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式微差压智能变送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变送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式微差压智能变送器。
技术介绍
[0002]压力测量是工业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新的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压力传感器技术突飞猛进,压力传感器由最原始的弹簧管式、膜片式、隔膜式表发展到电阻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扩散硅压阻式等。根据不同特性的传感器,发展成了各种压力变送器。同时按照不同被测压力源,压力变送器又可分为绝对压力变送器,高静压变送器,低、中、高差压变送器,微差压变送器等。在化工、石油、冶金、电站等主要以电容式变送器为主;
[0003]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测量液体、气体和蒸汽、液位等的微小压力参数,传统的智能压力变送器不能很好的满足压力测量上的要求,因此,需要设计高精度的微差压变送器,来满足微小压力的测量,目前国内的微差压变送器相关设计主要采用扩散硅压力变送器。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的原理是将被测介质的压力直接作用于传感器的扩散硅膜片上,通过电子线路检测位移量,通过计算最终生成标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式微差压智能变送器,包括:变送器体(1),其底部设置有引压管(2),所述引压管(2)的内部设置有活动部件(3),且引压管(2)的内壁与活动部件(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件(3)的顶部设置有挤压部件(4),且活动部件(3)的顶部与挤压部件(4)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活动部件(3)包括筒体(35),所述筒体(35)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橡胶管(31),且筒体(35)的内壁与橡胶管(3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橡胶管(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筒(32),所述限位筒(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闭合部件(36),所述筒体(35)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排流孔(33),所述排流孔(33)的顶部设置有转动部件(34),且排流孔(33)的顶部与转动部件(34)的底部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件(4)包括贴合板(41),所述贴合板(41)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柔性板(42),且贴合板(41)的外表面与柔性板(4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板(42)的内部设置有收纳管(44),且柔性板(42)的内壁与收纳管(4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纳管(44)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43),且收纳管(44)的内壁与伸缩杆(43)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伸缩杆(43)远离收纳管(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式微差压智能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管(44)的内部设置有挤压弹簧(47),且收纳管(44)的内壁与挤压弹簧(47)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挤压弹簧(47)靠近伸缩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盘(46),所述挤压板(45)的内部设置有滚轮(48),且挤压板(45)的内壁与滚轮(48)的两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容式微差压智能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盘(46)位于收纳管(44)的内部,且滑动盘(46)远离挤压弹簧(47)的一端与伸缩杆(4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式微差压智能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34)包括贴合环(347),所述贴合环(347)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承力杆(346),且贴合环(347)的外表面与承力杆(34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杆(346)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盘(345),且承力杆(346)的外表面与转动盘(34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345)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扇叶(342),且转动盘(345)的底部与扇叶(342)的顶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沛,陈小惠,闵心怡,陈舒敏,陈林,邹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杰克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