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滨岸带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625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湖滨岸带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基于河湖健康指数和城市生态安全筛选评价指标;步骤S2,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步骤S3,收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步骤S4,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步骤S5,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步骤S6,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步骤S7,生态安全指数的计算及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河湖滨岸带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能够良好的反映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大规模的人类开发活动背景下,河湖滨岸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状况及其动态演变过程,为今后河湖滨岸带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理提供理论依据。理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湖滨岸带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湖滨岸带生态安全
,特别是涉及一种河湖滨岸带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湖滨岸带作为河湖系统与陆地系统相连接、复合与交叉的地理单元,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最频繁、最集中的区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空间,更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河湖开发的基地以及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价值。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对河湖滨岸带的开发强度越来越大,河湖滨岸带不仅暴露于潮汐、地面沉降等风险下,更面临着来自人类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活动而引起的如滨湖湿地丧失、渔业资源退化、近湖水域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得人湖关系矛盾加剧,威胁着河湖滨岸带的生态安全。
[0003]生态安全是指在自然或人类干扰作用下,自然、近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又不至于受到损害,保持自身生态系统健康的一种状态。近年来,学者们从生态区域及城市、土地及景观格局等方面,采用指标体系法、生态足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模糊综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滨岸带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基于河湖健康指数和城市生态安全筛选评价指标:选取适用于河湖滨岸带生态安全评价的40项最优指标;步骤S2,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筛选出的40项最优指标按照PSR模型构建具有3个子系统、15个因素层的评价指标体系,所述3个子系统包括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所述压力子系统包括人口压力因素层、经济压力因素层、资源压力因素层、环境压力因素层、旅游压力因素层;所述状态子系统包括大气状况因素层、水域环境因素层、生物多样性因素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素层、生计状态因素层;所述响应子系统包括压力调整因素层、经济政策因素层、状态修复与保护因素层、科研教育因素层、社会因素层;步骤S3,收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收集15个因素层的构成因素的具体数据,建立原始数据矩阵:X=[X
ij
]
m
×
n
,式中,X为原始数据矩阵,X
ij
为指标原始数据值,m为年份数,n为指标数,并按照极差法对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当评价指标为正向指标时,处理公式为:当评价指标为负向指标时,处理公式为:式中,b
ij
为标准化值,X
ij
为原始数据值,maxX
ij
、minX
ij
分别为该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步骤S4,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根据向专家发放的意见问卷回收结果,建立起各层次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Qij,进而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若所得一致性比率CR≤0.1,则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合理;若CR>0.1,则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直至合格,进一步求出合格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即为主观指标权重值W
Aj
;步骤S5,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的比重f
ij
:式中,f
ij
为指标比重,b
ij
为各指标标准化值,m为年份数,计算指标信息熵H
j
:式中,H
j
为指标信息熵,f
ij
为指标比重,m为年份数;计算客观指标权重W
Bj
:式中,W
Bj
为客观指标权重,H
j
为指标信息熵,n为指标数;
步骤S6,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综合权重W
j
为层次分析法计算的主观指标权重W
Aj
与熵值法计算的客观指标权重W
Bj
的综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韦达樊蓓莉刘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