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韶宏专利>正文

牙齿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814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牙齿矫正装置,包括:牙套,整体呈与人体下颌牙的分布相适配的弧形,且底部具有与人体下颌牙相适配的牙位槽;咬合前铲,固定在所述牙套的中段,所述咬合前铲的硬度大于牙套的硬度,且在牙套通过牙位槽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所述咬合前铲顶部高于下颌切牙顶端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牙齿矫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牙齿矫正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牙齿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颌是一种主要由于遗传、疾病或者口腔不良习惯(例如在发育期存在吐舌、口呼吸、允手指、噘嘴、模仿做怪表情)等因素导致的牙、颌、面畸形,也就是常说的“地包天”。反颌严重影响牙、颌、面的生长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若不及时矫正,咬合关系的异常会使上颌骨的发育受到下牙的限制不能前伸,而下颌因为没有上牙的限制而过度地前凸,严重影响颜面的美观。
[0003]传统的反颌正畸,大多采用固定矫正方法,即先将金属托槽粘接固定在每一颗牙齿上,再由弓丝用结扎丝阽扎在上述托槽上,用弓丝所形成的弹性力矫正牙齿。该种矫正方式由于需在口腔内安装较多的矫正装置,使得口腔卫生不好维护,例如戴上托槽或牙丝的牙齿很容易阻塞食物残渣,也很容易和口腔黏膜摩擦产生不适和疼痛的感觉,并可能造成牙龈炎、牙齿变色、牙齿脱矿、口腔溃疡等。并且,在矫正过程中,上述托槽和金属丝给人“铁嘴铜牙”的感觉,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通过固定矫正方法进行反颌正畸时口腔卫生不好维护、并影响美观的问题,提供一种牙齿矫正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牙齿矫正装置,包括:
[0006]牙套,整体呈与人体下颌牙的分布相适配的弧形,且所述牙套的底部具有与人体下颌牙相适配的牙位槽;
[0007]咬合前铲,固定在所述牙套的中段,所述咬合前铲的硬度大于所述牙套的硬度,且在所述牙套通过牙位槽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所述咬合前铲顶部高于下颌切牙顶端2.5

3.5mm;
[0008]所述咬合前铲包括导引面和凹面,所述导引面在所述牙套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位于唇侧并由下至上朝向舌侧倾斜;所述凹面在所述牙套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位于舌侧且中部朝向唇侧突出。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面呈与上切牙的舌侧相适配的弧形,且所述导引面在所述牙套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由下至上朝向舌侧倾斜4
‑8°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牙套包括磨牙部、尖牙部和切牙部,且在所述牙套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所述磨牙部套于下颌磨牙上、所述尖牙部套于下颌尖牙上、所述切牙部套于下颌切牙上;
[0011]所述咬合前铲固定在所述牙套的切牙部,且所述咬合前铲的底部与所述切牙部的外侧表面相贴合。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磨牙部、尖牙部的顶面分别具有与上颌磨牙、
上颌尖牙的端面相适配的窝沟。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面的宽度与下颌切牙的宽度相对应,所述导引面的高度为3

5mm。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面向唇侧突出的距离为1.5mm。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面由所述咬合前铲的顶端延伸到牙模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牙位槽的深度大于下颌牙突出于牙龈的高度,且在所述牙套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所述牙套的边缘延伸到下颌牙龈部1.5

2.5mm。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通过牙套佩戴到下颌牙,并通过固定在牙套上的咬合前铲对上颌切牙施加唇向推力、以及对下颌切牙施加舌向推力,从而改善发育期上颌骨矢状向往前发育不足、下颌骨矢状向前过度发育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牙齿矫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牙齿矫正装置进行牙齿矫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牙齿矫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牙齿矫正装置可应用于反颌矫正。本实施例的牙齿矫正装置包括牙套11和咬合前铲12,其中牙套11和咬合前铲12可采用安全、无毒的材料制备而成。
[0022]在本实施例中,牙套11整体呈与人体下颌牙的分布相适配的弧形,且该牙套11的底部具有与人体下颌牙相适配的牙位槽。在制备该牙套11时,可先取使用者下颌牙列模型,再根据牙列形态使用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或类似材料定制出牙套11,该牙套11最好包裹使用者下颌牙全牙列。为保证佩戴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牙套11具有一定的弹性且硬度不要太高。牙套11的结构、制备材料及制备方法可采用本领域的惯用技术,在次不再赘述。
[0023]咬合前铲12整体呈块状,并固定在牙套11的中段的表面,且该咬合前铲12的硬度大于牙套11的硬度。例如咬合前铲12可由牙科医用树脂制备而成(牙科医用树脂分为粉剂和液剂,其中粉剂的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过氧化苯甲酰、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和荧光素等;液剂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丁酯、液体石蜡、甲基丙烯酸2

羟基、NN

二甲基对甲苯胺等)。由于牙科医用树脂在未凝固前具有粘结性,因此上述咬合前铲12可在未凝固前安装到牙套11,并通过咬合前铲12自身在凝固过程中的粘结性与牙套11固定在一起,从而避免使用粘结胶。
[0024]结合图2所示,在牙套11通过牙位槽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咬合前铲12的顶部高于下颌切牙21顶端2.5

3.5mm。并且上述咬合前铲12包括导引面121和凹面122,其中导引面121在牙套11佩戴到人体下颌牙(即下颌牙嵌入到牙套11底部的牙位槽)时位于唇侧(即口
腔外侧)并由下至上朝向舌侧(即口腔内侧)倾斜;而凹面122在牙套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位于舌侧且中部朝向唇侧突出(即背向舌侧下凹)。
[0025]在使用上述牙齿矫正装置进行反颌矫正时,可将牙套11佩戴于下颌牙列,此时咬合前铲12位于下颌切牙21上方,当使用者的上颌切牙22咬住咬合前铲12时,由于咬合前铲12的顶部高于下颌切牙顶端且导引面121自下而上朝向舌侧倾斜,因此上颌切牙22的内侧将抵靠在咬合前铲12的导引面121上,对咬合前铲12施加一个朝向舌侧的推力并由咬合前铲12将该推力传导到下颌切牙21,同时咬合前铲12的导引面121会对上颌切牙22施加一个唇向推力。由于牙周膜的力量传导,使得上颌切牙22对上颌骨产生矢状向前(向面部正前方)的牵引力,达到促进上颌骨发育目的;对应地,下颌切牙21对下颌骨产生矢状向后(向喉部方向)推力,起到抑制下颌过度发育的目的。咬合前铲12的凹面122则可实现对舌尖25的固位,从而起到改善吐舌的不良习惯。
[0026]上述牙齿矫正装置一般需24小时佩戴,套于下颌牙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牙套,整体呈与人体下颌牙的分布相适配的弧形,且所述牙套的底部具有与人体下颌牙相适配的牙位槽;咬合前铲,固定在所述牙套的中段,所述咬合前铲的硬度大于所述牙套的硬度,且在所述牙套通过牙位槽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所述咬合前铲顶部高于下颌切牙顶端2.5

3.5mm;所述咬合前铲包括导引面和凹面,所述导引面在所述牙套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位于唇侧并由下至上朝向舌侧倾斜;所述凹面在所述牙套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位于舌侧且中部朝向唇侧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面呈与上切牙的舌侧相适配的弧形,且所述导引面在所述牙套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由下至上朝向舌侧倾斜4
‑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套包括磨牙部、尖牙部和切牙部,且在所述牙套佩戴到人体下颌牙时,所述磨牙部套于下颌磨牙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韶宏
申请(专利权)人:秦韶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