池箱体外,其中,所述线束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过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伸出所述电池箱体外,所述第二线束固定件包括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并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电池箱体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电池箱体一端的直径,和/或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电池箱体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电池箱体一端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培文陈伟东梁绍泽王辉煌陈小源代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