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衬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40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结构,两个疏水室间隔且共线分布,并均嵌设且固定在基岩中,同时疏水室的顶端延伸在基岩的外端,并贯通有多个漏水孔,且疏水室接通有排水管;两个隔离拱墙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疏水室的顶端,顶端一一对应与初期支护拱的两端连接,同时衬砌拱浇筑在初期支护拱的内凹面,并且衬砌拱的两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疏水室的顶端;仰拱浇筑在衬砌拱的两个底端之间,且仰拱的两端与衬砌拱的两个底端一一对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结构,在雨水较多地区能降低产生下沉、塌陷的风险。塌陷的风险。塌陷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衬砌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隧道衬砌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指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的结构包括主体建筑物和附属设备两部分:主体建筑物由洞身和洞门组成;附属设备包括:避车洞、消防设施、应急通讯和防排水设施,长的隧道还有专门的通风和照明设备。
[0003]目前的隧道衬砌结构一般都是在初期支护拱内侧面浇筑有衬砌拱,且为了延缓初期支护拱和衬砌拱的变形,则在衬砌拱的底端浇筑有仰拱,但是现在在修筑初期支护拱、衬砌拱时,初期支护拱和衬砌拱的底端均是直接浇筑在开挖的隧道轮廓中,则在雨水较多的地区,不仅导致修建有隧道的地层容易发软,而且雨水渗透至初期支护和衬砌拱上后沿着其拱形到达初期支护和衬砌拱的底端,容易导致初期支护和衬砌拱的底端长时间被积水浸泡而造成拱底发软,进而容易导致整个隧道衬砌结构产生下沉、坍塌等问题。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在雨水较多地区能降低产生下沉、塌陷风险的隧道衬砌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衬砌结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隧道衬砌结构,包括:初期支护拱、衬砌拱、仰拱、两个疏水室和两个隔离拱墙;
[0008]两个所述疏水室间隔且共线分布,并均嵌设且固定在基岩中,同时所述疏水室的顶端延伸在所述基岩的外端,并贯通有多个漏水孔,且所述疏水室接通有排水管;
[0009]两个所述隔离拱墙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所述疏水室的顶端,顶端一一对应与所述初期支护拱的两端连接,同时所述衬砌拱浇筑在所述初期支护拱的内凹面,并且所述衬砌拱的两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所述疏水室的顶端;
[0010]所述仰拱浇筑在所述衬砌拱的两个底端之间,且所述仰拱的两端与所述衬砌拱的两个底端一一对应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初期支护拱包括:一次初期支护拱和二次初期支护拱;
[0012]所述二次初期支护拱浇筑在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且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所述隔离拱墙的顶端,同时所述衬砌拱浇筑在所述二次初期支护拱的内凹面。
[0013]优选的,所述隔离拱墙包括:隔离支护板和混凝土填充墙;
[0014]每个所述隔离支护板的底端连接在对应所述疏水室的顶端,同时每个所述隔离支护板的顶端与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的对应端连接;
[0015]所述混凝土填充墙分别浇筑连接对应的所述疏水室顶端、对应的所述隔离支护
板、对应的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一端和对应的所述二次初期支护拱一端。
[0016]优选的,每个所述隔离支护板的顶端与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的对应端通过螺栓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二次初期支护拱和所述衬砌拱之间连接有多层防水层。
[0018]优选的,所述仰拱通过多个锚杆连接在所述基岩中。
[0019]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隧道衬砌结构,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0020]本申请通过将两个疏水室均嵌设且固定在基岩中,在由于基岩为地层中地质较硬、强度较大的地方,则在雨水较多地区,基岩不易变软,因此可使初期支护拱、衬砌拱、仰拱、隔离拱墙均通过疏水室稳定的连接在基岩上,从而可降低隧道沉降的风险;
[0021]并且,渗透至初期支护拱、隔离拱墙和衬砌拱上的雨水均可下流至疏水室内,以通过接通在疏水室上的排水管排出,从而不易使本申请隧道衬砌结构的底端被积水浸泡而发软,从而进一步降低整个隧道衬砌结构产生下沉、坍塌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隧道衬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疏水室的俯视图。
[0025]其中,1

初期支护拱;2

衬砌拱;3

仰拱;4

疏水室;5

隔离拱墙;6

基岩;40

漏水孔;11

一次初期支护拱;12

二次初期支护拱;51

隔离支护板;52

混凝土填充墙;7

螺栓;8

防水层;9

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结构,包括:初期支护拱1、衬砌拱2、仰拱3、两个疏水室4和两个隔离拱墙5;
[0030]两个疏水室4间隔且共线分布,并均嵌设且固定在基岩6中,同时疏水室4的顶端延伸在基岩6的外端,并贯通有多个漏水孔40,且疏水室4接通有排水管;
[0031]两个隔离拱墙5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疏水室4的顶端,顶端一一对应与初期支护拱1的两端连接,同时衬砌拱2浇筑在初期支护拱1的内凹面,并且衬砌拱2的两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疏水室4的顶端;
[0032]仰拱3浇筑在衬砌拱2的两个底端之间,且仰拱3的两端与衬砌拱2的两个底端一一对应连接。
[0033]本专利技术施工时,在地层中挖设有隧道轮廓后,在隧道轮廓的底端沿隧道轮廓横断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挖设有第一安装坑,则使这两侧的第一安装坑间隔分布,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支护拱(1)、衬砌拱(2)、仰拱(3)、两个疏水室(4)和两个隔离拱墙(5);两个所述疏水室(4)间隔且共线分布,并均嵌设且固定在基岩(6)中,同时所述疏水室(4)的顶端延伸在所述基岩(6)的外端,并贯通有多个漏水孔(40),且所述疏水室(4)接通有排水管;两个所述隔离拱墙(5)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所述疏水室(4)的顶端,顶端一一对应与所述初期支护拱(1)的两端连接,同时所述衬砌拱(2)浇筑在所述初期支护拱(1)的内凹面,并且所述衬砌拱(2)的两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所述疏水室(4)的顶端;所述仰拱(3)浇筑在所述衬砌拱(2)的两个底端之间,且所述仰拱(3)的两端与所述衬砌拱(2)的两个底端一一对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拱(1)包括:一次初期支护拱(11)和二次初期支护拱(12);所述二次初期支护拱(12)浇筑在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11),且所述一次初期支护拱(11)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所述隔离拱墙(5)的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新张树超李勇韩一铭郭向东黄鑫孟志强李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