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共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交通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共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城市核心区建设的必然趋势。为满足各种交通疏解的需要,建设地下交通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高消耗、高需求特征决定了城市核心区也是市政管线分布密集区,受可利用土地资源的限制,为增加各类管线的安全性、避免核心区域地面“马路拉链”、重复建设现象,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也已成为城市核心区典型的市政基础设施之一
[0003]由于城市核心区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开发不可逆性,开发难度和建设成本巨大,地下道路和地下综合管廊一体化建设对减少投资、集约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共构建设,可以节约宝贵的地下空间,相比各自独立建设,统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可以提高建设、运营的效率,降低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
[0004]目前常规的共构断面形式为地下道路布置于综合管廊下方,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埋深较深,道路从地上至地下过渡段长度较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共构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设置于地下的综合管廊,地下道路,设置于地下且位于所述综合管廊的上方;还包括通风夹层,所述通风夹层设置于所述地下道路和所述综合管廊之间;还包括吊装孔,设置于所述通风夹层和所述地下道路之间、所述通风夹层和所述综合管廊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共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逃生孔,设置于所述通风夹层和所述综合管廊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共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包括相互隔离的燃气舱、水信舱和电力舱,所述通风夹层包隔离设置的第一夹层舱和第二夹层舱,所述第一夹层舱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丰,余章亮,郭帅,梁鑫磊,宋军娜,王亮,赵海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