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尼龙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71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尼龙面料,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面设有第一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上面设有耐磨层,所述基层下面设有竹炭纤维层,所述竹炭纤维层下面设有第二抗菌层,所述第二抗菌层下面设有亲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面料抗菌、穿戴舒适。穿戴舒适。穿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尼龙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织物面料
,具体是指一种抗菌尼龙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是服装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面料的软硬,薄厚,弹性,光滑性能,弹性等直接影响服装的风格,面料科技的发展,各种面料成分的融合,织出什么样的材质适合什么样的款型,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功能,而面料在与人体接触后会因人体的代谢或外界环境的影响,面料内容易产生细菌,现阶段的尼龙纺丝面料功能性较为有限,面料内滋生细菌,不利于穿着者的肌肤健康;公开号CN215360301U公开了一种抗菌尼龙丝纺面料,通过基布和复合层之间的配合,当穿着者穿戴抗菌尼龙丝纺面料制品过程中,基布下方的亚麻纤维布中特有的素状植物纤维,具有天然的吸湿、透气、防腐、抑菌、无静电等特性,基布内部混纺的莱卡纤维丝,能够增强面料的弹性,亚麻纤维布下表面的热反射网格布,可增强面料内侧的保温性能,便于穿着者进行使用,实用性能较强利于推广使用,通过基布、复合布和增效层之间的配合,使得面料的抗菌效果得以进提升;该面料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目前的亚麻纤维价格较高,且单靠亚麻纤维的抑菌特性,抗菌杀菌效果不佳,二是滤布静电吸附,会增加面料的抗菌负担和无法保证面料的清洁,三是面料在长期穿戴后容易因磨损导致面料破损,降低面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多种面料复合取代成本较高的亚麻纤维,同时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双层的抗菌层可保证面料的清洁卫生,抗UV助剂可提高面料的防护性能,通过设置在外侧的耐磨层来增加面料的使用寿命的抗菌尼龙面料。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尼龙面料,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面设有第一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上面设有耐磨层,所述基层下面设有竹炭纤维层,所述竹炭纤维层下面设有第二抗菌层,所述第二抗菌层下面设有亲肤层。
[0005]所述基层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半光锦纶单低弹纱,所述纬纱为半光锦纶超高弹纱,在所述经纱和纬纱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抗UV助剂,基层起到连接作用,抗UV助剂可增加面料防紫外线的功能。
[0006]所述第一抗菌层由纳米银离子纤维和桑蚕丝纤维交织而成,纳米银离子纤维中的纳米银离子能降低细菌生成能力,让细胞无法代谢和繁殖,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0007]所述耐磨层上表面设有与所述耐磨层一体设置的耐磨条,所述耐磨条呈波浪形,所述耐磨条在耐磨层外侧面上均匀分布,所述耐磨条为尼龙纤维编织而成,面料具有的耐磨条突出面料表面且与耐磨层一体设置,提高面料的耐磨效果。
[0008]所述竹炭纤维层由竹炭纤维和圣麻纤维交织而成,竹炭纤维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竹炭具有吸附性,可吸异味、除菌,进而使蚕丝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圣麻纤维是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天然抗菌、抑螨物质,有较好的吸湿性和导湿性。
[0009]所述第二抗菌层由银纤维和棉纤维交织而成,银纤维具备优良的杀菌和抗菌作用,棉纤维增加面料的柔软度。
[0010]所述亲肤层为蛹蛋白丝和绢丝编织在第二抗菌层下面,亲肤层提高面料与皮肤接触的舒适度。
[0011]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基层与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竹炭纤维层复合使用,通过竹炭纤维、圣麻纤维本省具有的抗菌性能提高抗菌性,纳米银离子能降低细菌生成能力,进一步提高抑菌杀菌的能力,所使用面料为常见已获得的材料,降低面料的生产成本,耐磨层的耐磨条突出面料表面且与耐磨层一体设置,提高面料的耐磨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基层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抗菌层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耐磨层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的竹炭纤维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抗菌层和亲肤层结构示意图。
[0018]如图所示:1、基层;2、第一抗菌层;3、耐磨层;4、竹炭纤维层;5、第二抗菌层;6、亲肤层;7、经纱;8、纬纱;9、纳米银离子纤维;10、桑蚕丝纤维;11、耐磨条;12、尼龙纤维;13、竹炭纤维;14、圣麻纤维;15、银纤维;16、棉纤维;17、蛹蛋白丝;18、绢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一种抗菌尼龙面料,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上面设有第一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上面设有耐磨层3,所述基层1下面设有竹炭纤维层4,所述竹炭纤维层4下面设有第二抗菌层5,所述第二抗菌层5下面设有亲肤层6。
[0021]所述基层1由经纱7和纬纱8编织而成,所述经纱7为半光锦纶单低弹纱,所述纬纱8为半光锦纶超高弹纱,在所述经纱7和纬纱8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抗UV助剂,基层1起到连接作用,抗UV助剂可增加面料防紫外线的功能。
[0022]所述第一抗菌层2由纳米银离子纤维9和桑蚕丝纤维10交织而成,纳米银离子纤维9中的纳米银离子能降低细菌生成能力,让细胞无法代谢和繁殖,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0023]所述耐磨层3上表面设有与所述耐磨层3一体设置的耐磨条11,所述耐磨条11呈波浪形,所述耐磨条11在耐磨层3外侧面上均匀分布,所述耐磨条11为尼龙纤维12编织而成,面料具有的耐磨条11突出面料表面且与表层下方的耐磨层3一体设置,提高面料的耐磨效果。
[0024]所述竹炭纤维层4由竹炭纤维13和圣麻纤维14交织而成,竹炭纤维13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竹炭具有吸附性,可吸异味、除菌,进而使蚕丝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
[0025]所述第二抗菌层5由银纤维15和棉纤维16交织而成,银纤维15具备优良的杀菌和抗菌作用,棉纤维16增加面料的柔软度。
[0026]所述亲肤层6为蛹蛋白丝17和绢丝18编织在第二抗菌层5下面,亲肤层6提高面料与皮肤接触的舒适度。
[0027]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面料在使用时,外层的耐磨层上的耐磨条由尼龙纤维构成,增加面料的耐磨性,外界细菌经过第一抗菌层的纳米银离子抑制,人体代谢产生的汗渍和杂质进入面料内的第二抗菌层和竹炭纤维层,银纤维、竹炭纤维、圣麻纤维进行抗菌杀菌,亲肤层的蛹蛋白丝和绢丝编织形成亲肤层,提高面料内层的舒适度,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0028]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尼龙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上面设有第一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上面设有耐磨层(3),所述基层(1)下面设有竹炭纤维层(4),所述竹炭纤维层(4)下面设有第二抗菌层(5),所述第二抗菌层(5)下面设有亲肤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尼龙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由经纱(7)和纬纱(8)编织而成,所述经纱(7)为半光锦纶单低弹纱,所述纬纱(8)为半光锦纶超高弹纱,在所述经纱(7)和纬纱(8)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抗UV助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尼龙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菌层(2)由纳米银离子纤维(9)和桑蚕丝纤维(10)交织而成。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银枢蔡晓晓施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信诚染织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