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箱智能铅封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21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箱智能铅封锁,包括钢丝软绳、锁体、及上锁按钮、旋转拨叉、闭锁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以驱动所述上锁按钮轴向位移使所述上锁按钮与旋转拨叉的一端接触或远离;所述闭锁模块包括锁芯和上套,所述钢丝软绳的一端穿过锁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锁体外侧;所述旋转拨叉的另一端与锁芯接触或间隙设置;所述钢丝软绳拉动锁芯位移使其卡接于所述上套内时,所述锁芯与钢丝软绳径向卡接,且所述上锁按钮与旋转拨叉接触;所述旋转拨叉驱动锁芯位移时,使起脱离上套,所述锁芯与钢丝软绳间隙配合,且所述上锁按钮远离所述旋转拨叉。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钢丝软绳与移动式锁芯相配合的结构,实现表箱的有效封锁。锁。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箱智能铅封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闭锁
,尤其涉及一种表箱智能铅封锁,应用于电力计量表箱或煤样管理中。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煤样的交易价格一般由煤样的品质决定,在进行煤炭交易前需进行采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当批次交易价格。由此,煤炭的运输过程中的包装、以及包装的封锁要求极高。
[0003]另还有电子计量表箱,其内一般安装有计量仪表(如电表),使用时通常安装在户外,出厂运输时成批输送。针对出厂时运输的封锁,以及在用户端使用时的封锁均尤为重要,要求能够预防电子计量表箱内的仪表、断路器等元件丢失。
[0004]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封锁,一般在煤样保证的蛇皮袋或电子计量表箱上设置铅封,或者在铅封的基础上组合使用RFID进行身份识别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执行及监管不到位的死角,如铅封为普通结构的铅封,很容易拆卸。如电子标签有重复,无法进行数据跟踪管理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效实现闭锁的表箱智能铅封锁。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表箱智能包括钢丝软绳、锁体、及设于所述锁体内的上锁按钮、旋转拨叉、闭锁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以驱动所述上锁按钮轴向位移使所述上锁按钮与旋转拨叉的一端接触或远离;所述闭锁模块包括锁芯和上套,所述钢丝软绳的一端穿过锁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锁体外侧;所述旋转拨叉远离上锁按钮的另一端在靠近上套的一侧与锁芯接触或间隙设置;
[0007]所述钢丝软绳拉动锁芯向靠近所述上套的方向位移并卡接于所述上套内时,所述锁芯与钢丝软绳径向卡接,且所述上锁按钮与旋转拨叉接触;所述旋转拨叉驱动锁芯向远离上套的方向位移时,使所述锁芯脱离上套,所述锁芯与钢丝软绳间隙配合,且所述上锁按钮远离所述旋转拨叉。
[0008]优选的,所述表箱智能铅封锁还包括用于给所述旋转拨叉提供旋转自由度以驱动所述锁芯向远离上套的方向位移的扭簧。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开锁轮和钢球;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连接所述开锁轮,所述开锁轮上设有与所述钢球适配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上锁按钮上设有与所述钢球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上锁按钮与旋转拨叉接触时,所述钢球抵接于开锁轮和第二凹槽之间;所述上锁按钮与旋转拨叉远离时,所述钢球位于第一凹槽中,且所述钢球与上锁按钮间隔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凸轮,所述凸轮设置在电机设有电机轴的端面上,所
述开锁轮上设有与所述凸轮适配的第一拨杆。
[0011]优选的,所述表箱智能铅封锁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电机正反转的无线供电模块,所述无线供电模块设于所述锁体内且位于电机的旁侧。
[0012]优选的,所述锁芯靠近上套的一端为锥形的头部,在所述头部的径向上呈圆周布设多个钢珠,所述锁芯内设有用于钢丝软绳穿设的通孔,所述钢珠能径向伸入所述通孔中;所述上套内设有与所述头部适配的锥形孔。
[0013]优选的,所述锁芯上设有与所述旋转拨叉适配的第二拨杆。
[0014]优选的,所述闭锁模块还包括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上设有供锁芯滑动的滑道,所述弹簧座与上套相连。
[0015]优选的,所述表箱智能铅封锁还包括用于感应上锁按钮动作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锁体内且位于上锁按钮的旁侧。
[0016]优选的,所述上锁按钮远离旋转拨叉的一端伸出锁体的外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一、所述表箱智能铅封锁,通过设置钢丝软绳与移动式锁芯相配合的结构,实现表箱的有效封锁;
[0019]二、可重复使用,便于数据追踪管理;
[0020]三、设置有电机和无线供电模块,可远程授权解锁管理,无需多方同时在现场进行开启;
[0021]四、所述表箱智能铅封锁,通过设置钢丝软绳能适合各种表箱锁孔的孔径,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表箱智能铅封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闭锁模块分解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闭锁模块分解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1、钢丝软绳;2、锁体;3、上锁按钮;31、第二凹槽;4、旋转拨叉;41、第一驱动臂;42、第二驱动臂;5、闭锁模块;51、锁芯;511、头部;512、第二拨杆;513、通孔;52、上套;53、弹簧座;531、滑道;6、驱动模块;61、电机;62、开锁轮;621、第一凹槽;622、第一拨杆;63、钢球;64、凸轮;8、无线供电模块;9、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表箱智能铅封锁,其包括钢丝软绳1、锁体2、及设置在所述锁体2内的上锁按钮3、旋转拨叉4、闭锁模块5、驱动模块6、扭簧7、无线供电模块8和传感
器9。
[0029]所述锁体2的一侧壁上设有锁孔,所述钢丝软绳1的一端与表箱的外壳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能插入该锁孔与锁体2内部的闭锁模块5连接。
[0030]所述锁体2为矩形盒体结构,所述闭锁模块5设置在其内部的一侧边上,所述上锁按钮3则位于闭锁模块5的旁侧,且所述上锁按钮3的轴线与闭锁模块5的轴线互为垂直。在所述上锁按钮3与闭锁模块5之间设置所述旋转拨叉4。所述旋转拨叉4上设有与上锁按钮3位置对应的第一驱动臂41和与所述闭锁模块5位置对应的第二驱动臂42。所述第一驱动臂41和第二驱动臂42互为垂直。所述旋转拨叉4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拨叉4沿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扭簧7,则所述上锁按钮3则在所述旋转拨叉4沿图1的逆时针方向上与第一驱动臂41抵接。所述扭簧7套装在所述旋转拨叉4的中部,且所述扭簧7的一端与弹簧座53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旋转拨叉4的第一驱动臂41的下表面抵接。
[0031]如图2、图3所示,所述闭锁模块5包括锁芯51、上套52和弹簧座53。
[0032]所述上锁按钮3远离第一驱动臂41的一端伸出所述锁体2的外侧。在所述上锁按钮3的下方设置所述驱动模块6。所述锁芯51包括在其前端设置的头部511、在其中部设置的第二拨杆512及在其内部设置的用于穿过钢丝软绳1的通孔513。所述钢丝软绳1自所述上套52穿入,在所述通孔513内间隙配合(该间隙的大小设计需要考虑钢丝软绳能够拉动锁芯51位移,且为了保证锁芯51的位移量,钢丝软绳1伸入锁芯51内的长度也需为合适)。所述头部511为锥形体,在其上呈径向布设至少三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安装钢珠514。所述钢珠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箱智能铅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丝软绳、锁体、及设于所述锁体内的上锁按钮、旋转拨叉、闭锁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以驱动所述上锁按钮轴向位移使所述上锁按钮与旋转拨叉的一端接触或远离;所述闭锁模块包括锁芯和上套,所述钢丝软绳的一端穿过锁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锁体外侧;所述旋转拨叉远离上锁按钮的另一端在靠近上套的一侧与锁芯接触或间隙设置;所述钢丝软绳拉动锁芯向上套的方向位移,使锁芯卡接于所述上套内时,所述锁芯与钢丝软绳径向卡接,且所述上锁按钮与旋转拨叉接触;所述旋转拨叉驱动锁芯向远离上套的方向位移时,使所述锁芯脱离上套,所述锁芯与钢丝软绳间隙配合,且所述上锁按钮远离所述旋转拨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箱智能铅封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给所述旋转拨叉提供旋转自由度以驱动所述锁芯向远离上套的方向位移的扭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箱智能铅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开锁轮和钢球;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连接所述开锁轮,所述开锁轮上设有与所述钢球适配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上锁按钮上设有与所述钢球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上锁按钮与旋转拨叉接触时,所述钢球抵接于开锁轮和第二凹槽之间;所述上锁按钮与旋转拨叉远离时,所述钢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澄陈泽廖志瀛陶然李越超张海亮刘友松冯丛菲李泽琦魏超然刘正闵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平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