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隧合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6344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隧合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桥隧合建结构包括框架式的隧道结构以及设于隧道结构上端的桥梁,所述隧道结构与所述桥梁之间设有减隔震结构,所述减隔震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隧道结构与所述桥梁之间的隔震层以及若干设置于所述隧道结构与所述桥梁之间的耗能棒,所述耗能棒的上下端分别插设于所述隧道结构的上端和桥梁的下端内,且所述耗能棒与所述隧道结构和/或所述桥梁之间设有用于位移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降低了施工难度与工期,减少施工措施费用,且该方案考虑了桥梁的减隔震设计,使桥梁与隧道结构紧密关联,但受力又一定程度上相对独立。独立。独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隧合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市政桥梁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桥隧合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城市交通往往会地上地下同时利用,空间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城市规划建设或景观改造时往往会充分利用城市中天然的河涌进行亲水环境设计。因此,在一方面要保证城市景观,一方面要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多重需求下,城市交通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桥梁与隧道合建的情况,而桥梁与隧道均为城市建筑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结构,其设计使用年限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措施费用占比大,对施工机具和建造水平均要求较高,因此,其经济投入十分巨大。以往的桥梁与隧道合建设计,往往采用彼此分开独立建设的方案,并在建设时,采用诸如隔离桩等多种安全防护措施,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工程造价。桥梁上跨隧道或隧道下穿桥梁,常用的建设方案是采用大直径桩+转换梁的方案,如图1所示,此建设方案桥梁下部结构造价显著提高,施工组织难度大,工期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隧合建结构,包括框架式的隧道结构以及设于隧道结构上端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结构与所述桥梁之间设有减隔震结构,所述减隔震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隧道结构与所述桥梁之间的隔震层以及若干设置于所述隧道结构与所述桥梁之间的耗能棒,所述耗能棒的上下端分别插设于所述隧道结构的上端和桥梁的下端内,且所述耗能棒与所述隧道结构和/或所述桥梁之间设有用于位移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隧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结构的上端和隔震层上设有若干第一插孔或插设有若干中空的第一套筒,所述耗能棒的下端一一对应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或第一套筒内,且所述第一插孔或第一套筒的内径大于所述耗能棒的外径,以在所述耗能棒与所述隧道结构之间形成有用于位移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隧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的下端设有若干第二插孔或插设有若干中空的第二套筒,所述耗能棒的上端一一对应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或第二套筒内,且所述第二插孔或第二套筒的内径大于所述耗能棒的外径,以在所述耗能棒与所述桥梁之间形成有用于位移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桥隧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于所述隔震层上的传力承台、设于传力承台上的桥墩以及横跨设于多个桥墩上的主梁,所述耗能棒设于所述传力承台与所述隧道结构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隧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结构的顶端凸起设有围设于所述桥梁两端的传力承台外周的限位挡梁,且所述限位挡梁与所述传力承台之间设有弹性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隧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承台沿所述隧道结构的宽度延伸设置,且在所述传力承台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所述耗能棒,且在所述传力承台的宽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一排所述耗能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桥隧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结构包括设于地基上的底板、至少两个沿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于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斌颜日锦李新春邓灿朱俊郭钰瑜魏开波王鹏麦梓浩刘杰曹志光赖子钦欧俊伟刘也萍钱圆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