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48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以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电池包括壳体、电芯、盖板组件和绝缘组件,壳体设有开口;电芯设于壳体内,电芯沿X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极耳,极耳弯折形成容纳槽;盖板组件固设于开口处并抵接于电芯,盖板组件包括两个极柱和两个引脚,两个引脚的一端分别插设固接于两个容纳槽内,两个引脚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极柱连接,引脚上设有熔断槽;绝缘组件包覆于电芯的外表面。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电池和电子设备的能量密度,同时能够保证电池和电子设备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车厂对电芯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主要对电芯的容量要求越来越高,即希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电池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而增大电芯容量的一个方式为增大芯包的体积,其包括增大芯包的高度或者增大芯包的长度。然而,在芯包长度大于芯包高度的情况下,增大芯包的高度比增加芯包长度对容量的影响更大。但是目前芯包采用顶部出极耳的方式,极耳弯折占比了大部分空间,损失了一定的容量。
[0003]现有技术如CN114497836A的早期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全极耳顶盖组件及全极耳电池,其通过将电芯改为在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出极耳,通过顶盖组件设计的引脚来实现对电芯高度方向的利用。但是该专利电芯的极耳未进行弯折,其与壳体直接接触,采用外包绝缘的方式,并且引脚在电芯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较大。上述专利未考虑正负极与壳体之间的绝缘以及对电芯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空间利用率。即上述专利仍存在电芯能量密度低和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设有开口(11);电芯(20),设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电芯(2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极耳(21),所述极耳(21)弯折形成容纳槽(211);盖板组件(30),固设于所述开口(11)处,所述盖板组件(30)抵接于所述电芯(20),所述盖板组件(30)包括两个极柱(31)和两个引脚(32),两个所述引脚(32)的一端分别插设固接于两个所述容纳槽(211)内,两个所述引脚(3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极柱(31)连接,所述引脚(32)上设有熔断槽(32211);以及绝缘组件(40),包覆于所述电芯(20)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32)包括:极柱连接部(321),所述极柱连接部(321)上设有凸起(3211),所述凸起(3211)固接于所述极柱(31);以及极耳连接部(322),连接于所述极柱连接部(321)并与所述极柱连接部(321)垂直设置,所述极耳连接部(322)固接于所述极耳(21),所述熔断槽(32211)开设于所述极耳连接部(32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322)包括:第一连接部(3221),连接于所述极柱连接部(321),所述熔断槽(32211)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221)上;以及第二连接部(322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221),所述第二连接部(322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2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2)的长度小于所述极耳(21)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2)的长度为A,所述极耳(21)宽度为B,0.4B≤A≤0.9B。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32)还包括第一绝缘膜(323),所述第一绝缘膜(323)设置于所述极耳连接部(322)朝向所述电芯(20)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孝武王俊敏郑旭吴雪银舒宽金袁威何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