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包括:若干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一支护桩分别位于隧道的两侧;若干第二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护桩远离隧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的顶部通过连系板连接,以在隧道两侧分别形成门架式支护隔离桩结构;位于隧道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护桩排成一列,其顶部通过冠梁连接;位于隧道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护桩排成一列,其顶部通过冠梁连接,以有效阻隔隧道两侧桩基和基坑施工过程对隧道以及临近土体的扰动;同时通过在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之间设置有三轴搅拌桩墙,防止溶洞中的水流失,使得本方案还适用于岩溶地貌地铁隧道的施工防护。的施工防护。的施工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支护隔离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针对深基坑和桩基施工时,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和防护已经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多是针对地铁一侧进行基坑开挖情形,缺少两侧基坑同时开挖对地铁隧道防护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用于解决地铁隧道两侧基坑同时开挖时对地铁隧道防护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包括:
[0006]若干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一支护桩分别位于隧道的两侧;
[0007]若干第二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护桩远离隧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位置相对应;
[0008]所述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的顶部通过连系板连接,以在隧道两侧分别形成门架式支护隔离桩结构;
[0009]位于隧道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护桩排成一列,其顶部通过冠梁连接;位于隧道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护桩排成一列,其顶部通过冠梁连接,以有效阻隔隧道两侧桩基和基坑施工过程对隧道以及临近土体的扰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隧道支护隔离体系还包括三轴搅拌桩墙;所述三轴搅拌桩墙位于所述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之间,用于截断地下岩溶过水通道,降低支护桩施工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三轴搅拌桩墙采用搭接式内插型钢的三轴搅拌桩,以形成集挡土与止水功能于一体的围护墙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三轴搅拌桩墙的位置靠近第二支护桩一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隧道支护隔离体系还包括挂网;所述挂网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护桩上,以保护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间的土体,防止其崩落。
[0014]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的施工方法,应用于以上所述的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包括以下步骤:
[0015]钻进施工前提高泥浆的比重来增大液柱压力;增加钻筒高度,用粘土填筑在护筒的四周,逐层进行夯实;于钻筒壁处增设排浆孔数量,便于漏浆孔内的液面降低时依旧能够迅速进行补浆;
[0016]钻进施工时采用地雷型钻头施工,以挤压造壁以及捣实溶洞的部分填料;通过投
入由粘土与膨润土组成的填料来形成稳固的人工孔壁,预防桩孔壁坍塌或者塌孔;采用旋挖成孔工艺,钻孔顺序采用“跳三钻一”,分三序进行;
[0017]支护桩施工完成后根据测量放样位置,开挖连系板和冠梁基坑,施工支护桩顶的冠梁和其间的连系板。
[0018]进一步的,所述隧道支护隔离体系的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进行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施工作业前,先在隧道两侧同时对称进行三轴搅拌桩墙施工,第一支护桩和施工跟随三轴搅拌桩墙施工流水作业,以截断地下岩溶过水通道,尽量降低后续支护桩施工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0019]进一步的,所述进行三轴搅拌桩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0020]建立溶洞模型,以提前预判施工情况和预制施工方案,在施工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处理;
[0021]根据溶洞模型数据,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制定应对漏浆塌孔事故处理预案;
[0022]使用三轴搅拌机进行三轴搅拌桩施工。
[0023]进一步的,所述制定应对漏浆塌孔事故处理预案包括以下步骤:
[0024]准备片石和黏土应急用辅料;准备加大的泥浆池及充足水源并确保泥浆具有较好的黏性及胶体率;接近、进入溶洞层后要密切注意孔内泥浆位变化,一旦漏浆则须迅速补浆并提钻向孔内抛填所备好的辅料。
[0025]进一步的,所述隧道支护隔离体系的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出现漏浆的溶洞,停止施工回填孔位,待其初凝后重新钻进。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包括:若干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一支护桩分别位于隧道的两侧;若干第二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护桩远离隧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的顶部通过连系板连接,以在隧道两侧分别形成门架式支护隔离桩结构;位于隧道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护桩排成一列,其顶部通过冠梁连接;位于隧道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护桩排成一列,其顶部通过冠梁连接,以有效阻隔隧道两侧桩基和基坑施工过程对隧道以及临近土体的扰动;同时通过在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之间设置有三轴搅拌桩墙,防止溶洞中的水流失,使得本方案还适用于岩溶地貌地铁隧道的施工防护。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挂网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的施工方法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
‑
第一支护桩、2
‑
第二支护桩、3
‑
连系板、4
‑
冠梁、5
‑
三轴搅拌桩墙、6
‑
挂网、7
‑
预应力拉索、8
‑
地面、9
‑
地铁隧道、10
‑
回填轻质素砼。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
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2、3所示为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0036]若干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一支护桩分别位于隧道的两侧;
[0037]若干第二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护桩远离隧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位置相对应;
[0038]所述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的顶部通过连系板连接,以在隧道两侧分别形成门架式支护隔离桩结构;
[0039]位于隧道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护桩排成一列,其顶部通过冠梁连接;位于隧道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护桩排成一列,其顶部通过冠梁连接,以有效阻隔隧道两侧桩基和基坑施工过程对隧道以及临近土体的扰动。
[0040]具体实施中,所述隧道支护隔离体系还包括三轴搅拌桩墙;所述三轴搅拌桩墙位于所述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之间,三轴搅拌桩墙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止水帷幕,用于截断地下岩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一支护桩分别位于隧道的两侧;若干第二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护桩远离隧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护桩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的顶部通过连系板连接,以在隧道两侧分别形成门架式支护隔离桩结构;位于隧道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护桩排成一列,其顶部通过冠梁连接;位于隧道同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护桩排成一列,其顶部通过冠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轴搅拌桩墙;所述三轴搅拌桩墙位于所述第一支护桩与第二支护桩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搅拌桩墙采用搭接式内插型钢的三轴搅拌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搅拌桩墙的位置靠近第二支护桩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网;所述挂网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护桩上。6.一种隧道支护隔离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隧道支护隔离体系,包括以下步骤:钻进施工前提高泥浆的比重来增大液柱压力;增加钻筒高度,用粘土填筑在护筒的四周,逐层进行夯实;于钻筒壁处增设排浆孔数量;钻进施工时采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秉达,龙思丰,段伟宁,吴奕君,王志壮,郝瑾,陈威羽,武智鑫,薛荣祥,谭颖诗,李根,李天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