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876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印刷电路板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目标角度、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初始线间距修改为目标线间距;目标角度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在无需重新进行差分信号线布设的情况下,更简单、更高效且更准确地修改已布设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能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投入,能提高PCB设计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电路板
,尤其涉及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PCB设计指以电路原理图为依据,在PCB板上实现特定功能的设计,以实现电路设计者所需要的功能。
[0003]PCB设计中,经常需要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进行修改。而现有技术中对上述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进行修改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难以简单、高效地修改上述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严重影响PCB设计的效率。因此,如何在PCB设计中,更简单、更高效地修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PCB设计中难以简单、高效地修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的缺陷,实现在PCB设计中更简单、更高效地修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包括: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所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所述目标线间距;其中,所述目标走线层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所述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包括:获取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和所述目标走线层;将所述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所述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所述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包括:
在所述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一单线,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二单线;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包括:基于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利用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在所述目标角度为0
°
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其中,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表示所述目标线宽;表示所述初始线宽;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在所述目标角度为90
°
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表示所述目标线宽;表示所述初始线宽;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在所述目标角度为45
°
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其中,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表示所述目标线宽;表示所述初始线宽;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在所述目标角度为135
°
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表示所述目标线宽;表示所述初始线宽;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所述获取目标线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由所述初始线宽修改为所述目标线宽。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包括:信号线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线间距修改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所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所述目标线间距;其中,所述目标走线层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所述信号线确定模块,包括信号线查找单元;所述信号线查找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和所述目标走线层;将所述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所述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所述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所述线间距修改模块,包括:坐标确定单元、坐标计算单元以及位置更新单元;所述坐标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所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所述目标线间距;其中,所述目标走线层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包括:获取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和所述目标走线层;将所述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所述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所述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包括:在所述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一单线,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二单线;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包括:基于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利用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0
°
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表示所述目标线宽;表示所述初始线宽;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90
°
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其中,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表示所述目标线宽;表示所述初始线宽;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45
°
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其中,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表示所述目标线宽;表示所述初始线宽;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135
°
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其中,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表示第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表示所述目标线宽;表示所述初始线宽;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线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由所述初始线宽修改为所述目标线宽。10.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线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