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减小灭弧气体触发时间的灭弧结构及灭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防雷灭弧
,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减小灭弧气体触发时间的灭弧结构及灭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输电线路防雷一直都是电力部门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雷电故障仍然是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雷击会给电力设施带来不同形式的损伤和破坏,雷云放电在电力系统中会引起雷击过电压。雷击过电压可能对绝缘子、输电线造成损伤,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引起的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雷电击打在输电线或避雷线上,可能会引起断股甚至断裂,使输电工作无法进行。对此电力部门一般采用在输电线路加装线路防雷器来实现保护。现有的防雷灭弧装置能使主动式灭弧并联间隙的伏秒特性变得更为平坦,但是现有的防雷灭弧装置仅能减小雷电流的波头陡度,无法进一步衰减雷电流幅值大小,衰减雷电流的能力有限。由于传统避雷针上行先导的产生需要经过一段延迟时间,这段延迟时间会限制垂直的或水平的避雷导体的时效性,导致采用气体灭弧方式时,对于小电流反应的灵敏度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减小灭弧气体触发时间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结构包括高压侧电极(3)、接闪电极(5)、第一罗氏线圈(6)、第二罗氏线圈(7)、灭弧管(10)、多根并行安装的杆塔(8),在杆塔(8)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高压输电线路(1)的绝缘子(2),在灭弧管(10)内密封分布有气丸(4),在第一罗氏线圈(6)和第二罗氏线圈(7)分别并行套设于两根不同的杆塔(8)上,第一罗氏线圈(6)的输出侧和第二罗氏线圈(7)的输出侧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气丸(4),所述接闪电极(5)的一侧嵌入在灭弧管(10)的侧部上,所述接闪电极(5)的另一侧连接至第二罗氏线圈(7)套设的杆塔(8)上,高压侧电极(3)的一端指向绝缘子(2)处的高压输电线路(1),所述高压侧电极(3)的另一端指向接闪电极(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小灭弧气体触发时间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罗氏线圈(6)的输出侧的导线之间并联有电容器(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小灭弧气体触发时间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侧电极(3)的另一端与接闪电极(5)之间具有空气间隙(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减小灭弧气体触发时间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管(10)的底部封闭、上端开口,所述气丸(4)分布与灭弧管(10)内部的上端部分,所述气丸(4)与灭弧管(10)的底部之间具有密封的空腔(40),所述接闪电极(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建超,陈剑波,王迁,张楠,唐锐,孙文文,张国儒,沈凯,王巨丰,许兴游,黄衍霖,王嬿蕾,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