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29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周向设有若干轮齿;所述驱动轮的两侧面设有用于打泥的若干轮翼,所述若干轮翼绕所述驱动轮侧面的中心周向设置;沿所述驱动轮的轴向设有若干排所述轮齿,所述轮齿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驱动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前进;驱动轮侧面的轮翼搅动稻田的泥水,起到增氧作用;驱动轮上的轮齿一方面用于增大驱动轮前进时与泥土的摩擦力,另一方面用于将杂草压至土壤中,起到除草增肥作用,设置多排轮齿使得驱动轮的压草面积增大。设置多排轮齿使得驱动轮的压草面积增大。设置多排轮齿使得驱动轮的压草面积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
,尤其是涉及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中耕俗称为“薅秧”,其作用除了除草外,还具松土通气、搅乱氧化层和还原层、消除土中还原有毒物质、提高地温、加速肥料分解、切断部分老根促进新根发生、促进分蘖早发等作用。追施氮肥后及时进行中耕,可使肥料与土壤混合,起到深施效果,能减少肥料流失,利于根部吸收,提高肥效。在土壤粘重、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多的田块,及时中耕效果更大。
[0003]中耕的时间、次数应根据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土壤和杂草发生的情况决定。一般早熟品种薅2次,中、迟熟品种薅3次。第一次薅秧应在返青后结合追肥进行,过迟则伤根多,草大不易除净且花工多,效果差。以每隔10~15天薅1次,但最后一次要在穗分化前结束,以免伤根多,影响稻穗分化。中耕质量要求做到“薅秧之时水要浅、天要晴,头道浅、肥拌匀,二道深、薅到根,三道精、田面平,草除净、肥土拌匀,窝窝薅均匀。”[0004]由于水稻种植方式问题,水稻中耕不适用大型中耕机,故往往采用人工进行,亟需设计一种适用于水稻中耕的中耕植保机器人,而用于打泥的驱动轮是中耕植保机器人的设计要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周向设有若干轮齿。
[0008]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轮的两侧面设有用于打泥的若干轮翼,所述若干轮翼绕所述驱动轮侧面的中心周向设置。
[0009]作为优选,沿所述驱动轮的轴向设有若干排所述轮齿,所述轮齿交错设置。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1]本技术的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驱动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前进;驱动轮侧面的轮翼搅动稻田的泥水,起到增氧作用;驱动轮上的轮齿一方面用于增大驱动轮前进时与泥土的摩擦力,另一方面用于将杂草压至土壤中,起到除草增肥作用,设置多排轮齿使得驱动轮的压草面积增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施例一的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实施例二的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
[0015]71

轮翼;74

轮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1所示,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周向设有若干轮齿74。所述轮齿74设有若干排,所述轮齿74交错设置。驱动轮7上的轮齿74一方面用于增大驱动轮7前进时与泥土的摩擦力,另一方面用于将杂草压至土壤中,起到除草增肥作用,设置多排轮齿74使得驱动轮7的压草面积增大。
[0019]本技术的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驱动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前进;驱动轮上的轮齿一方面用于增大驱动轮前进时与泥土的摩擦力,另一方面用于将杂草压至土壤中,起到除草增肥作用,设置多排轮齿使得驱动轮的压草面积增大。
[0020]实施例二
[0021]如图2所示,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周向设有若干轮齿74。所述轮齿74设有若干排,所述轮齿74交错设置。驱动轮7上的轮齿74一方面用于增大驱动轮7前进时与泥土的摩擦力,另一方面用于将杂草压至土壤中,起到除草增肥作用,设置多排轮齿74使得驱动轮7的压草面积增大。
[0022]所述驱动轮7的两侧面设有用于打泥的若干轮翼71,所述若干轮翼71绕所述驱动轮7侧面的中心周向设置。驱动轮7侧面的轮翼71搅动稻田的泥水,起到增氧作用。
[0023]本技术的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驱动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前进;驱动轮侧面的轮翼搅动稻田的泥水,起到增氧作用;驱动轮上的轮齿一方面用于增大驱动轮前进时与泥土的摩擦力,另一方面用于将杂草压至土壤中,起到除草增肥作用,设置多排轮齿使得驱动轮的压草面积增大。
[0024]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均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齿型智能中耕植保机器人的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的周向设有若干轮齿;所述驱动轮的两侧面设有用于打泥的若干轮翼,所述若干轮翼绕所述驱动轮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淑珍王艳丽欧阳由男秦叶波蒋玉根刘日初周午福徐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