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喷雾器及其隔热结构器,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燃烧器、把手,以及与燃烧器相连的燃烧器壳体,燃烧器壳体内设有内盘管;燃烧器壳体外侧设有隔热管,隔热管的内径为1mm~10mm,该隔热管环绕设于燃烧器壳体外周,用于通入冷却介质吸收燃烧器壳体辐射或传导的热量;把手用于喷雾操作使用,把手的握持区域与隔热管至少部分重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蒸汽喷雾器及其隔热结构器,通过在燃烧器壳体外侧设置隔热管,其隔热冷却效果好,有效降低燃烧器壳体外壁的温度,避免了误烫伤的情况,且低温操作更为简单持久。且低温操作更为简单持久。且低温操作更为简单持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喷雾器及其隔热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蒸汽喷雾器及其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蒸汽式喷雾器在持续工作过程中,燃烧器壳体内部燃烧温度升温快,很容易对操作人员的手持部位产生烫伤,现有的解决高温问题的方案通常是在燃烧器壳体外部安装防护罩,但是由于热量传递,防护罩的外部温度仍可以达到200多度,操作人员不小心触碰的情况下会产生烫伤情况,不仅安全系数较低,且高温使得操作人员难以实现长时间稳定的操作,影响工作效率。
[0003]经检索,有关蒸汽式喷雾器的隔热冷却结构已有专利文献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201104347,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用于蒸汽式喷雾器上的隔热防护结构,该方案通过在燃烧器外侧设有带散热孔的隔热结构,同时隔热结构与喷雾器本体之间靠近把手一侧设有隔板,通过隔板防止操作人员出现误烫伤的情况,但是由于该专利方案中隔热结构仅设置于喷雾器本体的中部外侧,同时由于有散热孔结构,并不能对喷雾器本体内部的热量进行很好的隔绝,对喷雾器本体的外侧也起不到降温的作用,因此操作者还是容易烫伤,且高温导致操作不便,体验感较差。
[0004]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205381550,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防烫及尾焰保护装置,通过在喷雾器本体外周设置隔热管和防烫罩用于增加防烫效果,同时通过在喷雾器本体上焊接排气管,以及排气管内部设置泡沫陶瓷制防火层,降低明火的喷射以及对尾焰进行冷却。虽然靠近把手区域的隔热管上并未设置散热孔,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但是由于燃烧器壳体内部的温度过高,通过热传导使得外侧的隔热管的温度也能达到150度左右,对于人体感知而言,这个温度还是过高,起不到真正隔热降温的效果,还是容易出现误烫伤的情况,且操作较为艰难。
[0005]以上申请案均在燃烧器外侧设置专门的隔热罩体,但同样不可避免的是,难以对燃烧器壳体外侧的温度进行降温,隔热冷却效果较差,操作人员不小心触碰的情况下会产生烫伤情况,且高温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及消焰式蒸汽喷雾器,通过在燃烧器壳体外侧设置隔热管,其隔热冷却效果好,有效降低燃烧器壳体外壁的温度,避免了误烫伤的情况,且低温操作更为简单持久。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本技术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包括燃烧器、把手,以及与燃烧器相连的燃烧器壳体,燃烧器壳体内设有内盘管;
[0011]燃烧器壳体外侧设有隔热管,隔热管的内径为1mm~10mm,该隔热管环绕设于燃烧器壳体外周,用于通入冷却介质吸收燃烧器壳体辐射或传导的热量;
[0012]把手用于喷雾操作使用,把手的握持区域与隔热管至少部分重叠。
[0013]优选的,隔热管的内径为4mm~6mm,且所述隔热管的内径不大于所述内盘管的内径。
[0014]优选的,隔热管与内盘管在轴向上至少有部分区域重叠,重叠区域位于内盘管靠近燃烧器的一端。
[0015]优选的,隔热管至少部分延伸,环绕覆盖燃烧器的燃烧腔部分区域。
[0016]优选的,隔热管靠近燃烧器的一端为冷却介质进口端,用于与助剂箱相连,其另一端与内盘管的进口相连。
[0017]优选的,隔热管采用螺旋盘管结构,其贴设于燃烧器壳体的外壁;
[0018]或,隔热管采用螺旋盘管结构,隔热管与燃烧器壳体的外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0019]优选的,隔热管的相邻盘管或盘管与隔热管的壳体之间填充导热介质。
[0020]优选的,还包括隔热罩体,该隔热罩体至少遮挡把手下方的部分区域。
[0021]优选的,隔热罩体为平板结构或弧形板结构,其固定在燃烧器壳体上。
[0022]优选的,隔热罩体为筒状结构,其套设在隔热管外侧。
[0023]优选的,隔热罩体上开设有散热孔。
[0024]优选的,还包括隔热层,燃烧器壳体和隔热罩体中至少一个设有隔热层。
[0025]本技术的一种蒸汽喷雾器,包括上述隔热结构,以及供风风机,供风风机用于对燃烧器供风。
[0026]优选的,还包括设于燃烧器壳体上的排气管结构,排气管结构用于排放烟气,且排气管结构与燃烧器壳体内部相连通。
[0027]优选的,内盘管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其包括直管段和与直管段相连的盘管段,直管段沿燃烧器壳体的轴向延伸,且盘管段螺旋套设于直管段外侧。
[0028]优选的,隔热管包括第一隔热管和与第一隔热管相连的第二隔热管,第一隔热管环绕设于燃烧器壳体外周,第二隔热管的至少部分环绕设于排气管结构外周。
[0029]3、有益效果
[003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1)本技术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通过在燃烧器壳体外侧设置隔热管,并在隔热管内通入冷却介质,有效降低燃烧器壳体周边区域的温度,同时隔热管能够有效隔绝热量传导,保证把手的握持区域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操作的温度范围内,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误烫伤情况的出现,还能够使操作者稳定持久地进行操作,操作体验感较好,提高了整体设备的安全系数。
[0032](2)本技术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常温的助剂通过隔热管进入内盘管内,一方面常温的助剂能够对燃烧器壳体起到很好的冷却降温效果,另一方面有效增加了助剂的流通通道,在隔热管对助剂进行初步加热后,进入内盘管内进一步加热,有效提升了助剂的雾化效果,进而有效提升蒸汽式喷雾器的药剂使用效果。
[0033](3)本技术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通过隔热管对高温进行首次隔绝,再通过隔热罩体进行二次隔绝,进一步有效避免高温传递到外界,进而有效降低蒸汽式喷雾器外侧温度。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实施例中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管为单层盘管结构的剖视图;
[0035]图2为实施例中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管为单层盘管结构,且不具备隔热罩体的剖视图;
[0036]图3为实施例中蒸汽喷雾器的剖视图;
[0037]图4为实施例中蒸汽喷雾器不具备排气管结构的剖视图;
[0038]图5为实施例中蒸汽喷雾器不具备隔热罩体的剖视图;
[0039]图6为实施例中蒸汽喷雾器不具备排气管结构和隔热罩体的剖视图;
[0040]图7为实施例中的蒸汽喷雾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实施例中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爆炸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2]图9为实施例中的排烟结构,且排烟结构外侧设隔热管的局部剖视图;
[0043]图10为实施例中的排烟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44]图中标号为:
[0045]100、蒸汽式喷雾器;101、进口;102、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110)、把手(400),以及与燃烧器(110)相连的燃烧器壳体(120),所述燃烧器壳体(120)内设有内盘管(150);所述燃烧器壳体(120)外侧设有隔热管(140),所述隔热管(140)的内径为1mm~10mm,该隔热管(140)环绕设于燃烧器壳体(120)外周,用于通入冷却介质吸收燃烧器壳体(120)辐射或传导的热量;所述把手(400)用于喷雾操作使用,把手(400)的握持区域与隔热管(140)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140)的内径为4mm~6mm,且所述隔热管(140)的内径不大于所述内盘管(150)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140)与所述内盘管(150)在轴向上至少有部分区域重叠,重叠区域位于内盘管(150)靠近燃烧器(110)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140)至少部分延伸,环绕覆盖燃烧器(110)的燃烧腔部分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140)靠近燃烧器(110)的一端为冷却介质进口端,用于与助剂箱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内盘管(150)的进口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140)采用螺旋盘管结构,其贴设于所述燃烧器壳体(120)的外壁;或,所述隔热管(140)采用螺旋盘管结构,所述隔热管(140)与所述燃烧器壳体(120)的外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140)的相邻盘管或盘管与所述燃烧器壳体(120)之间填充导热介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喷雾器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快螳螂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