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导电功能的沟槽状可生物降解支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医用材料的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导电功能的沟槽状可生物降解支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逐渐重视,组织工程以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得到快速发展,这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在组织工程中,可以通过将可生物降解支架植入人体内,协同原人体所具备的功能来修复或再生受损组织。除了修复或再生受损组织外,组织工程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许多人工器官的发展,如人工心脏、人工角膜、人工关节、人工耳蜗等,这些为生命医疗的保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而组织工程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生物材料的开发。
[0003]细胞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材料对于细胞行为的调控对于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领域都至关重要。生物材料不仅可以为细胞提供机械和三维结构支撑,还可以直接调节细胞反应并提供重要的微环境,最终决定细胞行为和组织修复/再生,而材料的化学成分、表面形貌、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表面亲水性等都会影响其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导电功能的沟槽状可生物降解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后加入石墨烯纳米片,搅拌均匀,溶剂挥发后获得均匀分散的复合材料;S2、将步骤S1中获得的均匀分散的复合材料通过平板硫化仪制备成平整的复合膜材料;S3、通过加热处理,使用微压印技术在光滑的复合膜表面构建微纳米级沟槽结构;S4、将步骤S3中获得的具有微纳米级沟槽结构的复合膜浸泡在多巴胺盐酸盐溶液中,进行振荡反应,使得复合膜表面构建了聚多巴胺涂层,即得到具有微纳米级沟槽结构的导电神经修复支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导电功能的沟槽状可生物降解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己内酯、聚丙交酯己内酯、聚丙交酯
‑
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导电功能的沟槽状可生物降解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用到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均来自于本实验室合成,合成用到的单体均为生物医用级单体,其中聚丙交酯己内酯的原料左旋丙交酯与ε
‑
己内酯按投料摩尔比为9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胜,李玉林,陈文,魏灵钰,连睿贤,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