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及海洋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56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及海洋平台,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包括:沉箱、透浪结构和承载平台结构,沉箱的顶部设有第一插接部;透浪结构设置在沉箱的顶部,其中,透浪结构的底部上设有第二插接部,透浪结构通过第二插接部与第一插接部配合连接,透浪结构上还设有透浪间隙,以使海水从透浪间隙流过透浪结构;承载平台结构设置在透浪结构的顶部,其中,透浪结构顶部设有第三插接部,承载平台结构的底部设有第四插接部,承载平台结构通过第四插接部与第三插接部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海洋平台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时间长的问题。施工时间长的问题。施工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及海洋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码头平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及海洋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开敞式海域传统重力式码头主要以重力式沉箱墩式码头为主,其主体结构为沉箱、沉箱顶部钢筋混凝土盖板及支座梁、纵梁等。由于沉箱及其顶部结构为直立式结构,受较大波浪力,同时沉箱与与上部结构的连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由于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较大,且需要抢潮水施工,有效施工时间短,造成施工工期较长,施工质量较难控制。
[0003]重力式海洋石油平台主要有混凝土重力式结构、钢质重力式结构,主要由重力式基础、立柱及甲板组成,其中基础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沉箱基础(可兼做储油罐)、钢质重力式结构;立柱有独柱、多柱、钢结构框架(钢质重力式结构);上部甲板一般采用钢结构。重力式海洋石油平台单座体型大,一般在在船坞内分块制造,浮运至避风水域拼装后再浮运至现场灌水下沉,施工技术复杂,施工时间长。
[0004]开敞式海域由于风、浪、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结构承受很大波浪作用力,同时由于海况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差,施工时间短,传统码头及海洋平台结构存在以下主要缺点:
[0005](1)波浪行进过程中受平台岸壁阻挡,造成波浪反射,结构需承担较大波浪力。为抵抗波浪作用必须加大结构断面,增加结构重量,造成结构断面较大,材料用量多;
[0006](2)由于波浪反射,造成岸壁前波高增加,岸壁前船舶泊稳条件差。
[0007](3)沉箱与上部结构的连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由于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较大,且需要抢潮水施工,有效施工时间短,造成施工工期较长,且施工质量较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及海洋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海洋平台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时间长的问题。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包括:沉箱,沉箱的顶部设有第一插接部;透浪结构,透浪结构设置在沉箱的顶部,其中,透浪结构的底部上设有第二插接部,透浪结构通过第二插接部与第一插接部配合连接,透浪结构上还设有透浪间隙,以使海水从透浪间隙流过透浪结构;承载平台结构,承载平台结构设置在透浪结构的顶部,其中,透浪结构顶部设有第三插接部,承载平台结构的底部设有第四插接部,承载平台结构通过第四插接部与第三插接部配合连接。
[0010]进一步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中的一个为连接孔,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中的另一个为连接杆,和/或
[0011]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中的一个为连接孔,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中的另一个为连接杆。
[0012]进一步地,连接孔的尺寸大于连接杆的尺寸,其中,连接杆和连接孔之间填充混凝
土固定。
[0013]进一步地,第一插接部包括多个连接杆,第二插接部包括多个连接孔,第一插接部中的多个连接杆与第一插接部中的多个连接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
[0014]第三插接部包括多个连接杆,第四插接部包括多个连接孔,第三插接部中的多个连接杆与第四插接部中的多个连接孔一一对应地设置。
[0015]进一步地,透浪结构包括多个立柱,多个立柱间隔地设置且相互平行,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形成透浪间隙。
[0016]进一步地,透浪结构还包括:
[0017]第一承台和第二承台,第一承台和第二承台分别设置在立柱的两端,并分别与各个立柱连接,其中,第三插接部设置在第一承台上,第二插接部设置在第二承台上。
[0018]进一步地,承载平台结构(30)的底部设有多个加劲梁(31),多个减载空腔(32),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劲梁(31)之间形成减载空腔(32),第四插接部设置在加劲梁(31)的上。
[0019]进一步地,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还可以包括:
[0020]靠船构件,靠船构件垂直设置在承载平台结构的一侧,且朝向沉箱延伸。
[0021]进一步地,承载平台结构为倒梯形结构。
[002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海洋平台,包括多个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为上述的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多个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之间通过各自的承载平台结构相互连接。
[0023]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沉箱、透浪结构和承载平台结构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沉箱位于最底部,用于固定位置,为了减少海浪对海洋平台的冲击,在海平面附近位置设置透浪结构,透浪结构上的透浪间隙能够使海浪穿过,从而减少海浪直接拍打在海洋平台结构上给海洋平台施加的冲击力,使得结构更加稳定,上部承载平台结构的顶面为水平,用于施工作业。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7]10、沉箱;20、透浪结构;21、立柱;22、第一承台;23、第二承台;30、承载平台结构;31、加劲梁;32、减载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海洋平台施工时间长,施工环境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及海洋平台。
[0030]请参考图1,本技术的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包括:沉箱10、透浪结构20和承载平台结构30,沉箱10的顶部设有第一插接部;透浪结构20设置在沉箱10的顶部,其中,透浪结构20的底部上设有第二插接部,透浪结构20通过第二插接部与第一插接部配合连接,透浪结构20上还设有透浪间隙,以使海水从透浪间隙流过透浪结构20;承载平台结构30设置在透浪结构20的顶部,其中,透浪结构20顶部设有第三插接部,承载平台结构30的底部设有第四插接部,承载平台结构30通过第四插接部与第三插接部配合连接。
[0031]本技术的沉箱10、透浪结构20和承载平台结构30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沉箱10位于最底部,用于固定位置,为了减少海浪对海洋平台的冲击,在海平面附近位置设置透浪结构20,透浪结构20上的透浪间隙能够使海浪穿过,从而减少海浪直接拍打在海洋平台结构上给海洋平台施加的冲击力,使得结构更加稳定,上部承载平台结构30的顶面为水平,用于施工作业。
[0032]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中的一个为连接孔,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中的另一个为连接杆,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中的一个为连接孔,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中的另一个为连接杆。连接孔的尺寸大于连接杆的尺寸,其中,连接杆和连接孔之间填充混凝土固定。
[0033]本技术中的通过设置插接部使得整个结构可拆卸的连接,能够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箱(10),所述沉箱(10)的顶部设有第一插接部;透浪结构(20),所述透浪结构(20)设置在所述沉箱(10)的顶部,其中,所述透浪结构(20)的底部上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透浪结构(20)通过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配合连接,所述透浪结构(20)上还设有透浪间隙,以使海水从所述透浪间隙流过所述透浪结构(20);承载平台结构(30),所述承载平台结构(30)设置在所述透浪结构(20)的顶部,其中,所述透浪结构(20)顶部设有第三插接部,所述承载平台结构(30)的底部设有第四插接部,所述承载平台结构(30)通过所述第四插接部与所述第三插接部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中的一个为连接孔,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中的另一个为连接杆,和/或所述第三插接部和所述第四插接部中的一个为连接孔,所述第三插接部和所述第四插接部中的另一个为连接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杆的尺寸,其中,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连接孔之间填充混凝土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海洋平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一插接部中的多个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插接部中的多个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所述第三插接部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第四插接部包括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三插接部中的多个所述连接杆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圣文杨国平任增金曹帅张飞刘凯捷付博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