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49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赛车,包括空气动力套件和动力系统,空气动力套件中对流经前翼的气流进行导向,使气流绕开车轮,减小车轮的阻力;同时动力系统中的冷却装置设置在导流组件的散热通道中,气流进入到导流件中对冷却装置进行散热;动力系统的油箱内设有挡板组件,挡板组件沿油箱的纵向方向和油箱的横向方向将油箱的储油腔划分成多个连通的墙体,减少汽油晃动产生的气泡。动产生的气泡。动产生的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赛车


[0001]本技术涉及方程式赛车,具体涉及一种赛车。

技术介绍

[0002]赛车包括空气动力学套件、油箱、冷却装置和发动机,油箱对发动机供油,冷却装置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发动机为赛车提供动力;空气动力学套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使得赛车拥有下压力。赛车的发动机即时提供很大动力,但是赛车如果没有足够的附着力,那么只会原地打滑,其动力性不会得到丝毫的提高。据统计,赛车大约80%的附着力是由下压力产生,剩余20%由轮胎提供。下压力不足将影响赛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0003]在中国申请号为201710371040.0,公开日为2017.10.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FSAE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包括前翼、尾翼和扩散器,前翼刚性连接于车架的前端下表面,且前翼位于赛车车头的下部,尾翼由六根支撑杆对称支撑在车架的后端,扩散器连接在驾驶舱的下表面,与驾驶舱底板一体化;前翼的主翼伸长形成连接板,与内端板一并连接至车架,连接更为稳固,而且便于拆装;尾翼增设格尼襟翼,增加赛车的下压力,提升制动时的稳定性;扩散器下表面增加导流槽、尾部增设格栅翼,增加赛车的下压力。
[0004]但是赛车的车轮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乱流,且前翼安装在赛车车轮的前部,车轮产生的乱流会对离开前翼的气流进行干扰,进而在车轮前方气体的压强增大,车轮前后的压力差增大,车轮的阻力增大;该套件不能使流经前翼的气流绕开车轮,进而会气流与乱流出现干扰,同时在该套件中,气流不能冷却装置起到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赛车,对流经前翼的气流进行导向,使气流绕开车轮,减小车轮的阻力;且气流进入到导流件中对冷却装置进行散热。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赛车,包括车架、外壳、空气动力套件和动力系统,外壳罩设在车架上,在车架上设有底板;空气动力套件包括前翼组件和导流组件;前翼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前端,导流组件设置在外壳的两侧、尾翼组件远离前翼组件设置且安装在车架尾部。
[0007]所述前翼组件包括前翼主翼和两个前翼襟翼,在前翼主翼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翼第一端板,在两前翼第一端板之间设有两前翼第二端板;两前翼第二端板的一端都与前翼主翼的上表面连接,两前翼第二端板的一端都与外壳连接;两前翼襟翼位于前翼主翼上方且关于外壳对称设置,前翼襟翼连接在前翼第二端板和前翼第一端板之间;前翼襟翼与前翼主翼之间形成前翼第一导流口;前翼主翼与外壳之间形成前翼第二导流口。
[0008]位于两前翼第二端板之间的前翼主翼的下表面向外凸设有弧形凸起部;所述前翼主翼和前翼襟翼都沿车架长度方向弧形设置;弧形凸起部的表面弧度、前翼主翼的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前翼主翼的上表面的弧度;前翼襟翼的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前翼襟翼的上表面的弧度。
[0009]在前翼第一端板侧壁向远离前翼第二端板方向延伸有前翼第一板翼和前翼第二板翼,前翼第一板翼设置在前翼第一端板的上表面,前翼第二板翼设置在前翼第一端板的下表面;前翼第一端板靠近尾翼组件的一端设有前翼弧形导流件,前翼弧形导流件向远离前翼第二端板方向弯折成形;前翼第二板翼与前翼弧形导流件连接。
[0010]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罩体和导流器,导流器设置在底板上,导流罩体与底板和外壳连接且罩设在导流器上,导流罩体、导流器和外壳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在导流器远离前翼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阻挡件,第一阻挡件的高度大于散热通道的高度,第一阻挡件的宽度大于散热通道的宽度;第一阻挡件对通过散热通道的气流进行阻挡;第一阻挡件与散热通道之间形成向上设置的弧形导流出口。
[0011]动力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发动机和油箱,冷却装置和油箱分别与发动机连通,冷却装置设置在散热通道中。
[0012]油箱包括油箱壳体,在油箱壳体内形成储油腔,在储油腔内设有油泵和挡板组件,挡板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横向挡板和两个以上的纵向挡板;两个以上的横向挡板与油箱壳体的横向内壁之间平行设置,相邻横向挡板、横向挡板与油箱壳体的横向内壁分别将储油腔划分成第一分隔腔体。
[0013]两个以上的纵向挡板与油箱壳体的纵向内壁之间平行设置,且纵向挡板与横向挡板垂直设置;纵向挡板插接在横向挡板上,相邻纵向挡板、纵向挡板与油箱壳体的纵向内壁分别将第一分隔腔体划分成第二分隔腔体;在每个横向挡板上设有连通各第一分隔腔体的横向通孔,在每个纵向挡板上设有连通各第二分隔腔体的纵向通孔。
[0014]以上设置,前翼组件中,通过两前翼第二端板实现前翼组件与外壳之间的连接,通过前翼主翼和前翼襟翼为赛车提供下压力;通过设置弧形凸起部,减少前翼组件与地面的空间,由于空间的减少位于弧形凸起部与地面之间的气流的流速加快,降低赛车与地面之间的空气压力;赛车下表面空气压力与赛车上表面空气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增大,提升空气对赛车的下压力,进而提升赛车的抓地力;同时弧形凸起部的表面弧度、前翼主翼的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前翼主翼的上表面的弧度;前翼襟翼的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前翼襟翼的上表面的弧度;这样使得前翼组件下表面气流的流速大于前翼组件上表面气流的流速,且气流穿过前翼第一导流口和前翼第二导流口进入到赛车下表面,气流在赛车下表面进行交汇,加快赛车下表面的气流的流速;进一步增大赛车下表面空气压力与赛车上表面空气压力之间的压力差,提升空气对赛车的下压力。
[0015]通过设置前翼第一板翼和前翼第二板翼增大前翼组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空气对前翼组件的下压力;设置向远离前翼第二端板方向弯折成形的前翼弧形导流件,气流通过前翼弧形导流件时,气流在前翼组件的端部向外扩散绕开赛车的前端车轮,减小了前端车轮前方的气体压强,使得被车轮扰动的气流减少。同时这部分气流能量较大,能带走前端车轮旋转产生的乱流,前端车轮前后压差也减少,减少了前端车轮的阻力。
[0016]导流组件位于前翼组件的一侧,通过前翼组件的气流进入到导流组件的中散热通道中,通过第一阻挡件对气流进行阻挡,气流从导流出口中流出,使得气流能绕开赛车的后端车轮;进而减少了后端车轮的阻力。同时冷却装置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将冷却装置设置在散热通道中,进入到散热通道的气流会到带走冷却装置的热量,对冷却装置起到散热作用;使提升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0017]油箱中,通过与油箱壳体的横向内壁平行设置且相互连通的横向挡板,沿油箱壳体的高度方向,将储油腔划分成一个以上的第一分隔腔体,每个第一分隔腔体的尺寸都小于储油腔的尺寸,通过缩小汽油的活动空间,减少汽油的晃动;避免储油腔尺寸过大导致赛车急速移动时汽油在储油腔内剧烈晃动产生气泡,气泡进入到发动机内造成发动机损坏。同时通过与油箱壳体的纵向内壁平行设置的纵向挡板,沿油箱壳体的长度方向,将第一分隔腔体划分成一个以上的第二分隔腔体,每个第二分隔腔体尺寸都小于第一分隔腔体的尺寸,通过进一步缩小汽油的活动空间,同时通过设置纵向通孔实现不同第二分隔腔体之间的连通,这样汽油能在相邻第二分隔腔体之间流动,当汽油晃动时从一第二分隔腔体之流动到第二分隔腔体之中,减少汽油与纵向挡板之间冲击产生的气泡。...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外壳、空气动力套件和动力系统,外壳罩设在车架上,在车架上设有底板;空气动力套件包括前翼组件和导流组件;前翼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前端,导流组件设置在外壳的两侧、尾翼组件远离前翼组件设置且安装在车架尾部;所述前翼组件包括前翼主翼和两个前翼襟翼,在前翼主翼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翼第一端板,在两前翼第一端板之间设有两前翼第二端板;两前翼第二端板的一端都与前翼主翼的上表面连接,两前翼第二端板的一端都与外壳连接;两前翼襟翼位于前翼主翼上方且关于外壳对称设置,前翼襟翼连接在前翼第二端板和前翼第一端板之间;前翼襟翼与前翼主翼之间形成前翼第一导流口;前翼主翼与外壳之间形成前翼第二导流口;位于两前翼第二端板之间的前翼主翼的下表面向外凸设有弧形凸起部;所述前翼主翼和前翼襟翼都沿车架长度方向弧形设置;弧形凸起部的表面弧度、前翼主翼的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前翼主翼的上表面的弧度;前翼襟翼的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前翼襟翼的上表面的弧度;在前翼第一端板侧壁向远离前翼第二端板方向延伸有前翼第一板翼和前翼第二板翼,前翼第一板翼设置在前翼第一端板的上表面,前翼第二板翼设置在前翼第一端板的下表面;前翼第一端板靠近尾翼组件的一端设有前翼弧形导流件,前翼弧形导流件向远离前翼第二端板方向弯折成形;前翼第二板翼与前翼弧形导流件连接;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罩体和导流器,导流器设置在底板上,导流罩体与底板和外壳连接且罩设在导流器上,导流罩体、导流器和外壳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在导流器远离前翼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阻挡件,第一阻挡件的高度大于散热通道的高度,第一阻挡件的宽度大于散热通道的宽度;第一阻挡件对通过散热通道的气流进行阻挡;第一阻挡件与散热通道之间形成向上设置的弧形导流出口;动力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发动机和油箱,冷却装置和油箱分别与发动机连通,冷却装置设置在散热通道中;油箱包括油箱壳体,在油箱壳体内形成储油腔,在储油腔内设有油泵和挡板组件,挡板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横向挡板和两个以上的纵向挡板;两个以上的横向挡板与油箱壳体的横向内壁之间平行设置,相邻横向挡板、横向挡板与油箱壳体的横向内壁分别将储油腔划分成第一分隔腔体;两个以上的纵向挡板与油箱壳体的纵向内壁之间平行设置,且纵向挡板与横向挡板垂直设置;纵向挡板插接在横向挡板上,相邻纵向挡板、纵向挡板与油箱壳体的纵向内壁分别将第一分隔腔体划分成第二分隔腔体;在每个横向挡板上设有连通各第一分隔腔体的横向通孔,在每个纵向挡板上设有连通各第二分隔腔体的纵向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组件包括尾翼主翼和尾翼第一襟翼,尾翼主翼的两端分别设置尾翼第一端板,尾翼第一襟翼靠近前翼组件设置且与两尾翼第一端板连接,尾翼主翼和尾翼第一襟翼沿车架长度方向弧形设置;尾翼主翼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尾翼主翼上表面的弧度,尾翼第一襟翼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尾翼第一襟翼上表面的弧度;尾翼第一襟翼远离尾翼主翼的一端为尾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润涛程清伟龚伟光陈泽铳陈煜辉马天荣刘付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