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毗邻堤岸处桩基桥面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73639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毗邻堤岸处桩基桥面板连接结构,堤岸内设置第一桩基与多个环形布置且顶端倾斜2‑5°的第二桩基,通过连杆将支撑座与第二桩基上方的凹形块相连,形成稳固支撑体系;阻尼杆连接承载台与凹形块,有效吸收振动能量,实现减震消能;固定机构可精确调整并固定承载台倾斜角度,确保桥面板平整度;该结构通过优化桩基布置、连杆分散受力、阻尼减震及灵活调整倾斜角度等改进,显著增强了桥面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解决目前毗邻堤岸处传统桥面板连接结构在复杂地质条件适应性差、减震消能效果不佳及承载台倾斜角度调整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涉及一种毗邻堤岸处桩基桥面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桥梁工程领域,毗邻堤岸处的桥面板连接结构一直是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堤岸附近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土壤承载力不均,且常常受到水流冲刷、潮汐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对桥面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传统的桥面板连接结构在毗邻堤岸处往往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由于堤岸附近土壤条件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桩基布置方式难以适应复杂的地质环境,导致桩基受力不均,容易引发桥面板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影响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传统结构在减震消能方面表现欠佳,桥面板在受到车辆荷载、风力作用或地震等外力时,缺乏有效的能量耗散机制,容易产生过大的振动和变形,对行车安全和桥梁结构本身造成威胁。

3、此外,传统桥面板连接结构在调整承载台倾斜角度方面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形起伏或施工误差,桥面板的平整度往往难以保证。而传统结构通常缺乏灵活的调整机制,难以对承载台的倾斜角度进行精确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后期使用效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毗邻堤岸处桩基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堤岸(1)内的第一桩基(2)和多个第二桩基(3),多个所述第二桩基(3)围绕第一桩基(2)呈环形布置,其顶端向第一桩基(2)倾斜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毗邻堤岸处桩基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还包括焊接在下连接板(66)顶部的连接台(63),连接台(63)的顶部开设球槽(64),球槽(64)内嵌设半圆球(62),半圆球(62)的外壁套设盖板(65),盖板(65)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台(63)上,半圆球(62)的顶部通过上连接板(61)与承载台(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毗邻堤岸处桩基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堤岸(1)内的第一桩基(2)和多个第二桩基(3),多个所述第二桩基(3)围绕第一桩基(2)呈环形布置,其顶端向第一桩基(2)倾斜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毗邻堤岸处桩基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还包括焊接在下连接板(66)顶部的连接台(63),连接台(63)的顶部开设球槽(64),球槽(64)内嵌设半圆球(62),半圆球(62)的外壁套设盖板(65),盖板(65)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台(63)上,半圆球(62)的顶部通过上连接板(61)与承载台(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毗邻堤岸处桩基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基(2)的上方设置第一连接座(21),下连接板(66)滑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1)内,下连接板(66)的外壁套设位于固定块(67)下方的第二橡胶垫(69),且第二橡胶垫(69)的底部与第一连接座(21)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毗邻堤岸处桩基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块(32)内固定设置导向杆(33),导向杆(33)的外壁滑动套设位于凹形块(32)内的滑动座(35),连杆(68)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滑动座(35)内,导向杆(33)的外壁套设位于凹形块(32)内的两个第二橡胶块(34),滑动座(35)位于两个第二橡胶块(3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毗邻堤岸处桩基桥面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阻尼杆(8)顶端的固定盘(10),固定盘(10)的顶部开设多个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梓浩李新春赖子钦曹志光童恺旻邓灿郭建民欧俊伟刘忠荣张圣邦魏开波王停珍朱俊钱圆浩王如寒粟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