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鹭鸟营巢地的营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838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鹭鸟营巢地的营造方法,涉及鹭鸟栖息地研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前期调查;S2、选址;S3、植物种类搭配;S4、种植密度确定;S5、植被管护;S6、巢材供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鹭鸟营巢地的营造方法针对鹭鸟营巢地的地理环境提供了明确的营造方案,并提供了相关的具体参数,可操作性强,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搭配、种植密度以及促进侧枝生长等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形成完整的鹭鸟营巢地生态结构,与自然形成的鹭鸟营巢地相比,进一步提升了营巢效率和营巢数量。和营巢数量。和营巢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鹭鸟营巢地的营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鹭鸟栖息地研究
,具体是涉及一种鹭鸟营巢地的营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鹭鸟是鹭科鸟类的通称,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也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类指示动物。受快速城市化影响,鸟类栖息地不断丧失。近年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实现人鸟和谐的相处受到持续关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逐步加大考虑鸟类栖息地恢复的问题。鹭鸟较能适应城市湿地环境且有较好的景观效果,是城市生态恢复的重点关注类群之一。
[0003]鹭鸟营巢地可为鹭鸟提供繁殖和夜栖生境,是提升其种群数量的关键。鹭鸟依据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分为树巢类和芦巢类二大类。这也表明了鹭鸟可以在多种树上筑巢,筑巢的树种选择不太严格,但因地域差异,筑巢的树种也有所不同。现有的研究发现表明,鹭鸟营巢树种的选择应考虑如下特点:

树冠顶部能承受鹭鸟的质量,营巢树种一般选择植株高于5m,直径大于8cm,且硬度较高的乔木。

树桠便于鹭鸟筑巢,营巢树种应选择枝条较硬且分叉角度一般为50
°
~90
°
的乔木。

树冠有较好遮荫效果,能为幼鸟创造相对舒适的生长环境。
[0004]此外,在专利“一种基于退塘还林还湿工程的鹭科鸟类栖息地恢复方法”(CN201911362693.8)中也有提及:“步骤五:营巢林恢复:营巢林植物包括适于鹭科鸟类筑巢和停栖的乔木和灌木,鹭科营巢的乔木植株高于5m、并且其直径大于8cm,乔木的枝条分叉角度为50
°
~90
°”
,但是,该专利以及现有技术对于营巢地涉及到树种具体选取和搭配、栽种密度等植被营造关键方法并未有探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鹭鸟营巢地的营造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鹭鸟营巢地的营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前期调查:选择10~20km2有过鹭鸟栖息历史的目标区域作为拟恢复区域,对拟恢复区域及其周边2km范围内开展鹭鸟资源调查,以确定鹭鸟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数据信息,并同时调查拟恢复区域的土壤状况;
[0009]S2、选址:经步骤S1前期调查确定拟恢复区域内有鹭鸟活动后,确定一个面积最大的鹭鸟觅食区,在距离该鹭鸟觅食区直线距离1~2km范围内,建造一个面积为1000~2000m2的模拟生态小岛作为鹭鸟营巢地;
[0010]S3、植物种类搭配:按照植物生长速度将待种植的植物划分为速生树、中生树和慢生树,其中,速生树的生长速度为3~5m/年,中生树的生长速度为1.5~3m/年,慢生树的生长速度为0.5~1.5m/年,将模拟生态小岛看作为圆形,找到模拟生态小岛的中心点,并将模拟生态小岛以中心点划分为3个依次相邻的扇形区域,在3个扇形区域内一一对应种植以上
3类植物,速生树、中生树和慢生树所在扇形区域的面积之比为1:2:2,误差不超过5%,每一类植物中选取1~3种树种;
[0011]S4、种植密度确定:为确保鹭鸟营巢地的植被覆盖度大于80%,种植间距依各个树种生长稳定时期的最大冠幅为基准进行调整,速生树担当鹭鸟营巢地前期0~5年内的营巢树,其种植间距应比该树种最大冠幅少15%~25%,中生树担当鹭鸟营巢地中期5~10年内的营巢树,其种植间距应比该树种最大冠幅少10%~15%,慢生树担当鹭鸟营巢地后期10年以上的营巢树,其种植间距应比该树种最大冠幅少10%以内,开始种植时将最高的树苗种植在模拟生态小岛内侧,并使自模拟生态小岛内侧至外侧所种植的树苗高度逐渐降低;
[0012]S5、植被管护:在建立鹭鸟营巢地前期0~5年内定期对未发现鹭鸟筑巢的速生树基部胸径超过1cm的枝条进行打顶修剪,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已有鹭鸟筑巢的速生树则避免修剪,同时定期采用人工滴加生长素的方式保证侧枝的交联覆合;
[0013]S6、巢材供给:每年3月份开始观察模拟生态小岛上的鹭鸟筑巢情况,当发现到有鹭鸟筑巢后,在鹭鸟巢附近鹭鸟常活动区域放置若干长15~30cm、胸径0.5~2cm的枝条,持续至5月份,为鹭鸟筑巢提供便利同时保护其他树种免遭鹭鸟破坏。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湿度和污染度。
[0015]说明:通过观察拟恢复区域附近的土壤质量、湿度和污染度,保证植物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00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模拟生态小岛距离人类活动区域大于30m,模拟生态小岛建造所用的土壤为从拟恢复区域内的土壤转运而来。
[0017]说明:通过控制模拟生态小岛距离人类活动区域的距离从而保证鹭鸟的食物获得性,以及避开人为干扰,使小岛上的土壤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给,保证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速生树的可选取树种为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杨树、白桦、泡桐、杉木、构树,中生树的可选取树种为粉单竹、牛角竹、撑篙竹,慢生树的可选取树种为紫衫、油松、银杏、小叶榕,在选取时根据拟恢复区域的气候条件选取合适的树种。
[0019]说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树种从而使不同生长速度和高度的树种搭配可长期逐步为鹭鸟增加不同高度巢位,为招引多种鹭鸟筑巢提供可能。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当中生树所选取的树种为粉单竹时,种植密度为1m2四丛,每丛5

8根。
[0021]说明:通过控制种植间距和种植密度相临两树的树冠连接时能提供较多的巢位。
[00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速生树的树苗胸径≥5cm。
[0023]说明:通过控制速生树树苗的最小胸径提高速生树的生长存活率,使得鹭鸟在前期得到更多的巢位。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打顶修剪的周期为15~30d/次,人工滴加生长素的周期为20~30d/次,生长素为质量浓度≥98%的吲哚乙酸,滴加量为0.1~0.2kg/m2。
[0025]说明:通过打顶修剪,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形成较浓密的枝条,同时配合人工滴加生长素的方式保证侧枝的交联覆合,为鹭鸟筑巢提供有利的条件。
[002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鹭鸟常活动区域为以鹭鸟巢为中心周围10~15m的范围,所选取的枝条树种与该区域内种植的树种相同,放置的枝条的数量为每个鹭鸟巢附近放置20~30根,并在放置枝条后定期观察枝条是否被消耗,如被消耗则进行补充投放,补充投放
量为所消耗枝条数量的1~2倍。
[0027]说明:通过提供枝条一方面为鹭鸟供巢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保护其他树种免遭鹭鸟破坏。
[0028]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第一次观察枝条是否被消耗的周期为12~14d,若枝条的消耗量≥50%且<80%,则缩短下一次的观察周期至7~10d,若枝条的消耗量≥80%,则缩短下一次的观察周期至3~5d,若连续3次观察到的枝条的消耗量均<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鹭鸟营巢地的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前期调查:选择10~20km2有过鹭鸟栖息历史的目标区域作为拟恢复区域,对拟恢复区域及其周边2km范围内开展鹭鸟资源调查,以确定鹭鸟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数据信息,并同时调查拟恢复区域的土壤状况;S2、选址:经步骤S1前期调查确定拟恢复区域内有鹭鸟活动后,确定一个面积最大的鹭鸟觅食区,在距离该鹭鸟觅食区直线距离1~2km范围内,建造一个面积为1000~2000m2的模拟生态小岛作为鹭鸟营巢地;S3、植物种类搭配:按照植物生长速度将待种植的植物划分为速生树、中生树和慢生树,其中,速生树的生长速度为3~5m/年,中生树的生长速度为1.5~3m/年,慢生树的生长速度为0.5~1.5m/年,将模拟生态小岛看作为圆形,找到模拟生态小岛的中心点,并将模拟生态小岛以中心点划分为3个依次相邻的扇形区域,在3个扇形区域内一一对应种植以上3类植物,速生树、中生树和慢生树所在扇形区域的面积之比为1:2:2,误差不超过5%,每一类植物中选取1~3种树种;S4、种植密度确定:为确保鹭鸟营巢地的植被覆盖度大于80%,种植间距依各个树种生长稳定时期的最大冠幅为基准进行调整,速生树担当鹭鸟营巢地前期0~5年内的营巢树,其种植间距应比该树种最大冠幅少15%~25%,中生树担当鹭鸟营巢地中期5~10年内的营巢树,其种植间距应比该树种最大冠幅少10%~15%,慢生树担当鹭鸟营巢地后期10年以上的营巢树,其种植间距应比该树种最大冠幅少10%以内,开始种植时将最高的树苗种植在模拟生态小岛内侧,并使自模拟生态小岛内侧至外侧所种植的树苗高度逐渐降低;S5、植被管护:在建立鹭鸟营巢地前期0~5年内定期对未发现鹭鸟筑巢的速生树基部胸径超过1cm的枝条进行打顶修剪,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已有鹭鸟筑巢的速生树则避免修剪,同时定期采用人工滴加生长素的方式保证侧枝的交联覆合;S6、巢材供给:每年3月份开始观察模拟生态小岛上的鹭鸟筑巢情况,当发现到有鹭鸟筑巢后,在鹭鸟巢附近鹭鸟常活动区域放置若干长15~30cm、胸径0.5~2cm的枝条,持续至5月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鹭鸟营巢地的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湿度和污染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鹭鸟营巢地的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模拟生态小岛距离人类活动区域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军刘宇锴李佳胡慧建詹炜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