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芯整形设备,包括整形组件和除尘组件,整形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固定卷芯的工作位,整形组件包括套筒和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套筒连接,以使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套筒朝向工作位运动,套筒内设置有呈锥形的挤压腔室,挤压腔室与除尘组件连通,当套筒朝向工作位运动时,挤压腔室的腔壁能够与卷芯的周部抵接并挤压卷芯。通过在套筒上设置呈锥形的挤压腔室,并将挤压腔室与除尘组件连通,可在对卷芯进行收口整形的同时对卷芯进行除尘处理。该结构以便在卷芯的端部受到挤压、抖动时将夹在极片之间的杂质被除尘组件吸走,以促进对卷芯上的杂质清除干净,避免残留在卷芯上,具有除尘效果好、卷芯制作质量好的特点。卷芯制作质量好的特点。卷芯制作质量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芯整形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卷芯整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动力的快速发展,圆柱电池已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现有的圆柱电池主要包括壳体、卷芯和端盖,卷芯设置在壳体内,并在壳体内填充电解液。端盖有两个,两个端盖分别封盖在壳体的相对的两端。每个端盖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用电设备连接的端子,即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0003]在卷芯的制作工艺中,将多个极片、隔膜按一定顺序层叠在一起并卷绕形成圆柱形的卷芯,卷芯的两端为极耳。卷芯卷制完成后需进行裁切和压制,即将圆柱形的极耳压制成扁平状,以便将极耳与正、负极端子焊接固定。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卷芯的质量,通常在制作工艺中设置了整形工位和除尘工位,卷芯分别被运送至整形工位进行整形处理和运送至除尘工位进行除尘处理。其中,整形处理包括压痕、压紧、收口等;除尘处理是利用连接有吸气设备的套筒对卷芯进行吸尘。
[0004]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不足:由于卷制后的卷芯各个极片层叠在一起,尤其是位于卷芯端部的极耳部分,位于中部位置的极耳层叠较为紧密,位于外部位置的极耳较为松散,在对卷芯进行吸气除尘时,位于外部松散区域的杂质容易被吸走,而位于中部紧密区域的杂质不易被吸走,最后对卷芯进行整形处理,杂质被遗留在极片之间,进而影响卷芯制作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卷芯整形设备,其能够在整形的同时对卷芯进行除尘处理,除尘效果好,保证卷芯的制作质量。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提供的一种卷芯整形设备,包括整形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整形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固定卷芯的工作位,所述整形组件包括套筒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套筒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工作位运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呈锥形的挤压腔室,所述挤压腔室与所述除尘组件连通,当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工作位运动时,所述挤压腔室的腔壁能够与所述卷芯的周部抵接并挤压所述卷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整形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整形组件间隔设置,以使两个所述整形组件之间形成所述工作位。
[0009]进一步的,所述整形组件包括多个套筒,多个所述套筒平行分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腔室设置于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工作位的一端,所述套筒背离所述挤压腔室的一端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挤压腔室连通,所述除尘组件与所述气流通道远离所述挤压腔室的一端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与所述挤压腔室的小端的横截面相同。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组件包括气泵、第一气管、第二气管和伸缩管,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套筒背离所述工作位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二气管与气泵连接,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第二气管呈夹角设置,所述伸缩管能够伸长或缩短,所述伸缩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整形组件还包括滑轨和滑座,所述滑座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滑座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滑座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滑座上。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用于运送所述卷芯,所述输送组件选择性停靠在所述工作位。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位上方的压紧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卷芯的治具,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压块,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压块朝向所述工作位运动,并使所述卷芯被夹紧在所述治具与所述压块之间。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卷芯的位置。
[0017]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套筒上设置呈锥形的挤压腔室,并将挤压腔室与除尘组件连通,可在对卷芯进行收口整形的同时对卷芯进行除尘处理。该结构以便在卷芯的端部受到挤压、抖动时将夹在极片之间的杂质被除尘组件吸走,以促进对卷芯上的杂质清除干净,避免残留在卷芯上,具有除尘效果好、卷芯制作质量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卷芯整形设备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形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筒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整形组件;11、第一驱动件;12、套筒;120、入口端;121、挤压腔室;122、气流通道;13、滑轨;14、滑座;2、除尘组件;21、第一气管;22、第二气管;23、伸缩管;3、输送组件;31、治具;4、压紧组件;41、压块;42、第二驱动件;5、机架;6、卷芯;7、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卷芯整形设备,用于对卷芯6进行收口整形处理和除尘处理。该卷芯整形设备包括整形组件1、除尘组件2、输送组件3和压紧组件4。其中,输送组件3用于将卷芯6运送至工作位。整形组件1用于对位于工作位上的卷芯6进行挤压以实现对卷芯6两端的极耳部分的收口整形。除尘组件2用于对位于工作位上的卷芯6进行除尘处理,避免裁切时遗留的杂质或运输途中粘附的其他杂质经整形后遗留在卷芯6内。压紧组件4用于对位于工作位上的卷芯6进行压紧固定,避免在收口整形处理和除尘处理时卷芯6发生移动。工作位位于整形组件1的一侧,整形组件1包括第一驱动件11和套筒12,第一驱动件11与套筒12连接,第一驱动件11用于驱动套筒12朝向工作位运动,即套筒12
能够靠近或远离工作位上的卷芯6。套筒12内设置有呈锥形的挤压腔室121,挤压腔室121与除尘组件2连通,除尘组件2包括气泵,使得除尘组件2能够对挤压腔室121进行抽气。当套筒12朝向工作位运动时,卷芯6能够抽入套筒12内,使得卷芯6的周部与挤压腔室121的腔壁抵接,最后通过套筒12朝向卷芯6运动而使挤压腔室121的腔壁挤压卷芯6,实现对卷芯6的收口整形。
[0026]可以理解的是,套筒12具有呈锥形的挤压腔室121,当卷芯6插入挤压腔室121后,在除尘组件2的吸气作用下,挤压腔室121内的空气被吸走,此过程中,粘附在卷芯6上的杂质随着气流被吸走,实现对卷芯6的除尘处理。由于挤压腔室121呈锥形,使得其腔壁的延伸方向与卷芯6的轴线方向呈夹角,当挤压腔室121接触到卷芯6的端部边缘位置(即卷芯6的周部)并继续朝向工作位的方向移动时,挤压腔室121的腔壁对卷芯6的端部边缘位置形成挤压力,并使得卷芯6的端部的边缘向卷芯6的轴线方向收缩,实现对卷芯6的收口整形,以保证后续的极耳制作质量。同时,在套筒12挤压卷芯6时,位于卷芯6端部的极耳部分会发生相互挤压、抖动,使得被夹在相邻两个极片之间的杂质被抖落,并在除尘组件2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芯整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整形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整形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固定卷芯的工作位,所述整形组件包括套筒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套筒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工作位运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呈锥形的挤压腔室,所述挤压腔室与所述除尘组件连通,当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工作位运动时,所述挤压腔室的腔壁能够与所述卷芯的周部抵接并挤压所述卷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整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整形组件间隔设置,以使两个所述整形组件之间形成所述工作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芯整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组件包括多个套筒,多个所述套筒平行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整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腔室设置于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工作位的一端,所述套筒背离所述挤压腔室的一端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挤压腔室连通,所述除尘组件与所述气流通道远离所述挤压腔室的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芯整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与所述挤压腔室的小端的横截面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芯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润,陆东池,李养德,邓明星,殷火初,李斌,王世峰,刘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