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混风消白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662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混风消白系统及工艺,包括外壳体、第一热交换组件、第二热交换组件、冷空气导入组件和烟气静态混合装置,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第二热交换组件和烟气静态混合从下至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中,所述导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的废气入口与外部废气传输管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的空气入口与所述导入组件连通,通过两次换热使得废气中的湿度逐步降低,使其湿度处于不饱和状态,再将吸收废气热量的空气与废气混合进一步降低湿度,防止废气排出后形成白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混风消白系统及工艺具有降低废气中湿度,以防止废气排出后形成白烟的效果。后形成白烟的效果。后形成白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混风消白系统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消白
,尤其涉及一种冷凝混风消白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碱洗塔、脱硫塔的烟气在排放前都进行了湿法洗涤,温度降至45℃~100℃,此时的烟气通常是饱和湿烟气,烟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如果烟气由烟囱直接排出,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由于环境空气的饱和比湿较低,在烟气温度降低过程中,烟气中的水蒸汽会凝结形成湿烟羽。
[0003]同时由于存在化学酸碱反应,白烟还存在其它因素:
[0004]酸、碱雾及雾滴形成原因
[0005]尾气经喷淋塔后,废气中的湿含量迅速达到饱和,因废气中携带的细微粉尘和饱和水一起成为雾滴的凝聚核心,超过饱和的那一部分水蒸汽便开始在空间凝结成细小液滴,形成酸、碱雾和液滴。
[0006]气溶胶形成原因
[0007]饱和湿烟气携带着大量固体颗粒,粒径小于5μm的微细粉尘悬浮在气体中,在气体湿基状态下形成“气溶胶”。
[0008]现有的消白技术中,一般是利用机械除雾器进行,从机理上分析,机械除雾器是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混风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第一热交换组件、第二热交换组件、冷空气导入组件(5)和烟气静态混合装置,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第二热交换组件和烟气静态混合从下至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中,所述导入组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的废气入口与外部废气传输管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的空气入口与所述导入组件(5)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的废气出口以及空气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的废气入口以及空气入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的废气出口以及空气出口均与所述烟气静态混合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混风消白系统,所述外壳体(1)内腔从下至上分隔为一次换热腔(2)、二次换热腔(3)和混合腔(4),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第二热交换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一次换热腔(2)和二次换热腔(3)中,所述烟气静态混合装置设置于所述混合腔(4)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第二热交换组件分别将所述一次换热腔(2)和二次换热腔(3)分隔为四个空间,所述一次换热腔(2)右下方的空间和左下方的空间分别作为废气入口和空气入口,所述一次换热腔(2)右上方的空间和左上方的空间分别作为空气出口和废气出口,且分别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右下方的空间和左下方的空间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右上方的空间和左上方的空间均与所述混合腔(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混风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7)均包括热交换体,所述热交换体中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废气通道(63)和多个相互平行的空气通道(62),且所述废气通道(63)与所述空气通道(62)相互独立分布于所述热交换体中,所述废气通道(63)朝下的开口均作为废气入口,所述废气通道(63)朝上的开口均作为废气出口,所述空气通道(62)朝下的开口均作为空气入口,所述热交换组件的空气入口正对所述导入组件(5),所述空气通道(62)朝上的开口均作为空气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凝混风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体为四棱柱状主体(61),所述主体(61)两端端面分别贴合对应换热腔的两个相对侧壁,且所述主体(61)的四个侧棱分别与对应换热腔的剩下四个侧壁抵接,使得所述主体(61)的四个侧面上的开口分别为空气入口、废气入口、空气出口和废气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玉明张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安天成湖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