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源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649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源控制装置,属于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方案为:包括:电池组模块,与用电器电性连接,电池组模块包括电池组单元和电池组管理单元;电源适配模块,分别与交流电源、用电器和电池组模块电性连接;不间断电源模块,分别与交流电源、用电器和电池组模块电性连接;电池组单元在电池组管理单元的控制下,同时对用电器和不间断电源模块进行放电,以及,接收电源适配模块传输的电能进行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电源控制装置,能够在意外停电时,将电池组模块作为电源,并选择性对电气设备提供直流电和交流电,以满足电气设备对不同电压类型的需求,避免电气设备重要功能无法开启,导致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导致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导致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源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源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源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气设备功能的日益强大和设备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同一设备具有不同的电源进行分别供电的需求,以避免电压类型对设备造成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能够通过市电直接给设备提供交流电,也能够通过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提供给设备,以满足电气设备对不同电压类型的需求。但是,在意外停电时,却难以同时满足设备对不同电压类型的需求,导致设备的部分功能无法开启,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整个设备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电源控制装置,能够在意外停电时,选择性对设备提供直流电和/或交流电,以满足设备对不同电压类型的需求,避免设备重要功能无法开启,导致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电源控制装置,包括:电池组模块,与用电器电性连接,电池组模块包括电池组单元和电池组管理单元;电源适配模块,分别与交流电源、用电器和电池组模块电性连接;不间断电源模块,分别与交流电源、用电器和电池组模块电性连接;电池组单元在电池组管理单元的控制下,同时对用电器和不间断电源模块进行放电,以及,接收电源适配模块传输的电能进行充电。
[000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不间断电源模块的电路包括:调制电路,调制电路被配置为输出PWM信号;第一支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有电容,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不间断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支路,包括三极管V1、三极管V2、二极管VD1和二极管VD2;第三支路,包括三极管V3、三极管V4、二极管VD3和二极管VD4;第四支路,包括三极管V5、三极管V6、二极管VD5和二极管VD6;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相互并联;三极管V1、V2、V3、V4、V5和V6的基极分别与调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三极管V1、V3和V5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三极管V1、V3和V5的的发射极均电性连接一负载电路;二极管VD1、VD3和VD5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二极管VD1的输入端与三极管V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二极管VD3的输入端与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二极管VD5的输入端与三极管V5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三极管V2、V4和V6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支路的第二端电性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三极管V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三极管V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5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二极管VD2的输入端与三极管V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二极管VD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二极管VD4的输入端与三极管V4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二极管VD4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二极管VD6的输入端与三极管V6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二极管VD6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6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000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负载电路包括:第一负载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感,第一电阻与三极管V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第二负载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感,第二电阻与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第三负载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三电感,第三电阻与三极管V5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相互电性连接。
[000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调制电路包括:采样模块,采样模块被配置为获取主电路的相电流、相电压、母线电压和参考电压;第一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主电路的相电流,得到主电路相电流在d轴和q轴的电流分量Id和Iq;控制模块,与第一处理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电流分量Id、Iq、母线电压和参考电压,得到电流输出值IdOut和IqOut;第二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主电路的相电压,得到qd坐标系的相角信息θ和qd坐标系下的电压分量Vd和Vq;第三处理模块,包括iPark变换单元,iPark变换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电流输出值IdOut、IqOut、电压分量Vd、Vq和dq轴的相角信息θ,得到90
°
静止坐标系下的控制指令和;PWM模块,与iPark变换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90
°
静止坐标系下的控制指令和,得到控制信号。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包括第一Park变换单元,第一Park变换单元与采样模块电性连接,第一Park变换单元对主电路的相电流进行处理得到在d轴和q轴的电流分量Id和Iq。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D轴电流环控制器和Q轴电流环控制器,D轴电流环控制器与第一处理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电流分量Id,得到电流输出值IdOut;Q轴电流环控制器与第一处理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电流分量Iq,得到电流输出值IqOut。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包括:Clark变换单元,与采样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主电路的相电压,得到90
°
静止坐标系下的相电压和;第二Park变换单元,与Clark变换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90
°
静止坐标系下的相电压、和qd坐标系的相角信息θ,得到qd坐标系下的电压分量Vd和Vq。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不间断电源模块的调制波信号为:
[0012]其中,为调制波信号,为三角波幅值,为正弦波幅值;正弦调制信号频率,为时间。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电源控制装置,能够在意外停电时,将电池组模块作为电源,并选择性对电气设备提供直流电和交流电,以满足电气设备对不同电压类型的需求,避免电气设备重要功能无法开启,导致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
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源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不间断电源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调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0、采样模块;201、第一Park变换单元;30、控制模块;301、D轴电流环控制器;302、Q轴电流环控制器;303、直流电压控制器;40、第二处理模块;401、Clark变换单元;402、第二Park变换单元;403、锁相环单元;501、iPark变换单元;502、加法器;60、PWM模块。
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所采用的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模块,与用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组模块包括电池组单元和电池组管理单元;电源适配模块,分别与交流电源、用电器和所述电池组模块电性连接;不间断电源模块,分别与交流电源、用电器和所述电池组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组单元在所述电池组管理单元的控制下,同时对用电器和所述不间断电源模块进行放电,以及,接收所述电源适配模块传输的电能进行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间断电源模块的电路包括:调制电路,所述调制电路被配置为输出PWM信号;第一支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电容,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不间断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支路,包括三极管V1、三极管V2、二极管VD1和二极管VD2;第三支路,包括三极管V3、三极管V4、二极管VD3和二极管VD4;第四支路,包括三极管V5、三极管V6、二极管VD5和二极管VD6;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相互并联;所述三极管V1、V2、V3、V4、V5和V6的基极分别与所述调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V1、V3和V5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V1、V3和V5的的发射极均电性连接一负载电路;所述二极管VD1、VD3和VD5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1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3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5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V5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V2、V4和V6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V4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V6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V5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2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2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V2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4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V4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4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V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6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V6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VD6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V6的集电极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路包括:第一负载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第二负载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二电阻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力屈楚雄王洪志黄语馨王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优力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