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板的链形冷却液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171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板的链形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由多组单电池层叠组装而成,所述单电池由冷却板一、阳极板、阴极板、膜电极和冷却板二组成,其中,所述冷却板一的顶端设有所述阳极板,所述阳极板的顶端设有所述阴极板,所述阴极板的顶端设有所述冷却板二,所述阳极板与所述阴极板之间设有所述膜电极。有益效果为:由若干条椭圆形流道与直流道相间排列的链形单流道构成,椭圆形流道的中心增加椭圆形导流柱,增加了冷却液流经的路程,有效提高了电池整体的温度均匀性以及冷却液吸收热量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板的链形冷却液流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具体来说,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板的冷却液流道结构设计,尤其涉及有利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散热性能的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动力,具有环境友好、功率大等优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排除,即自身的热辐射、电池内水汽化散热和冷却液对流换热。冷却液对流换热占总散热的90%左右,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高效稳定运行温度应控制在60℃~8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冷却板的散热效率将影响到燃料电池的传热传质过程,最终影响到燃料电池的燃料利用效率和电池的整体输出性能。
[0003]平行流道和蛇形流道是经典的传统冷却液流道结构。典型的平行流道包括一个入口流道和一个出口流道,具有多个分支流道,每个分支流道的进口与入口的主流道相连通,每个分支点的出口与出口的主流道相连通,冷却液通过入口的主流道进入流道,通过各个分支流道,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进行吸热后,在出口的主流道处回合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板的链形冷却液流道结构,包括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由多组单电池层叠组装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电池由冷却板一(1)、阳极板(2)、阴极板(3)、膜电极(4)和冷却板二(5)组成,其中,所述冷却板一(1)的顶端设有所述阳极板(2),所述阳极板(2)的顶端设有所述阴极板(3),所述阴极板(3)的顶端设有所述冷却板二(5),所述阳极板(2)与所述阴极板(3)之间设有所述膜电极(4);所述阳极板(2)与所述阴极板(3)的尺寸相匹配并组成双极板(6),所述双极板(6)与冷却板一(1)和所述冷却板二(5)关于所述膜电极(4)呈对称分布,所述冷却板一(1)、所述阳极板(2)、所述阴极板(3)和所述冷却板二(5)上的周边四角均对应设有固定孔(7);所述冷却板一(1)和所述冷却板二(5)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链形单流道(8),若干所述链形单流道(8)形成冷却液流道结构,相邻两条所述链形单流道(8)呈横向等间距、纵向交替分布,所述冷却板一(1)和所述冷却板二(5)上且位于若干所述链形单流道(8)的两侧分别设有入口主流道(9)和出口主流道(10),所述顶端入口主流道(9)和所述出口主流道(10)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冷却板一(1)和所述冷却板二(5)上分别相对应开设有流道入口(11)和流道出口(12),若干所述链形单流道(8)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琦傅微栋林哲朱祖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