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京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可串并联使用的液冷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7111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串并联使用的液冷散热装置,热交换外壳上半部与热交换外壳下半部组合构成液冷外壳;所述热交换外壳上半部内部安装有沿竖直方向并排安装在热交换外壳上半部内部的左并联盘管和右并联盘管,热交换外壳下半部内部安装两组并排设置的串联散热结构,利用并联散热的方式,通过冷却水在左并联盘管、右并联盘管的内部进行移动,对热交换外壳上半部进行液冷散热工作;冷却水进入到两组串联散热结构的内部,利用串联散热的方式,通过多组散热盘,对热交换外壳下半部进行液冷散热工作,根据环境条件自主选择左盘管、右盘管、串、并联四种液冷散热方式,满足不同温度下的散热需求,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当范围,提高对热交换外壳的冷却效果。外壳的冷却效果。外壳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串并联使用的液冷散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装置,具体为一种可串并联使用的液冷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其对环境的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源件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使用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
[0003]温度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电源材料本身的局限性,当电源在高温下运行时,电池寿命会缩短,如果电源温度过高,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电动汽车的电源进行散热。
[0004]现有的散热装置,如专利号为CN201720197386.9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压电源风冷散热装置,提供了一种电源箱液冷散热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电源箱液冷散热装置。该技术包括电源箱1和散热盒2,所述电源箱1的下端设置有散热板3,所述电源箱1通过所述散热板3与所述散热盒2相连接,所述散热板3和所述散热盒2的接触面上涂覆有一层散热膏,所述散热盒2内部充满冷却液,所述散热盒2上设置有进水口4与出水口5,所述进水口4和所述出水口5与外部冷却液循环泵相连接。
[0005]但是,受外界温度影响,冬季在北方外界温度较低,夏季温度较高,而该降温方式中,其散热的结构只能选择开始或停止,在冬季,如果该散热装置开始降温,则会导致电源的温度越来越低,如果该散热装置停止降温,则电源在发热量高于外界低温的抵消量时,电源还是会受到损伤,因此,该散热装置的使用存在局限性,无法对通过其自身调节对被散热物体的散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串并联使用的液冷散热装置,可根据环境条件自主选择散热方式,保证被调节装置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当范围的效果,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可串并联使用的液冷散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外壳,所述热交换外壳包括热交换外壳上半部和热交换外壳下半部,热交换外壳上半部与热交换外壳下半部组合构成液冷外壳;所述热交换外壳上半部内部安装有并联散热结构,热交换外壳下半部内部安装有串联散热结构;
[0009]所述并联散热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并排安装在热交换外壳上半部内部的左并联盘管和右并联盘管,两组进液端口镶嵌安装在热交换外壳上半部的外侧,同时两组进液端口分别与左并联盘管、右并联盘管连通;
[0010]所述串联散热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散热盘,各散热盘层叠设置且内部均开设有液流腔,热交换外壳下半部内部安装两组并排设置的串联散热结构,每组串联散热结构最底层散热盘与镶嵌安装在热交换外壳下半部外侧的排液端口连通,两组串联散热结构的
液流腔分别与左并联盘管、右并联盘管连通。
[0011]进一步,所述联盘管、右并联盘管均是由金属铜材质做成的“S”形结构,两组冷水分别通过冷水管依次进入到两组进液端口的内部,并进入到左并联盘管、右并联盘管的内部以并联的方式对热交换外壳上半部内部进行散热工作。
[0012]进一步,所述左并联盘管、右并联盘管上均匀固定安装有多组热导柱,且热导柱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多组传热柱,同时多组传热柱与热导柱组合在一起构成鱼骨形。
[0013]进一步,所述串联散热结构的各散热盘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散热鳍片。
[0014]进一步,在所述热交换外壳的侧壁设置有回热装置,所述回热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热交换外壳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用热端。
[0015]进一步,包括回热装置,回热装置包括贴合在所述热交换外壳的侧壁上的导热金属板,导热翅板间隔固定在所述导热金属板的板面上,外壳固接在所述热交换外壳的侧壁上且覆盖所述导热金属板,用于将所述导热金属板密封在密闭空间中;导热管与所述导热翅板接触穿插在所述外壳内,导热管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导热管用于将加热后的导热工质传输至用热端。
[0016]进一步,所述导热管螺旋环绕在所述外壳内。
[0017]进一步,在导热管上配置驱动泵,驱动泵用于驱动导热管内的导热工质由下往上流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将本专利技术的散热装置安装在电动汽车的电源上,用于对电动汽车的电源进行散热,安装过程中,将本专利技术的液冷外壳接触安装在汽车电源上,以对汽车电源进行散热。
[0020]1.冷却水通过并联散热结构,利用并联散热的方式,通过冷却水在左并联盘管、右并联盘管的内部进行移动,对热交换外壳上半部进行液冷散热工作;冷却水进入到两组串联散热结构的内部,利用串联散热的方式,通过多组散热盘,对热交换外壳下半部进行液冷散热工作。
[0021]2.可根据环境条件自主选择左盘管、右盘管、串、并联四种液冷散热方式,在需要冷却的装置温度不是很高时可以通过左并联盘管和一个串联散热结构进行串联散热工作,此时右并联盘管内部无液体经过,或者右并联盘管和一个串联散热结构4进行串联散热工作,此时左并联盘管内部无液体经过,可以利用单串联的方式对热交换外壳进行散热工作;当需要冷却的装置温度很高时,通过左并联盘管和串联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工作,同时右并联盘管和另一串联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工作,此时利用并联的方式对热交换外壳进行充分散热工作。
[0022]利用串、并联的液冷散热方式可吸收电源内部大量热量,满足不同温度下的散热需求,从而达到了热交换外壳内部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适当范围的效果,提高对热交换外壳的冷却效果。
[0023]3、在所述热交换外壳的侧壁设置有回热装置,所述回热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热交换外壳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用热端,在吸收电源热量同时,将热量通过回热装置输送到需要热量的用热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既满足热交换外壳内部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适当范围的效果,又大幅提高热交换外壳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中的A

A剖面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中的B

B剖面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的外观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六组散热盘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串并联使用的液冷散热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号:1、热交换外壳上半部;2、热交换外壳下半部;3、并联散热结构;31、进液端口;32、左并联盘管;33、右并联盘管;34、热导柱;35、传热柱;4、串联散热结构;41、第一散热盘;42、第二散热盘;43、第三散热盘;44、第四散热盘;45、第五散热盘;46、第六散热盘;47、排液端口;48、液流腔;5、导热翅板;6、外壳;7、导热管;8、导热金属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串并联使用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外壳,所述热交换外壳包括热交换外壳上半部(1)和热交换外壳下半部(2),热交换外壳上半部(1)与热交换外壳下半部(2)组合构成液冷外壳;所述热交换外壳上半部(1)内部安装有并联散热结构(3),热交换外壳下半部(2)内部安装有串联散热结构(4);所述并联散热结构(3)包括沿竖直方向并排安装在热交换外壳上半部(1)内部的左并联盘管(32)和右并联盘管(33),两组进液端口(31)镶嵌安装在热交换外壳上半部(1)的外侧,同时两组进液端口(31)分别与左并联盘管(32)、右并联盘管(33)连通;所述串联散热结构(4)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散热盘,各散热盘层叠设置且内部均开设有液流腔(48),热交换外壳下半部(2)内部安装两组并排设置的串联散热结构(4),每组串联散热结构(4)最底层散热盘与镶嵌安装在热交换外壳下半部(2)外侧的排液端口(47)连通,两组串联散热结构(4)的液流腔(48)分别与左并联盘管(32)、右并联盘管(33)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串并联使用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盘管(32)、右并联盘管(33)均是由金属铜材质做成的“S”形结构,两组冷水分别通过冷水管依次进入到两组进液端口(31)的内部,并进入到左并联盘管(32)、右并联盘管(33)的内部以并联的方式对热交换外壳上半部(1)内部进行散热工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串并联使用的液冷散热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国路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京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