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646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8
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海上现浇胸墙悬挑底模支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托架、底模、可调节丝杠,所述托架上设置有两个凹形卡槽作为受力点悬挂在高强螺杆上,所述高强螺杆连接沉箱内预留圆台螺母,所述托架上底部设置两个支腿受力后支撑在沉箱外壁上,所述托架上后方设置底模走台,所述托架顶部连接多组竖向调节丝杠、水平调节丝杠、横向调节丝杠,所述竖向调节丝杠和水平调节丝杠上方连接底模框架直接承担上方胸墙混凝土荷载。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悬挑尺寸较长、荷载较大的现浇墩台底模模板支立,减少潮汐制约,规避人工手动操作的安全风险,可灵活调整平面、高程,减少沉箱安装偏差带来的质量影响,整体施工效率大幅提高。大幅提高。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现浇胸墙悬挑底模支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重力式码头施工过程中,预制沉箱上部一般设置有胸墙,用来承受作用在码头上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中,因此,胸墙的施工质量与码头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息息相关。近年来,胸墙的结构设计图纸中,平面尺寸比沉箱尺寸大,呈现大悬挑结构形式,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增加了施工作业难度。
[0003]在现浇悬挑式胸墙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胸墙的四周均为悬挑结构,悬挑高度较高,长度较长、上部荷载较大,悬挑底模搭设安装与拆除十分困难,施工技术难度极大,传统悬挑底模搭设方式为普通型钢悬挑三角架,作业人员通过螺帽将悬挑三角架走台同预埋在沉箱内的圆台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拆除底模时需人员手动拆卸螺母,此工艺施工受潮汐干扰大、效率较低、安全风险较大,同时根据水运工程施工规范沉箱安装轴线位置允许偏差为15cm,沉箱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偏差,传统底模无法调节竖向高度,对重力式码头胸墙及后续施工质量存在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对此工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难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底模、可调节丝杠,所述托架上设置有两个凹形卡槽作为受力点悬挂在高强螺杆上,所述高强螺杆连接沉箱内预留圆台螺母,所述托架上底部设置两个支腿受力后支撑在沉箱外壁上,所述托架上后方设置底模走台用于作业人员行走,所述托架顶部连接多组竖向调节丝杠、水平调节丝杠、横向调节丝杠,用于调平底模框架,所述竖向调节丝杠和水平调节丝杠上方连接底模框架直接承担上方胸墙混凝土荷载。
[0006]所述预留圆台螺母为爬锥形状,提前预埋在沉箱内外壁上。
[0007]所述高强螺杆为40cr材质的直径25mm圆钢,一端连接固定在沉箱内预留圆台螺母,另一端被凹形卡槽固定。
[0008]所述凹形卡槽由一个开口向下的凹形钢板和两个梯形钢板组成,梯形钢板焊接在凹形钢板两侧;所述凹形卡槽为16mm厚钢板,单个支撑结构上有两个,凹形卡槽间距1000mm,焊接在托架上方作为抗剪受力点。
[0009]所述托架由∠60
×
6mm等边角钢制作矩形桁架和∠80
×
6mm等边角钢制作两个三角支撑架形成的空间桁架结构,杆件之间的连接通过焊接和加固螺栓连接,托架上底部设置两个支腿,在支撑结构受力后,支腿支撑在沉箱外壁上。
[0010]所述支腿采用∠80
×
6mm等边角钢合成矩形框,矩形框两端用10mm钢板封堵。支腿
通过螺栓与托架连接。
[0011]所述底模走台由钢板网和50
×
5mm方管组成,通过加固螺栓与托架连接。
[0012]所述托架上设置有十组竖向调节丝杠、两组水平调节丝杠、两组横向调节丝杠,水平调节丝杠和横向调节丝杠在竖向调节丝杠后方,竖向调节丝杠用于调节竖直高度,水平调节丝杠和横向调节丝杠用于调节水平宽度,竖向调节丝杠、水平调节丝杠、横向调节丝杠底端均通过连接角耳、销轴与托架连接,顶端均通过销轴和底模框架连接。
[0013]所述底模框架为简易组合钢模板,由5mm钢板作为面板,80mm槽钢、80
×
10mm扁钢作为背肋,直接承载上方胸墙混凝土荷载。
[0014]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预留圆台螺母为爬锥形状,在混凝土浇筑前提前预埋在沉箱外壁内部;第二步:进行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托架组装,在平摊的地面上分别用∠60
×
6mm等边角钢制作矩形桁架,∠80
×
6mm等边角钢制作两个三角支撑架,矩形桁架上方设有若干连接角耳,所有连接部位采用加固螺栓连接,形成空间整体桁架结构;然后制作两个支腿结构,采用∠80
×
6mm等边角钢制作矩形框,两端用10mm钢板封堵,支腿通过螺栓与托架连接形成整体;第三步:进行底模框架、底模走台制作,底模框架由5mm钢板作为面板,80mm槽钢、80
×
10mm扁钢作为背肋,底模框架下方设有若干连接角耳,形成简易组合钢模板,底模走台由钢板网和50
×
5mm方管组成,通过加固螺栓与托架连接;第四步:进行调节丝杠组装,在悬挑底模支撑托架上方设置十组竖向调节丝杠、两组水平调节丝杠、两组横向调节丝杠,水平调节丝杠和横向调节丝杠在竖向调节丝杠后方,竖向调节丝杠用于调节竖直高度,水平调节丝杠和横向调节丝杠用于调节水平宽度,以上所有丝杠底端均通过连接角耳、销轴与托架连接,顶端均通过销轴和底模框架连接;第五步:实际操作中,作业人员首先在沉箱顶部将高强螺杆连接在沉箱内的预留圆台螺母,然后将陆上组装完成的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吊起,将其两个凹形卡槽作为受力点悬挂在高强螺杆上;第六步:实际操作中,考虑到沉箱安装偏差,作业人员通过调整竖向调节丝杠调节底模高度,可调整范围为10cm内,然后通过水平调节丝杠调整底模的水平位置,然后通过调节最后方两个水平调节丝杠和横向调节丝杠松紧程度对底模进行固定作用,完成悬挑底模全部安装工作,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第七步:实际操作中,混凝土浇筑完后进行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拆除,首先卸掉底模框架、水平调节丝杠、横向调节丝杠的连接销轴,向外侧拉动水平调节丝杠放平,导致竖向调节丝杠和横向调节丝杠连同底模框架落下,然后作业人员用圆钢吊具将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抬高5cm高度,离开高强螺杆位置,完成悬挑底模拆除。
[0015]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将沉箱上部结构悬挑部分底模形式由传统的三脚架式优化为可调节空间桁架形式,根据受力形式将支撑部分结构由螺母固定优化为悬挂形式,适用于悬挑尺寸较长、荷载较大的现浇墩台底模模板支立,减少潮汐制约,规避人工手动拆卸螺母带来的安全风险,可以灵活调整平面、高程,减少沉箱安装偏差带来的质量影响,施工效率由传统的1个墩台8个潮水优化为1个墩台4个潮水,效率提升一倍,整体施工效
率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侧视图(竖向调节丝杠10与水平调节丝杠9位置重合);图3为凹形卡槽结构示意图(侧视图);图4为凹形卡槽结构示意图(正视图);图5为凹形卡槽拆分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完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拆模后状态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0018]如图1

图6所示,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包括托架4、底模、可调节丝杠,所述托架4顶部前端设置有两个凹形卡槽3作为受力点悬挂在高强螺杆2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4)、底模、可调节丝杠;所述托架(4)顶部前端设置有两个凹形卡槽(3)作为受力点悬挂在高强螺杆(2)上,所述高强螺杆(2)连接沉箱(14)内预留圆台螺母(1),所述托架(4)底部设置两个支腿(6)在受力后支撑于沉箱(14)外壁上,所述托架(4)后方连接底模走台(7)用于作业人员行走,所述托架(4)顶部连接多组竖向调节丝杠(10)、水平调节丝杠(9)、横向调节丝杠(11),用于调平底模框架(12),所述竖向调节丝杠(10)和水平调节丝杠(9)上方连接底模框架(12)直接承担上方胸墙混凝土荷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圆台螺母(1)为爬锥形状,预埋在沉箱(14)外壁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螺杆(2)为40cr材质的直径25mm圆钢,一端连接固定在沉箱(14)内的预留圆台螺母(1)上,另一端被凹形卡槽(3)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卡槽(3)由一个开口向下的凹形钢板(15)和两个梯形钢板(16)组成,梯形钢板(16)焊接在凹形钢板(15)两侧;所述凹形卡槽(3)为16mm厚钢板,单个支撑结构上有两个,凹形卡槽(3)间距1000mm,焊接在托架(4)上方作为抗剪受力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4)为∠60
×
6mm等边角钢制作的矩形桁架和∠80
×
6mm等边角钢制作的两个三角支撑架形成的空间桁架结构,杆件之间的连接通过焊接和加固螺栓(5)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6)采用∠80
×
6mm等边角钢合成矩形框,矩形框两端用10mm钢板封堵,支腿(6)通过螺栓与托架(4)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走台(7)由钢板网和50
×
5mm方管组成,通过加固螺栓(5)与托架(4)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4)上设置有十组竖向调节丝杠(10)、两组水平调节丝杠(9)、两组横向调节丝杠(11),水平调节丝杠(9)和横向调节丝杠(11)在竖向调节丝杠(10)后方,竖向调节丝杠(10)用于调节竖直高度,水平调节丝杠(9)和横向调节丝杠(11)用于调节水平宽度,竖向调节丝杠(10)、水平调节丝杠(9)、横向调节丝杠(11)底端均通过连接角耳(8)、销轴(13)与托架(4)连接,顶端均通过销轴(13)和底模框架(12)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悬挑底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伟何洋李松涛颜如玉黄帅杨弘哲葛彤商萍珊韩啸郝立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