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机壳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691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其包含一壳体、一盖体及一锁定机构,壳体包括一侧壁及一凸设于侧壁内侧的定位钩,盖体包括一位于侧壁外侧的侧板,侧板具有穿孔,锁定机构设于侧板并包括一基板、一安装件、一定位弹片及一按钮,基板固定于侧板内侧且与侧板相间隔,安装件组接于基板上,定位弹片顶端固定于基板与侧板之间,定位弹片具有一卡掣于定位钩的卡掣件,按钮穿设于穿孔且组接于定位弹片上并通过安装件与基板相接合,按钮可相对于安装件在一使卡掣件卡掣于定位钩的第一定位位置,及一使卡掣件脱离定位钩的第二定位位置间运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 的锁定才几构。
技术介绍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 一般电子装置的机壳1包含一壳体11,及一 盖合于壳体ii上的盖体12,壳体11包括二位于左、右相反侧的侧壁111, 各侧壁111 i殳有一邻近顶端处的定位钩112。盖体12包括一顶板121、 二位 于顶丰反121左、右相反侧的侧板122, 二定位弹片123及二按4旦124,顶板 121内板面近后侧端处设有二相间隔的卡接件125,各卡接件125用以卡掣 于壳体11的后壁113顶端。各定位弹片123邻近顶端处接合于各侧板122 内板面,各定位弹片123具有二位于底端用以与定位钩112卡掣的卡掣部 126,各按钮124穿设于各侧板122的穿孔127并与各定位弹片123相接合, 各4妄钮124用以供使用者按压以带动各定位弹片123的卡掣部126脱离定位 钩112。通过盖体12的顶板121内板面的卡接件125卡掣于壳体11的后壁 113顶端、顶板121与侧板122前端缘的多个挡片128抵接于壳体11的前壁 114,以及各定位弹片123的后侧卡掣部126卡掣于各定位钩112后端,使 得盖体12相对于壳体11呈一锁定状态。如图4所示,欲将盖体12拆离壳体11时,首先,使用者需同时将两按 钮124往内压以推动定位弹片123向内偏摆一定的角度,使得定位弹片123 的卡掣部126脱离与定位钩112的卡掣位置,接着,将盖体12往前推移, 即可将盖体12拆离壳体11。然而,在操作的过程中,使用者将两按钮124 往内压时,易因施力过小而导致定位弹片123向内偏摆的角度不够大,因此, 使用者接着将盖体12往前推移时,定位弹片123的后侧卡掣部126仍会卡 掣于定位钩112后端,造成盖体12无法被前推的情形产生。又,在前述盖 体12无法被前推的情形下,使用者若再加大前推的力量,则易造成定位弹 片123因受压而产生变形。再者,使用者需按着按钮124使定位弹片123保持在向内偏摆一定角度的位置,才可同时将盖体12前推,由于使用者需同 时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施力,因此在操作上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通过锁定机构的设 计,使按钮被内压后能确实到达定位,以方便将盖体拆离壳体,并能增加操 作的方便性。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依 据本技术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包含一壳体、 一盖体及一锁定机构。壳体包括一侧壁,及一凸设于侧壁内侧的定位钩,盖体盖合于壳体并可 相对于壳体移动,盖体包括一位于侧壁外侧的侧板,侧板具有一穿孔,锁定 机构设置于侧板并包括一基板、 一安装件、 一定位弹片及一按钮,基板固定 于侧板内侧且与侧板相间隔,安装件组接于基板上,定位弹片顶端固定于基 板与侧板之间,定位弹片具有一位于底端且卡掣于定位钩的卡掣件,按钮穿 设于穿孔且组接于定位弹片上,并通过安装件与基板相接合,按钮可相对于 安装件在一使卡掣件卡掣于定位钩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一使卡掣件脱离定 位钩的第二定位位置之间运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一步 实现。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壳体还包括一位于定位钩前方的突出件,突出 件用以供卡掣件接触以使按钮脱离第二定位位置,定位弹片用以提供按钮复 位至第 一定位位置的复位弹力。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突出件内侧距离侧壁的宽度大于定位钩内侧距 离侧壁的宽度。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按钮具有一定位杆,安装件具有一供定位杆穿 设的定位导孔,定位导孔界定有一第一定位端,及一位于第一定位端内侧的 第二定位端,当按^L在第一定位位置时,定位杆卡接于第一定位端,当按钮 在第二定位位置时,定位杆卡接于第二定位端。定位导孔概呈V形,定位导 孔还界定一位于第二定位端内侧的挡止端,挡止端用以供定位杆抵接。突出 件用以供卡掣件接触以使定位杆抵接于该挡止端。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突出件具有一与侧壁相间隔用以供卡掣件接触且呈直立状的接触部,及一由接触部顶端近后侧处向外倾斜延伸用以将卡掣 件导引至接触部的第一导引部,及一由接触部顶端近前侧处向外倾斜延伸用 以将卡掣件导引至接触部的第二导引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电子装置的机壳通过锁定机构的按钮可在第 一定位位置与第二定位位置之间移动,以控制定位弹片的的卡掣件与定位钩 卡掣或脱离,由此可将按压按钮与推动盖体的动作分开,能提供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便利性;再者,能够避免因按压按钮的力量太小而导致无法推动盖体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电子装置的机壳的局部放大图3是现有电子装置的机壳的剖视图,其说明卡掣部卡掣于定位钩; 图4是现有电子装置的机壳的剖视图,其说明按钮被按压而带动卡掣部 脱离定位钩;图5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 一 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6是沿图5中的直线6-6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其说明按钮在第一定位位置,且卡掣部卡掣于定位钩;图7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其说明卡掣部卡掣于定位钩;图8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其说明锁定机构的组成构件;图9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 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件与按钮的仰 视分解图10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件与按钮的 仰视图,其说明按钮在第一定位位置,且定位杆的第三杆部卡接于定位导孔 的第一定位端;图11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其说明 安装件及按钮分别組接于基板及定位弹片上;图12是类似于图6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按钮被按压而到达第二定位位 置,且卡掣部脱离定位钩;图13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件与按钮的 仰视图,其说明按钮在第二定位位置,且定位杆的第三杆部卡接于定位导孔的第二定位端;图14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其 说明盖体被前推使得弯折部经由第 一导引部导引至接触部;图15是类似于图6的剖视示意图,其说明弯折部与突出件的接触部接触;图16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件与按钮的 仰视图,其说明定位杆的第三杆部抵接于定位导孔的挡止端;图17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其 说明弯折部脱离突出件的接触部;图18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其 说明弯折部通过通道;图19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其 说明盖体在组装回壳体前,按钮在第二定位位置;图20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其 说明盖体被后推使得弯折部经由第二导引部导引至接触部;及图21是本技术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接触部的局部放 大图,其说明接触部呈弧形状。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现有〕1电子装置的机壳11壳体111侧壁112定位钩113后壁114前壁12盖体121顶板122侧板123定位弹片124按钮 125卡接件126卡掣部127穿孔128挡片〔本技术〕200电子装置的机壳2壳体21侧壁22定位钩221斜边23突出件230通道231连接部232、2354妄触部233第一导引部2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包括一侧壁,及一凸设于该侧壁内侧的定位钩;盖体,盖合于该壳体并可相对于该壳体移动,该盖体包括一位于该侧壁外侧的侧板,该侧板具有一穿孔;以及锁定机构,设置于该侧板,该锁定机构包括:基板,固定于该侧板内侧且与该侧板相间隔;安装件,组接于该基板上;定位弹片,其顶端固定于该基板与该侧板之间,该定位弹片具有一位于底端且卡掣于该定位钩的卡掣件;按钮,穿设于该穿孔且组接于该定位弹片上,并通过该安装件与该基板相接合,该按钮可相对于该安装件在一使该卡掣件卡掣于该定位钩的第一定位位置,以及一使该卡掣件脱离该定位钩的第二定位位置之间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昕高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