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的绕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05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路板的绕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计算机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印刷电路板中的集成电路模块的初始绕线结果,其中,初始绕线结果是指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与其他元器件通过引线进行连接的结果;判断初始绕线结果是否满足绕线允出要求,满足绕线允出要求表示该绕线结果符合电路设计的要求,并在初始绕线结果不满足绕线允出要求的情况下,将集成电路模块的绕线参数输入目标策略模型,输出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的绕线调整动作;按照绕线调整动作调整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的绕线,得到目标绕线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利用人工对电路板布线时难以提升布线开发速度和质量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板的绕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路板的绕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印刷电路板布局的流程中,对电路板的布线一直是布局流程一个关键环节。其中,对球栅阵列封装(BGA:Ball Grid Array)的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的跳脱绕线则是一大挑战。由于球栅阵列封装的集成电路存在多个引脚,而每一引脚的排列方式采用了二维排列,因此,若需要把集成电路中的引脚拉往外侧给其他的零件或电路,走线必须绕过其他的引脚才能到达需要的地点。此外,还需要遵守各种印刷电路板走线的设计规则检查。当某些设计规则更动,或是元件设计变更,整个印刷电路板的走线就要重新再布局与绕线。
[0003]为了解决当规则发送变化时需要重新绕线的问题,在传统技术中,可以利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对电路板进行布线,但该方式十分依赖布线工程师的知识与经验,可是该方法产出速度会受限于人力品质与成本,在经常性修改的开发情境中将会消耗大量人力成本与开发时间。
[0004]基于以上问题,为了改善电路板布线的开发时间,会使用软件工具对印刷电路板进行自动化布线,但利用该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在于在操作自动化布线工具时,为了保证产出符合要求的电路板,需要布线工程师从操作自动化软件并输入与修改相关参数以及提示条件,因此在操作自动化布线软件也会消耗大量时间以及人力成本作相对应的参数设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的绕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自动化布线软件还需要利用人工以提升布线开发速度和质量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的绕线方法,包括:获取印刷电路板中的集成电路模块的初始绕线结果,其中,初始绕线结果是指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与其他元器件通过引线进行连接的结果;判断初始绕线结果是否满足绕线允出要求,并在初始绕线结果不满足绕线允出要求的情况下,将集成电路模块的绕线参数输入目标策略模型,输出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的绕线调整动作,其中,集成电路模块的绕线参数用于描述初始绕线结果,绕线允出要求是指符合预设电路设计的绕线要求;按照绕线调整动作调整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的绕线,得到目标绕线结果。
[0007]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获取印刷电路板中的集成电路模块的初始绕线结果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按照绕线顺序规则对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进行绕线,得到初始绕线结果,其中,绕线顺序规则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绕线规则,其中,第一绕线规则是指按照讯号线传输数据速度的高低顺序进行绕线;第二绕线规则,其中,第二绕线规则是
指按照引脚与目标对象的距离的大小顺序绕线,目标对象是引脚的待绕线对象;第三绕线规则,其中,第三绕线规则是指按照讯号线需要遵循的布局设计规则的多少的顺序绕线;第四绕线规则,其中,第四绕线规则是指按照讯号线有成对绕线需求至没有成对绕线需求的顺序绕线。
[0008]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采用多个绕线规则进行绕线的情况下,第一绕线规则、第二绕线规则、第三绕线规则和第四绕线规则的优先级依次递减。
[0009]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初始绕线结果包含多个子绕线结果,每个子绕线结果是指当前引脚与当前引脚以外的其他元器件通过引线进行连接的结果,每个子绕线结果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确定当前引脚需要连接的目标对象;确定绕线时引线和障碍物之间需要保持的线距,并在印刷电路板的网格中确定在线距下当前引脚和目标对象之间的最短路径;按照最短路径排布当前引脚和目标对象之间的引线,得到当前引脚的子绕线结果。
[0010]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线距,并在印刷电路板的网格中确定在线距下当前引脚和目标对象之间的最短路径包括:根据线与线之间的间隔距离要求以及走线的宽度设置虚拟障碍物,并将虚拟障碍物的宽度确定为线距;在印刷电路板的网格中确定在线距下当前引脚和目标对象之间绕过障碍物的最短路径,其中,障碍物包括实体障碍物以及虚拟障碍物。
[0011]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前引脚和目标对象之间绕过障碍物的最短路径采用跳点搜索算法确定。
[0012]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初始绕线结果包含多个子绕线结果,每个子绕线结果是指一个引脚与其他元器件通过引线进行连接的结果,判断初始绕线结果是否满足绕线允出要求包括:对于每个子绕线结果,分别根据符合布局设计规则的情况确定子绕线分数;计算各个子绕线分数的总和,得到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判断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是否满足绕线允出分数条件;在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满足绕线允出分数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初始绕线结果满足绕线允出要求。
[0013]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子绕线结果,分别根据符合布局设计规则的情况确定子绕线分数包括:判断子绕线结果是否符合布局设计规则;在子绕线结果符合布局设计规则的情况下,将绕线允出分数确定为子绕线结果的子绕线分数;在子绕线结果不符合布局设计规则的情况下,确定子绕线结果不符合布局设计规则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子绕线结果不符合不同类型的布局设计规则的程度确定各个初始分数,根据子绕线结果不符合不同类型的布局设计规则的类型确定各个权重,并根据权重对初始分数加权求和,得到子绕线结果的子绕线分数。
[0014]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判断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是否满足绕线允出分数条件包括:判断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是否大于等于绕线允出分数,并在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大于等于绕线允出分数的情况下,确定初始绕线结果不满足绕线允出要求;或者根据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确定绕线等级,判断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等级是否大于等于绕线允出等级,并在绕线等级大于绕线允出等级的情况下,确定初始绕线结果不满足绕线允出要求。
[0015]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目标策略模型按照以下方式确定集成电路模块
的绕线调整动作:在初始绕线结果不满足绕线允出要求的程度大于绕线允出程度的情况下,目标策略模型按照第一调整策略确定集成电路模块的绕线调整动作;在初始绕线结果不满足绕线允出要求的程度小于等于绕线允出程度的情况下,目标策略模型按照第二调整策略确定集成电路模块的绕线调整动作,其中,第一调整策略的调整幅度大于第二调整策略的调整幅度。
[0016]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初始绕线结果不满足绕线允出要求的程度由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与绕线允出分数的差值确定,或者由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等级与绕线允出绕线等级的关系确定。
[0017]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绕线调整动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类型:调整各个引脚的绕线顺序;调整印刷电路板上设置的虚拟障碍物的尺寸以及虚拟障碍物的位置,其中,虚拟障碍物用于确定绕线动作的线距;调整绕线动作的引线经过的中间点的位置。
[0018]可选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调整策略中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板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印刷电路板中的集成电路模块的初始绕线结果,其中,所述初始绕线结果是指所述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与其他元器件通过引线进行连接的结果;判断所述初始绕线结果是否满足绕线允出要求,并在所述初始绕线结果不满足所述绕线允出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集成电路模块的绕线参数输入目标策略模型,输出所述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的绕线调整动作,其中,所述集成电路模块的绕线参数用于描述所述初始绕线结果,所述绕线允出要求是指符合预设电路设计的绕线要求;按照所述绕线调整动作调整所述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的绕线,得到目标绕线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印刷电路板中的集成电路模块的初始绕线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按照绕线顺序规则对所述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进行绕线,得到所述初始绕线结果,其中,所述绕线顺序规则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绕线规则,其中,所述第一绕线规则是指按照讯号线传输数据速度的高低顺序进行绕线;第二绕线规则,其中,所述第二绕线规则是指按照引脚与目标对象的距离的大小的顺序绕线,所述目标对象是引脚的待绕线对象;第三绕线规则,其中,所述第三绕线规则是指按照讯号线需要遵循的布局设计规则的多少的顺序绕线;第四绕线规则,其中,所述第四绕线规则是指按照讯号线有成对绕线需求至没有成对绕线需求的顺序绕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成电路模块的各个引脚采用多个绕线规则进行绕线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绕线规则、所述第二绕线规则、所述第三绕线规则和所述第四绕线规则的优先级依次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绕线结果包含多个子绕线结果,每个子绕线结果是指当前引脚与所述当前引脚以外的其他元器件通过引线进行连接的结果,每个子绕线结果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确定所述当前引脚需要连接的目标对象;确定绕线时引线和障碍物之间需要保持的线距,并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网格中确定在所述线距下所述当前引脚和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最短路径;按照所述最短路径排布所述当前引脚和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引线,得到所述当前引脚的子绕线结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绕线时引线和障碍物之间需要保持的线距,并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网格中确定在所述线距下所述当前引脚和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最短路径包括:根据线与线之间的间隔距离要求以及走线的宽度设置虚拟障碍物,并将所述虚拟障碍物的宽度确定为所述线距;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网格中确定在所述线距下所述当前引脚和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绕过障碍物的最短路径,其中,所述障碍物包括实体障碍物以及虚拟障碍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引脚和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绕过障碍物的最短路径采用跳点搜索算法确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绕线结果包含多个子绕线结果,每个子绕线结果是指一个引脚与其他元器件通过引线进行连接的结果,判断所述初始绕线结果是否满足绕线允出要求包括:对于每个子绕线结果,分别根据符合布局设计规则的情况确定子绕线分数;计算各个子绕线分数的总和,得到所述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判断所述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是否满足绕线允出分数条件;在所述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满足所述绕线允出分数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初始绕线结果满足所述绕线允出要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子绕线结果,分别根据符合布局设计规则的情况确定子绕线分数包括:判断子绕线结果是否符合所述布局设计规则;在所述子绕线结果符合所述布局设计规则的情况下,将所述绕线允出分数确定为所述子绕线结果的子绕线分数;在所述子绕线结果不符合所述布局设计规则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子绕线结果不符合所述布局设计规则的类型和程度;根据所述子绕线结果不符合不同类型的所述布局设计规则的程度确定各个初始分数,根据所述子绕线结果不符合不同类型的所述布局设计规则的类型确定各个权重,并根据权重对初始分数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子绕线结果的子绕线分数。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初始绕线结果的绕线分数是否满足绕线允出分数条件包括:判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育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