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渗透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668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2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层渗透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样本储层的各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和实验渗透率,获取各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根据样本储层的各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束缚水饱和度、核磁共振T2谱,获取各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根据各岩样的实验渗透率和有效渗流孔隙度,获取各岩样对应的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根据各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和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获取渗透率方程的系数;将获取的渗透率方程的系数代入渗透率方程中,得到目标渗透率方程,以用于预测目标储层在至少一个深度上的渗透率。本申请能够提高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透率的预测精度。透率的预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层渗透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储层评价
,尤其涉及一种储层渗透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油气勘探中,渗透率是反映岩石内孔隙流体流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位于储层不同深度的岩石的渗透率可以表示不同深度的储层渗透率,进而可以反映出不同深度的储层中油气产出量。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是储量估算、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定量描述的关键,对岩石物理、储层评价研究意义重大。
[0003]目前,常用的基于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计算得到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多是基于单一的孔隙结构表征方法推导得到的,但该方法在致密砂岩等复杂孔隙结构的储层中渗透率预测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储层渗透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在复杂孔隙结构的储层中渗透率预测精度低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层渗透率处理方法,包括:
[0006]获取样本储层的N个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渗透率、实验束缚水饱和度、核磁共振T2谱;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T2谱为对所述岩样进行饱和水岩样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
[0007]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和实验渗透率,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所述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用于从所述岩样的孔隙度角度描述所述岩样的孔隙结构;
[0008]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束缚水饱和度、核磁共振T2谱,获取各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
[0009]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渗透率和有效渗流孔隙度,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所述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用于从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角度描述所述岩样的孔隙结构;
[0010]根据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和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获取渗透率方程的系数;所述渗透率方程用于表征孔隙度、有效渗流孔隙度与渗透率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
[0011]将获取的所述渗透率方程的系数代入所述渗透率方程中,得到目标渗透率方程;所述目标渗透率方程用于预测目标储层在至少一个深度上的渗透率。
[0012]可选的,所述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和实验渗透率,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包括:
[0013]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和实验渗透率,以及,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公式,获取
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
[0014]所述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公式为:
[0015][0016]其中,f为所述岩样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K为所述岩样的实验渗透率,φ为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K
max
为预设的岩样最大渗透率,φ
max
为预设的岩样最大孔隙度。
[0017]可选的,所述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束缚水饱和度、核磁共振T2谱,获取各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包括:
[0018]根据各所述岩样的核磁共振T2谱,以及,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计算公式,获取各所述岩样中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
[0019]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束缚水饱和度、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以及,有效渗流孔隙度计算公式,获取各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
[0020]所述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计算公式为:
[0021][0022]其中,φ
b
为所述岩样中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S
T2
(t)为T2谱中T2时间为t时刻对应的孔隙度,T2b为T2谱的目标节点时间,T2max为T2谱的最大T2时间;T2谱中大于所述目标节点时间的时刻对应的孔隙度为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
[0023]所述有效渗流孔隙度计算公式为:
[0024][0025]其中,φ
m
为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S
wi
为所述岩样的实验束缚水饱和度。
[0026]可选的,所述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渗透率和有效渗流孔隙度,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包括:
[0027]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渗透率和有效渗流孔隙度,以及,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公式,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Fa;其中,所述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公式为:Fa=[Log(K)

Log(φ
m
)]/2。
[0028]可选的,所述根据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和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获取渗透率方程的系数,包括:
[0029]根据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和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利用表征参数方程,获取渗透率方程的系数;
[0030]所述表征参数方程为:
[0031]f=k1*Fa+k2[0032]其中,k1、k2均为所述渗透率方程的系数;
[0033]所述渗透率方程为:
[0034][0035]其中,Ka为预测的渗透率,φ
a
为孔隙度,φ
m
为有效渗流孔隙度。
[0036]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7]获取目标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
[0038]对所述目标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进行处理,获取所述目标储层在多个深度的T2谱、束缚水饱和度;
[0039]根据所述目标储层在多个深度的T2谱,获取所述目标储层在多个深度的孔隙度;
[0040]根据所述目标储层在多个深度的T2谱,以及,束缚水饱和度,获取所述目标储层在多个深度的有效渗流孔隙度;
[0041]根据所述目标储层在多个深度的有效渗流孔隙度,以及,孔隙度,利用所述目标渗透率方程得到预测的所述目标储层在多个深度的渗透率。
[0042]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0043]输出所述目标储层在多个深度的渗透率。
[004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层渗透率处理装置,包括:
[0045]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样本储层的N个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渗透率、实验束缚水饱和度、核磁共振T2谱;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T2谱为对所述岩样进行饱和水岩样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
[0046]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和实验渗透率,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所述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用于从所述岩样的孔隙度角度描述所述岩样的孔隙结构;
[0047]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束缚水饱和度、核磁共振T2谱,获取各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
[0048]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渗透率和有效渗流孔隙度,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所述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用于从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角度描述所述岩样的孔隙结构;
[0049]第五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和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获取渗透率方程的系数;所述渗透率方程用于表征孔隙度、有效渗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层渗透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样本储层的N个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渗透率、实验束缚水饱和度、核磁共振T2谱;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T2谱为对所述岩样进行饱和水岩样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和实验渗透率,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所述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用于从所述岩样的孔隙度角度描述所述岩样的孔隙结构;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束缚水饱和度、核磁共振T2谱,获取各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渗透率和有效渗流孔隙度,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所述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用于从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角度描述所述岩样的孔隙结构;根据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和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获取渗透率方程的系数;所述渗透率方程用于表征孔隙度、有效渗流孔隙度与渗透率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将获取的所述渗透率方程的系数代入所述渗透率方程中,得到目标渗透率方程;所述目标渗透率方程用于预测目标储层在至少一个深度上的渗透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和实验渗透率,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包括: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和实验渗透率,以及,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公式,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所述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公式为:其中,f为所述岩样的第一孔隙结构表征参数,K为所述岩样的实验渗透率,φ为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K
max
为预设的岩样最大渗透率,φ
max
为预设的岩样最大孔隙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束缚水饱和度、核磁共振T2谱,获取各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包括:根据各所述岩样的核磁共振T2谱,以及,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计算公式,获取各所述岩样中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孔隙度、实验束缚水饱和度、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以及,有效渗流孔隙度计算公式,获取各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所述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计算公式为:其中,φ
b
为所述岩样中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S
T2
(t)为T2谱中T2时间为t时刻对应的孔隙度,T2b为T2谱的目标节点时间,T2max为T2谱的最大T2时间;T2谱中大于所述目标节点时
间的时刻对应的孔隙度为大孔径孔隙的孔隙度;所述有效渗流孔隙度计算公式为:其中,φ
m
为所述岩样的有效渗流孔隙度,S
wi
为所述岩样的实验束缚水饱和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渗透率和有效渗流孔隙度,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包括:根据各所述岩样的实验渗透率和有效渗流孔隙度,以及,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公式,获取各所述岩样对应的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参数Fa;其中,所述第二孔隙结构表征公式为:Fa=[Log(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伟彪王贵文殷秋丽赖锦庞小娇冯程张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