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电机自学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777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9
本申请涉及锁电机自学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用于锁电机的技术领域,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三相电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对控制模块进行供电,所述三相电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电压值,所述第一电压值为电机自锁时产生的正弦波压降,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第一电压值与预设的标准电压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查询预设的电压转动库中的转动结果并输出结果信号,所述电压转动库中储存有不同的电压值以及每一个与电压值相对应的转动结果。本申请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减少了在锁电机进行自学习降低锁电机效率的可能,从而提升了锁电机时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锁电机自学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锁电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锁电机自学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机飞车是指是转速失控,超过给定速度高速运行,不受控的异常状态,并非电机飞离原来位置;由于电机内在转动方向不同,在锁电机时有导致飞车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转速失控,严重损坏电机内部结构。
[0003]现有的解决电机飞车的方式为通过锁电机自学习来控制电机的内在转动方向,控制系统进行一次默认转动方向的学习,使得电机内在转动方向一致,减少了锁电机发生飞车的可能。
[0004]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锁电机进行自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一次锁电机都会进行一次学习过程,导致锁电机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在锁电机进行自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一次锁电机都会进行一次学习过程,导致锁电机的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锁电机自学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锁电机自学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电路包括:电源模块101、控制模块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电机自学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电源模块(101)、控制模块(102)和三相电检测模块(104),所述电源模块(101)用于对控制模块(102)进行供电,所述三相电检测模块(104)用于获取第一电压值,所述第一电压值为电机自锁时产生的正弦波压降,所述控制模块(102)用于将第一电压值与预设的标准电压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查询预设的电压转动库中的转动结果并输出结果信号,所述电压转动库中储存有不同的电压值以及每一个与电压值相对应的转动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电机自学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01)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电阻R53,第一电阻R5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54,第二电阻R5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55,第三电阻R55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9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54与第三电阻R55的连接处,第一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四电阻R74,第四电阻R7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有极性电容CD2的正极,第一有极性电容CD2的负极接地;所述电源模块(101)还包括第一三极管Q70,第一三极端Q70的发射极连接在第四电容R74与第一有极性电容CD2的连接处,第一三极管Q70的集电极连接在铁芯电感L02的一端,铁芯电感L0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有极性电容C3的正极,第二有极性电容C3的负极接地,第一三级管Q70的基极连接在第二三极管Q80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80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350接地,第二三极管Q80的基极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80的发射极接地,第六电阻R73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70的发射极连接,第六点租R7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70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Q80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处,第七电阻R11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有极性电容CD2的正极与第六电阻R73之间的连接处,第七电阻R110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三极管R90的集电极,第八电阻R330的一端连接在第二二极管Q80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Q90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处,第八电阻R330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D230的一端连接在第七电阻R110和第三三极管Q90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处,第二电容CD230的另一端通过第九电阻R290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70的发射极与铁芯电感L02之间的连接处,第三三极管Q90的基极通过第十电阻R310接地,第十一电阻R430的一端连接在铁芯电感L02与第二有极性电容C3正极之间的连接处,第十一电阻R430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420接地,第一稳压管Z1的阳极连接在第三三极管Q90的基极与第十电阻R310之间的连接处,第一稳压管Z1的阴极连接在第十一电阻R430与第十二电阻R420之间的连接处,第二二极管D240的阳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240的阴极连接在第九电阻R290和铁芯电感L02之间的连接处;所述电源模块(101)还包括第一三端稳压管U1,第一三端稳压管U1的1脚连接在第二有极性电容C3的正极,第一三端稳压管U1的2脚接地,第一三端稳压管U1的3脚连接在第三有极性电容CD3的正极,第三有极性电容CD3的负极接地,第十三电阻R5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三端稳压管U1的1脚,第十三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三端稳压管U1的3脚,第十三电阻R5的两端并联连接有第十四电阻R4;所述电源模块(101)还包括第二三端稳压管U3,第一三端稳压管U1的3脚连接在第二三端稳压管U3的1脚,第二三端稳压管U3的2脚接地,第二三端稳压管U3的3脚连接第四有极性电容CD4的正极,第四有极性电容CD4的负极接地,第四有极性电容CD4的两极并联连接有第三电容C35、第四电容C21、第五电容C17和第六电容C36,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在第一三端稳压管U1的3脚和第二三端稳压管U3的1脚之间的连接处,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通过第七电容C2接地;自所述第二有极性电容C3的正极和第十一电阻R430的连接处用于输出+12V输出电压;自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七电容C2的连接处连接有用
于输出+4.3V的输出电压端;自所述第二三端稳压管U3的3脚和第四电容C21的连接处连接有用于输出+3.3V的输出电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电机自学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检测模块(104)包括:第四三极管Q0B,第四三极管Q0B的发射极连接第五有极性电容C1B的正极,第五有极性电容C1B的负极连接至三相电机的检测端,第五有极性电容C1B的正极连接有第四二极管D0B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0B的阳极连接至12V电源端,第十九电阻R0B的一端连接在第四三极管Q0B的阴极和第五有极性电容C1B的正极之间的连接点,第四三极管Q0B的基极连接至第五三极管Q1B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1B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2B接地,第五三极管Q1B的基极连接在第二十一电阻R1B的一端,第二十一电阻R1B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十二电阻R3B接地,第二十一电阻R1B和第二十二电阻R3B之间的连接点连接有电平信号的输入端,第四三极管Q0B的集电极连接至第五二极管D1B的阴极,第五二极管D1B的阳极连接至第二十五电阻R5B的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5B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十六电阻R12B的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12B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场效应管V1B的栅极,第一场效应管V1B的漏极连接在第六有极性电容C207的正极,第二十三电阻R4B的一端连接在第四三极管Q0B的集电极与第五二极管D1B的阴极之间的连接处,第二十三电阻R4B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十四电阻R11B的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11B的另一端连接第六有极性电容C207的负极,第六有极性电容C207的两端并联有第八电容C4B,第六三极管Q2B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16B连接在第二十五电阻R5B和第二十六电阻R12B之间的连接处,第六三极管Q2B的基极连接在第四三极管Q0B的集电极和第五二极管D1B的阴极之间的连接处,第六三极管Q2B的集电极连接在第二十三电阻R4B和第二十四电阻R11B之间的连接处,第九电容C2B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十六电阻R12B和第二十五电阻R5B之间的连接处,第九电容C2B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六三极管Q2B的集电极,第二场效应管V2B的栅极通过第二十八电阻连接在第九电容C2B和第二十六电阻R12B之间的连接处,第二场效应管V2B的漏极连接在第一场效应管V1B的漏极;所述三相电检测模块(104)包括第七三极管Q3B,第七三极管Q3B的发射极通过第十电容C0B接地,第二十九电阻R6B的一端连接在第七三极管Q3B的发射极和第十电容C0B之间的连接处,第二十九电阻R6B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七三极管Q3B的基极,第十电容C0B和第二十九电阻R6B之间的连接处连接有12V电源输入端,第七三极管Q3B的集电极连接在第三十电阻R10B的一端,第三十电阻R10B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十一电阻R17B的一端,第三十一电阻R17B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八三极管Q5B的集电极,第八三极管Q5B的发射极接地,第八三极管Q5B的基极连接在第三十二电阻R8B的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8B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平信号的输入端,第三十三电阻R9B的一端连接有3.3V电源输入,第三十三电阻R9B的另一端与第三十二电阻R8B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十三电阻R9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金伟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易宏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