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样品分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870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样品分拣系统,包括多个容器载具、条码器、分拣装置、运输平台和分析平台,运输平台包括多个运输线路和运输设备,容器载具设置在运输设备上,分拣装置用于移动当前运输线路上的容器载具到其他运输线路,分析平台用于对样品进行分析,还包括重量传感器、限位开关、转换模块、检测模块、分析模块、运输模块、预警模块和复位模块,重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容器载具是否具有物品。用于检测容器载具是否具有物品。用于检测容器载具是否具有物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样品分拣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运输
,特别涉及一种实验室样品分拣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室样品用于在实验室系统的各个不同的样品分析站之间分配样品或标本,样品放入容器后,对容器进行运输,运输中,需要对样品条码进行扫描,根据扫描的数据操作分拣系统或分拣装置改变样品的运输路线,使其到达分析仪器,容器抬升将样品对准分析仪器扫描端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出的数据写入条码对应的数据库内,在运输到其他工作站进行分析,而现有技术中,在运输、分拣以及分析的过程中,无法有效进行工序的监管和预警,当设备出现故障后,预警不及时需要回退重新进行检测,而多道程序使故障时无法快速定位当前故障点,需要人工依次排查后维修,同时在分析仪器扫描过程中,无法对样品位置进行检测,当超出预设位置容易导致样品撞击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样品分拣系统,包括多个容器载具、条码器、分拣装置、运输平台和分析平台,运输平台包括多个运输线路和运输设备,容器载具设置在运输设备上,分拣装置用于移动当前运输线路上的容器载具到其他运输线路,分析平台用于对样品进行分析,还包括重量传感器、限位开关、转换模块、检测模块、分析模块、运输模块、预警模块和复位模块,重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容器载具是否具有物品,限位开关用于反馈容器载具当前位置信息,转换模块和重量传感器、限位开关以及检测模块连接,转换模块接收重量传感器和限位开关信号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并反馈信号到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和分析模块、运输模块以及预警模块连接,检测模块接收信号后进行检测判断,并反馈信号到分析模块、运输模块和预警模块,预警模块和复位模块连接,预警模块接收信号后进行预警并反馈信号到复位模块,复位模块和容器载具连接,复位模块接收预警模块信号后控制容器载具升降,运输模块和运输设备连接,运输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运输设备移动。
[0004]进一步的,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1、第二电阻2、第三电阻3、第四电阻4、第五电阻5、第六电阻6、第七电阻7、第八电阻8、第九电阻9、第十电阻10、第一二极管16、第二二极管17、第三二极管18、第四发光二极管19、第五光电三极管20、第六三极管21、第七三极管22、第一继电器28、第二继电器29、第一线路31、第二线路32、第三线路33、第四线路34、第五线路35和第六线路36,第一电阻1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一电阻1另一端和第二电阻2一端、第三电阻3一端、第四电阻4一端以及第五电阻5一端连接,第二电阻2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16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16阴极和第一继电器28抽头端连接,第一继电器28辅助常开触点和第一线路31、第二线路32以及第一继电器28线圈连接,第一继电器28辅助常闭触点和地连接,第三电阻3另一端和第三二极管18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18阴极和第七电阻7调节端连接,第七电阻7一端和第六电阻6一端连接,第六电阻6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七电阻7信号端和
第四线路34连接,第四电阻4另一端和第四发光二极管19阳极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19阴极和地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19和第五光电三极管20组成第一光耦模块,第五光电三极管20集电极和第十二电阻12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12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五光电三极管20发射极和第五线路35连接,第五电阻5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17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17阴极和第六三极管21集电极连接,第六三极管21基极和第八电阻8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21发射极和地连接,第八电阻8另一端和第七三极管22集电极连接,第七三极管22发射极和第九电阻9一端连接,第九电阻9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九电阻9基极和第十电阻10一端连接,第十电阻10另一端和第二继电器29抽头端连接,第二继电器29辅助常开触点和第三线路33以及第二继电器29线圈连接,第二继电器29常闭触点和地连接,第一线路31以及第四线路34和转换模块连接,第二线路32以及第三线路33和条码器连接。
[0005]进一步的,检测模块还包括第十一电阻11和第六线路36,第一线路31、第三线路33和第四线路34还和预警模块连接,第十一电阻11一端连接在第十电阻10和第二继电器29抽头端之间,第十一电阻11另一端和第六线路36一端连接,第六线路36另一端和分析平台连接。
[0006]进一步的,预警模块包括第十二电阻12、第十三电阻13、第八二极管23、第九发光二极管24和第七线路37,第十二电阻12一端和检测模块连接,第十二电阻12另一端和第八二极管23阳极以及第十三电阻13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23阴极和检测模块连接,第十三电阻13另一端和第九发光二极管24阳极连接,第九发光二极管24阴极和第七线路37连接,第七线路37和复位模块连接。
[0007]进一步的,复位模块包括第十四电阻14、第十五电阻15、第十MOS管25、第十一二极管26、第一转换开关40和第八线路38,第十四电阻14一端和预警模块连接,第十四电阻14另一端和第十MOS管25的S极连接,第十MOS管25的D极和第八线路38连接,第八线路38和容器载具连接,第十MOS管25的G极和第一转换开关40公共端以及第十五电阻15一端连接,第一转换开关40第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一转换开关40第二端和地连接,第十五电阻15另一端和第十一二极管26阳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26阴极和地连接。
[0008]进一步的,预警模块还包括第一蜂鸣器30、第九线路39、通信模块和远程预警系统,第七线路37和第一蜂鸣器30连接,用于现场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维修,第九线路39另一端和通信模块输入端连接,通信模块输出端和远程预警系统连接,远程预警系统用于提示工作人员赶往实验室进行维修。
[0009]进一步的,容器载具包括升降电机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和复位模块连接,控制电路接收复位模块信号后控制升降电机上升或下降。
[0010]进一步的,分析平台和第六线路36之间还设置有延时模块,当分析平台距运输设备较远时进行调节,延长分析平台启动时间。
[0011]进一步的,第十MOS管25为P型MOS管。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13]可对样品的分拣和不同分析站工序进行有效的监管和预警,当设备和工序出现故障时,在大量样品之间进行快速定位,并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维修,不需进行前期的故障点排查确定,同时对样品位置状态进行控制,防止撞击和破损,并可根据情况选择复位模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验室样品分拣系统整体模块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验室样品分拣系统检测模块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验室样品分拣系统复位模块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样品分拣系统,包括多个容器载具、条码器、分拣装置、运输平台和分析平台,运输平台包括多个运输线路和运输设备,容器载具设置在运输设备上,分拣装置用于移动当前运输线路上的容器载具到其他运输线路,分析平台用于对样品进行分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量传感器、限位开关、转换模块、检测模块、分析模块、运输模块、预警模块和复位模块,所述重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容器载具是否具有物品,限位开关用于反馈容器载具当前位置信息,转换模块和重量传感器、限位开关以及检测模块连接,转换模块接收重量传感器和限位开关信号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并反馈信号到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和分析模块、运输模块以及预警模块连接,检测模块接收信号后进行检测判断,并反馈信号到分析模块、运输模块和预警模块,预警模块和复位模块连接,预警模块接收信号后进行预警并反馈信号到复位模块,复位模块和容器载具连接,复位模块接收预警模块信号后控制容器载具升降,运输模块和运输设备连接,运输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运输设备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样品分拣系统,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1)、第二电阻(2)、第三电阻(3)、第四电阻(4)、第五电阻(5)、第六电阻(6)、第七电位器(7)、第八电阻(8)、第九电阻(9)、第十电阻(10)、第一二极管(16)、第二二极管(17)、第三二极管(18)、第四发光二极管(19)、第五光电三极管(20)、第六三极管(21)、第七三极管(22)、第一继电器(28)、第二继电器(29)、第一线路(31)、第二线路(32)、第三线路(33)、第四线路(34)、第五线路(35)和第六线路(36),所述第一电阻(1)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一电阻(1)另一端和第二电阻(2)一端、第三电阻(3)一端、第四电阻(4)一端以及第五电阻(5)一端连接,第二电阻(2)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16)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16)阴极和第一继电器(28)抽头端连接,第一继电器(28)辅助常开触点和第一线路(31)、第二线路(32)以及第一继电器(28)线圈连接,第一继电器(28)辅助常闭触点和地连接,第三电阻(3)另一端和第三二极管(18)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18)阴极和第七电位器(7)调节端连接,第七电位器(7)一端和第六电阻(6)一端连接,第六电阻(6)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七电位器(7)信号端和第四线路(34)连接,第四电阻(4)另一端和第四发光二极管(19)阳极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19)阴极和地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19)和第五光电三极管(20)组成第一光耦模块,第五光电三极管(20)集电极和第十二电阻(12)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12)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五光电三极管(20)发射极和第五线路(35)连接,第五电阻(5)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17)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17)阴极和第六三极管(21)集电极连接,第六三极管(21)基极和第八电阻(8)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21)发射极和地连接,第八电阻(8)另一端和第七三极管(22)集电极连接,第七三极管(22)发射极和第九电阻(9)一端连接,第九电阻(9)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淼徐逍莉周梅华韦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