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
,尤其是涉及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中耕俗称为“薅秧”,其作用除了除草外,还具松土通气、搅乱氧化层和还原层、消除土中还原有毒物质、提高地温、加速肥料分解、切断部分老根促进新根发生、促进分蘖早发等作用。追施氮肥后及时进行中耕,可使肥料与土壤混合,起到深施效果,能减少肥料流失,利于根部吸收,提高肥效。在土壤粘重、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多的田块,及时中耕效果更大。
[0003]中耕的时间、次数应根据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土壤和杂草发生的情况决定。一般早熟品种薅2次,中、迟熟品种薅3次。第一次薅秧应在返青后结合追肥进行,过迟则伤根多,草大不易除净且花工多,效果差。以每隔10~15天薅1次,但最后一次要在穗分化前结束,以免伤根多,影响稻穗分化。中耕质量要求做到“薅秧之时水要浅、天要晴,头道浅、肥拌匀,二道深、薅到根,三道精、田面平,草除净、肥土拌匀,窝窝薅均匀。”[0004]由于水稻种植方式问题,水稻中耕不适用大型中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的周向设有若干轮齿;所述驱动轮的两侧面设有用于打泥的若干轮翼,所述若干轮翼绕所述驱动轮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淑珍,王艳丽,欧阳由男,秦叶波,蒋玉根,刘日初,周午福,徐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