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杆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623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扭杆校直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变速传动器、长轴和V型垫块。长轴为细长圆柱形轴,用于连接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变速传动器。使用时只需要将扭杆安装在本装置上,轻松推动该装置,通过操作按钮即可进行扭杆校直,并且只需要一人即可轻松完成,能够大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能够大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能够大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杆校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校直工装
,具体涉及一种扭杆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扭杆是特种车辆行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扭杆毛坯采用锻造制造,并通过机械加工为成品,中间还需要进行两次热处理。由于扭杆属于细长轴,长径比可达50:1,在锻造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变形,直线度可达3~6mm,如果不进行校直处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扭杆会产生加工不到的地方,影响产品质量,严重的还会造成产品报废,造成极大的浪费。传统的校直是在压力机上进行,在压力机平台上安装两个V形垫块,将扭杆放在V形块上,调整适当的位置,压力机压头挤压扭杆达到校直的目的。安装调整扭杆位置需要两人同时进行操作,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扭杆校直装置,以解决提高校直质量,减轻校直工作强度,提升校直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扭杆校直装置,该校直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变速传动器、长轴和V型垫块;其中,长轴为细长圆柱形轴,用于连接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变速传动器;
[0007]固定支架包括立板、悬架、第一转轴、摆臂、支撑座、第一螺杆、第一弹簧和销钉;其中,立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悬架的前端;第一转轴依次穿过摆臂的顶端通孔、悬架的后端通孔和支撑座的顶端通孔后使用第一螺母进行紧固,将摆臂、悬架和支撑座连接在一起并能够绕第一转轴旋转;悬架和摆臂的中段部分通过销钉连接在一起;第一螺杆依次穿过摆臂的底端长圆孔和支撑座的底端固定板,并通过前端螺纹安装在压力机平台上;第一螺杆的后端依次套入第一弹簧和垫圈后旋入第二螺母,将第一弹簧的前端面压紧于摆臂;通过调节第二螺母能够调节摆臂的位置,带动悬架和立板共同运动;
[0008]左支撑架包括第二转轴、第五螺母、第二传动带、双带轮、第一传动带、顶尖轴、第三滚动轴承、第三螺母、第一带轮、第六螺母、支架、调节螺钉、转动把手、左支撑座、可调螺钉、锁紧螺母、支撑钉、第一滚动轴承、第七螺母、第一轴承隔套、滚动轴、辊轮轴、第二滚动轴承、第四螺母和第二轴承隔套;其中,支架包括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顶部之间连接有顶部连接块,两个侧板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底部连接块,侧板的顶部具有弯折部;两个侧板的顶部设置有贯穿两个侧板和顶部连接块的长轴安装孔;顶部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与长轴安装孔连通的顶部螺纹孔;转动把手与调节螺钉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调节螺钉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顶部螺纹孔连接;长轴穿过长轴安装孔,通过转动把手控制调节螺钉的位置,当调节螺钉深入到长轴安装孔时,调节螺钉的一端压住长轴,从而控制左支撑架与长
轴的连接关系;顶部连接块的前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滚动轴安装孔,底部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滚动轴安装孔和水平方向的支撑钉安装孔;两个滚动轴分别通过上端螺纹与两个滚动轴安装孔连接,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一轴承隔套分别通过内孔安装在滚动轴下端部的外圆上,第七螺母安装在滚动轴的下端螺纹上,用于固定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一轴承隔套的位置;顶部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滚轮轴安装孔,辊轮轴穿过滚轮轴安装孔,第二滚动滚动轴承和第二轴承隔套分别通过内孔安装在辊轮轴前端部的外圆上,第四螺母安装在辊轮轴的前端螺纹上,用于固定第二滚动滚动轴承和第二轴承隔套的位置;在使用时,三个滚动轴承分别用于与立板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的三个表面接触,并能够沿着这三个面滚动;两个侧板的中部设置有贯穿两个侧板的支撑座固定孔;双带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一端,并通过第五螺母限定位置;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撑座固定孔中,左支撑座通过第二转轴与支架连接,左支撑座围绕第二转轴旋转;支撑钉通过螺纹固定在支架的支撑钉安装孔中,锁紧螺母与可调螺钉螺纹连接,可调螺钉与左支撑座的底部螺纹孔连接,并且可调螺钉的前端与支撑钉接触,通过调节可调螺钉和锁紧螺母的位置,调整左支撑座相对于支架的位置;顶尖轴通过两个第三滚动轴承安装在左支撑座的中部圆柱孔中;顶尖轴的前端安装有顶尖;第一带轮通过位于两侧的第三螺母和第六螺母固定在顶尖轴的左边圆柱轴上,第一传动带与第一带轮和双带轮的右端带轮连接,带动顶尖轴旋转;第二传动带与双带轮和变速传动器上的第二带轮连接;
[0009]右支撑架包括第二转轴、支架、活动顶尖、右支撑座、固定板、销、活动长板、活动短板、联结螺钉、固定衬套、第二弹簧、第九螺母、联结套、第二螺杆、挡板、第八螺母、定轴套、连接销轴和圆头把手;其中,右支撑架中的支与左支撑架相同,都是安装三个轴承与立板的三个面相接触并可以沿着立板滚动;右支撑座通过第二转轴与支架连接,区别在于右支撑座上安装的顶尖可以左右移动,左支撑架上的顶尖固定不动;长方体形状的固定板通过中心的中空圆柱面与右支撑座的中部圆柱面固定连接;定轴套具有L形结构,两个定轴套分别焊接在固定板的上下两个表面,连接销轴安装在两个定轴套之间,能够围绕定轴套的连接销轴转动;连接销轴的中间部位和圆头把手固定连接,连接销轴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活动长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活动长板的另一端通过销与活动短板的一端连接,活动短板的另一端通过联结螺钉与联结套连接;连接销轴、活动长板、活动短板、联结套连接在一起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固定衬套固定安装在右支撑座的内孔中,活动顶尖安装在固定衬套的内孔中,能够沿着固定衬套的内孔滑动;第二弹簧安装在固定衬套的内孔中,一端与活动顶尖的尾部接触,另一端与第九螺母接触,第九螺母通过螺纹与右支撑座固定连接,用于限定第二弹簧另一端的位置;第二螺杆通过左端螺纹与活动顶尖固定连接,挡板和第八螺母通过螺纹与第二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通过操纵圆头把手向左运动控制曲柄滑块机构带动联结套向右运动,联结套推动挡板和第二螺杆一起向右移动;第二螺杆带动活动顶尖一起向右运动;当活动顶尖移动到右边,把扭杆一端放置在左支撑架的顶尖轴上,另一端与活动顶尖对齐,通过调整圆头把手调整活动顶尖与扭杆另外一端接触并夹紧,夹紧力由第二弹簧提供;
[0010]变速传动器包括第一端盖、第四滚动轴承、蜗杆、蜗轮、第二端盖、联轴器、箱体支架、电机、调整螺母、第三端盖、座体、第三弹簧、连接器、钢球、套筒、衬套、隔套、第二带轮、蜗轮轴和滑动轴承;其中,电机固定安装在箱体支架的右端平面上,通过联轴器与蜗杆连
接;蜗杆通过两个第四滚动轴承安装在箱体支架上的圆柱固定架之间,箱体支架安装涡轮蜗杆部分的两端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密封;蜗杆与蜗轮的螺旋齿组成蜗轮蜗杆传动;蜗轮通过螺纹与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衬套固定安装在蜗轮轴的中间位置;第二带轮固定安装在蜗轮轴的一端;滑动轴承安装在箱体支架的腔体部分右侧内孔中,用于限定蜗轮轴的轴向位置;隔套安装在蜗轮和座体之间,限定蜗轮的轴向位置;座体的右侧外圆部分安装在箱体支架的腔体部分左侧内孔中,内圆部分与连接器、套筒连接;第三端盖通过螺纹安装在座体的尾部,调整螺母通过螺纹与第三端盖连接;第三弹簧安装在连接器和调整螺母之间;套筒为T型圆柱轴,具有中心通孔,套筒的大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变速传动器、长轴和V型垫块;其中,长轴为细长圆柱形轴,用于连接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变速传动器;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立板、悬架、第一转轴、摆臂、支撑座、第一螺杆、第一弹簧和销钉;其中,立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悬架的前端;第一转轴依次穿过摆臂的顶端通孔、悬架的后端通孔和支撑座的顶端通孔后使用第一螺母进行紧固,将摆臂、悬架和支撑座连接在一起并能够绕第一转轴旋转;悬架和摆臂的中段部分通过销钉连接在一起;第一螺杆依次穿过摆臂的底端长圆孔和支撑座的底端固定板,并通过前端螺纹安装在压力机平台上;第一螺杆的后端依次套入第一弹簧和垫圈后旋入第二螺母,将第一弹簧的前端面压紧于摆臂;通过调节第二螺母能够调节摆臂的位置,带动悬架和立板共同运动;所述左支撑架包括第二转轴、第五螺母、第二传动带、双带轮、第一传动带、顶尖轴、第三滚动轴承、第三螺母、第一带轮、第六螺母、支架、调节螺钉、转动把手、左支撑座、可调螺钉、锁紧螺母、支撑钉、第一滚动轴承、第七螺母、第一轴承隔套、滚动轴、辊轮轴、第二滚动轴承、第四螺母和第二轴承隔套;其中,支架包括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顶部之间连接有顶部连接块,两个侧板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底部连接块,侧板的顶部具有弯折部;两个侧板的顶部设置有贯穿两个侧板和顶部连接块的长轴安装孔;顶部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与长轴安装孔连通的顶部螺纹孔;转动把手与调节螺钉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调节螺钉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顶部螺纹孔连接;长轴穿过长轴安装孔,通过转动把手控制调节螺钉的位置,当调节螺钉深入到长轴安装孔时,调节螺钉的一端压住长轴,从而控制左支撑架与长轴的连接关系;顶部连接块的前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滚动轴安装孔,底部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滚动轴安装孔和水平方向的支撑钉安装孔;两个滚动轴分别通过上端螺纹与两个滚动轴安装孔连接,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一轴承隔套分别通过内孔安装在滚动轴下端部的外圆上,第七螺母安装在滚动轴的下端螺纹上,用于固定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一轴承隔套的位置;顶部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滚轮轴安装孔,辊轮轴穿过滚轮轴安装孔,第二滚动滚动轴承和第二轴承隔套分别通过内孔安装在辊轮轴前端部的外圆上,第四螺母安装在辊轮轴的前端螺纹上,用于固定第二滚动滚动轴承和第二轴承隔套的位置;在使用时,三个滚动轴承分别用于与立板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的三个表面接触,并能够沿着这三个面滚动;两个侧板的中部设置有贯穿两个侧板的支撑座固定孔;双带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一端,并通过第五螺母限定位置;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撑座固定孔中,左支撑座通过第二转轴与支架连接,左支撑座围绕第二转轴旋转;支撑钉通过螺纹固定在支架的支撑钉安装孔中,锁紧螺母与可调螺钉螺纹连接,可调螺钉与左支撑座的底部螺纹孔连接,并且可调螺钉的前端与支撑钉接触,通过调节可调螺钉和锁紧螺母的位置,调整左支撑座相对于支架的位置;顶尖轴通过两个第三滚动轴承安装在左支撑座的中部圆柱孔中;顶尖轴的前端安装有顶尖;第一带轮通过位于两侧的第三螺母和第六螺母固定在顶尖轴的左边圆柱轴上,第一传动带与第一带轮和双带轮的右端带轮连接,带动顶尖轴旋转;第二传动带与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卫王雪莲王会龙刘珍妮王芳张晶晶周佳琦赵宇翔张亚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