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853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控制系统,旨在提供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准电源、电动车控制台和上位控制端,基准电源与电动车控制台相互电性连接,上位控制端通过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动车控制台,电压基准电路内产生的基准电压值被预置系统采集后输出至电动车控制台内的E2PROM中,电压基准电路包括启动电路、调整电路、控制电路和能隙电压基准电路,启动电路用于给电压基准电路提供工作电压,调整电路用于调整Vout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关断启动电路,能隙电压基准电路用于实现温度补偿,电动车控制台将获得的基准电流值存储到电动车控制台中的E2PROM中,实现了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流的预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控制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以其轻便、快捷、环保、节能、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电动车控制台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动车通常是在电动车控制台的控制下完成电动车的行驶、转弯、制动等任务,在电动车控制台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元器件参数不一致会而导致电动车控制台的性能参数不同,例如,当使用不同功率的 MOSFET管时,其驱动电路的相关参数就有所不同,因而电动车控制台用于限流保护的限流值就必须要进行修改。目前,电动车控制台修改限流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软件方法修改程序或相应的参数来实现,其缺点是,针对不同元器件的电动车控制台均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版本,增加了软件开发与管理的工作量;另一种方法是对电动车控制台的硬件电路进行修改,即修改硬件电路中的限流值调整电阻来实现,其缺点是,由于给定的参考电压的离散性和电阻精度的影响,测试人员经常需要做多次调整才能使限流值符合要求。综上所述,现有电动车控制台在修改限流值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不管采用软件方法或硬件方法,均存在修改过程所花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2.采用人工调整的方法很难提高电动车控制台限流值的精度,影响电动车控制台的性能;3.针对元器件参数不同的电动车控制台存在多种不同的软件版本或硬件版本,增加了开发、生产及维修的工作量;4.在修改的时候需要使用精密电阻对限流值进行调整,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曲率补偿技术实现高抑制比的电压基准电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包括基准电源、电动车控制台和上位控制端,基准电源设置连接有电压基准电路,基准电源与电动车控制台相互电性连接,上位控制端通过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动车控制台,电动车控制台上连接有负载,电压基准电路内产生的基准电压值被预置系统采集后输出至电动车控制台内的E2PROM中。
[000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电压基准电路包括启动电路、调整电路、控制电路和能隙电压基准电路,启动电路用于给电压基准电路提供工作电压,调整电路用于调整Vout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关断启动电路,能隙电压基准电路用于实现温度补偿。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启动电路由N
JFET
和第十五三极管Q15构成。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调整电路包括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通过调整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的比值控制Vout的输出电压。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一三极管Q11、第十二三极管Q12、第十三
三极管Q13、第十四三极管Q14、第十五三极管Q15、第十六三极管Q16和第十七三极管Q17,第十七三极管Q17的发射极和第十六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第十七三极管Q17的基极与第十六三极管Q16的基极相互连接,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基极与第十四三极管Q14的基极相互连接,第十三三极管Q13的基极与启动电路相连接,第十三三极管Q13的发射极、第十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和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与能隙电压基准电路相连接,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基极相连接,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第十五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相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能隙电压基准电路包括能隙电压基准电路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串联后、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阻R3并联,通过公共连接点与第一电阻R1相连接,第一电阻R1另外一端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R4相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R1相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五电阻R5相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级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集电极共同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阻R1接地。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面积是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面积的N倍,第三三极管Q3发射极面积是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面积的M倍,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构成恒流源。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电容,电容用于滤波并提高电路的电源抑制比。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电动车控制台包括单片机、E2PROM、Vcc电源、PWM控制信号、驱动电路和反馈电路,单片机通过I/O接口分别与E2PROM、驱动电路、反馈电路相互电性连接,PWM控制信号用于向单片机输入信号波,Vcc电源作为电动车控制台电压供给设备。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一种适用于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置命令阶段,通过上位控制端向电动车控制台发送基准电压预置命令,并通过电压基准电路调试后获得基准电压;S2、电压基准电路调试阶段,通过启动电路、调整电路、控制电路和能隙电压基准电路对源内电压进行调试获得基准电压;S3、检测基准电压阶段,电动车控制台通过采集反馈电路输出端的、且通过A/D转换后的电流获得基准电流值,并对基准电流值进行检测判断是否超出范围;S3、储存基准电压阶段,将获得的基准电流值储存并写入电动车控制台的E2PROM中,通过负载实际工作测试写入的基准电流值是否符合负载工作;S4、完成预置命令阶段,通过多次实测调试后,完成基准电流预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位控制端与电控车控制台之间建立一种通信控制方式,使得电控车控制台在上位控制端的控制下对基准电源提供的基准电流进行采集和A/D
转换获得基准电流值,并将该基准电流值存储到电控车控制台的E2PROM 中,实现了电控车控制台基准电流的预置,这种通过电控车控制台内部电路对基准电流进行采集与转换的方法,消除了采用不同元器件造成的误差影响,电控车控制台将采集到的基准电流值作为标准来设置限流值,保证了限流保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大幅提高了限流值的精度。
[0015]通过电压基准电路自动化工作可预置基准电流,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在实际使用时,只需将上位控制端、电控车控制台及基准电源连接好,即可实现对基准电流的自动采集和A/D 转换过程并将获得的基准电流值存储到电控车控制台的E2PROM 中,实现基准电流的预置功能,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电源、电动车控制台和上位控制端,所述基准电源连接设置有电压基准电路,所述基准电源与电动车控制台相互电性连接,所述上位控制端通过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动车控制台,所述电动车控制台上连接有负载,所述电压基准电路内产生的基准电压值被预置系统采集后输出至电动车控制台内的E2PROM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基准电路包括启动电路、调整电路、控制电路和能隙电压基准电路,所述启动电路用于给电压基准电路提供工作电压,所述调整电路用于调整Vout输出电压,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关断启动电路,所述能隙电压基准电路用于实现温度补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电路由N
JFET
和第十五三极管Q15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电路包括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通过调整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的比值控制Vout的输出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一三极管Q11、第十二三极管Q12、第十三三极管Q13、第十四三极管Q14、第十五三极管Q15、第十六三极管Q16和第十七三极管Q17,所述第十七三极管Q17的发射极和第十六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七三极管Q17的基极与第十六三极管Q16的基极相互连接,所述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基极与第十四三极管Q14的基极相互连接,所述第十三三极管Q13的基极与启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十三三极管Q13的发射极、第十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和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与能隙电压基准电路相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第十五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车控制台基准电压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隙电压基准电路包括所述能隙电压基准电路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串联后、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阻R3并联,通过公共连接点与第一电阻R1相连接,第一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开发叶剑斌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希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