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720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其步骤包括:步骤S1:建立符合评价需求的多级指标体系;步骤S2:建立评估模型,用来进行干扰效能评估。步骤S3:执行卫星通信干扰评估算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原理简单、易操作、评估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到通信卫星电子对抗
,特指一种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数字信息化系统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和广泛运用,信息通信在民用领域及军事任务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掌握制信息权对国计民生以及竞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卫星通信电子对抗是卫星领域中主要关注领域,典型的卫星通信电子对抗系统包含卫星信号侦察、干扰、指挥决策三个系统。其中,对抗指挥决策系统决定干扰策略的调整,依据侦察的通信信号以及干扰效果调整干扰方法,以达到最佳干扰效果。因此,开展卫星通信干扰效果评估技术的研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0004]干扰效果评估是指在实施电子干扰后对被干扰设备所产生的损伤或破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
[0005]目前,传统技术中对通信卫星干扰效果的评估,是依据实施的干扰信号类型分为压制干扰模型评估和欺骗干扰模型评估。压制干扰模式主要为单音干扰、多音干扰、单音扫频干扰以及多音扫频干扰等方式压制通信信号,欺骗干扰模式主要为转发干扰信号,通过向卫星转发对方的信号以达到扰乱对方通信的目的。
[0006]而电子对抗领域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雷达电子对抗干扰效果评估上,而对于通信对抗干扰效果评估方案的研究较少、也较简单。
[0007]现有通信对抗干扰效果评估准则主要是依据“误码率”和“呼叫被清除概率”。误码率和被清除概率是最能直接反应通信质量的两个指标,但对于通信非合作方来说,这两个指标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估计。另外,卫星通信抗干扰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扩频抗干扰技术、自适应调零天线抗干扰技术以及跳频/变频抗干扰技术等,抗干扰技术的运用保证了通信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对于实施干扰方来说,只通过对非合作方通信的误码率和呼叫被清除概率估计值来评估干扰效果,很难达到客观有效的评估。
[0008]显然,上述现有的评估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干扰和抗干扰方式。因此,对通信卫星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是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理简单、易操作、评估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步骤包括:
[0012]步骤S1:建立符合评价需求的多级指标体系;
[0013]步骤S2:建立评估模型,用来进行干扰效能评估。
[0014]步骤S3:执行卫星通信干扰评估算法。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估模型,将问题所包含的元素分为三个层次:
[0016]最高层即目标层,即干扰效能的评估结果;
[0017]中间层即准则层,其以不同类型的指标集合作为一类准则的评估中间结果;
[0018]最底层即指标层,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与干扰效果有关。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最高层只有1个元素,为待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层包括为达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由若干个层次组成。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层包括定性指标、干扰侦查结果、图谱特征以及解调结果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最底层包含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指标、措施和方案。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最底层包括干扰信号类型、通信对象是否换频、符号速率是否下降、干扰信号功率、干扰信号带宽、干扰信号数目、干信比、干扰扫频速度、干扰扫频带宽、星座图聚类指数、眼图特征指数、误码率和误帧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包括:
[0025]步骤S301:指标间重要性排序;
[0026]建立效能评估的层次结构模型后,对各个指标对于上一层指标间相互重要关系进行主观排序,即L向量;
[0027]步骤S302:判断矩阵的建立;
[0028]根据步骤S301得到的L向量自动得到判断矩阵M,该判断矩阵M是通过各指标两两比较对于上一层元素的重要程度而得出的,记为M_(n
×
n)=[m_ij],其中,n为选用指标个数;矩阵M中的元素m_ij称作标度,是由第i个与第j个指标相比较得出的,共分为9个等级,分别用1—9及其倒数来表示,其中1指标i与指标j具有相同重要性,9表示指标i比指标j极端重要;
[0029]步骤S303:生成权重向量;
[0030]对判断矩阵M做特征值分解,得到特征向量V矩阵和特征值D矩阵:
[0031][V,D]=eig(M)
[0032]获取最大特征值:λ_max=D(1,1);
[0033]计算归一化特征向量:W_i=V_i/sum(V_i(:,1));
[0034]则再由该矩阵得到权重向量,最后利用加权和方法递归并,得到总目标的最终权重,这样就可以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
[0035]步骤S304:综合打分评估。
[0036]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04中,按照各指标对于准则层元素的不同关系,将指标分为以下3类:
[0037](1)效益型指标:即数据“越大越好”;
[0038]其归一化公式为:
[0039][0040]x
i
=0,when X
i
≤min{X
i
}
[0041]x
i
=1,when X
i
≥max{X
i
}
[0042](2)成本型指标:即数据“越小越好”;
[0043]其归一化公式为:
[0044][0045]x
i
=1,when X
i
≤min{X
i
}
[0046]x
i
=0,when X
i
≥max{X
i
}
[0047](3)区间型指标:即该指标数据落入范围X
i
∈[σ,ε]最好;
[0048]其归一化公式为:
[0049][0050][0051]x
i
=1,whenσ≤X
i
≤ε。
[0052]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步骤S5:对卫星通信干扰模型调整。
[00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5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原理简单、易操作、评估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其结合卫星通信工作原理和功能特性,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对卫星通信干扰效能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二级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步骤S1:建立符合评价需求的多级指标体系;步骤S2:建立评估模型,用来进行干扰效能评估;步骤S3:执行卫星通信干扰评估算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估模型,将问题所包含的元素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即干扰效能的评估结果;中间层即准则层,其以不同类型的指标集合作为一类准则的评估中间结果;最底层即指标层,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与干扰效果有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高层只有1个元素,为待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包括为达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由若干个层次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包括定性指标、干扰侦查结果、图谱特征以及解调结果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底层包含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指标、措施和方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底层包括干扰信号类型、通信对象是否换频、符号速率是否下降、干扰信号功率、干扰信号带宽、干扰信号数目、干信比、干扰扫频速度、干扰扫频带宽、星座图聚类指数、眼图特征指数、误码率和误帧率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通信卫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包括:步骤S301:指标间重要性排序;建立效能评估的层次结构模型后,对各个指标对于上一层指标间相互重要关系进行主观排序,即L向量;步骤S302:判断矩阵的建立;根据步骤S301得到的L向量自动得到判断矩阵M,该判断矩阵M是通过各指标两两比较对于上一层元素的重要程度而得出的,记为M_(n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楠王萌周资伟许敏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艾科诺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