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电流冲击的防反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15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电流冲击的防反接电路,包括冲击抑制电路和防反接电路;所述冲击抑制电路由第一场效应管、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R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电流冲击的防反接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直流用电设备保护电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制电流冲击的防反接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直流用电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供电的电源设备功率要求是越来越大,对设备电路的元器件影响越小越好,由于直流供电设备/用电设备内滤波储能电容器的存在,启动瞬间往往会有很大的冲击,从而影响直流供电设备/用电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在操作时容易出现直流输入电源极性错误的现象,导致直流用电设备带来损害,严重影响直流用电设备的质量,如果在母线上串联二极管,则会增加了直流用电设备的功率,同时也存在隐患,因此提出一种抑制电流冲击的防反接电路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电流冲击的防反接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直流用电设备启动瞬间会有很大冲击电流、操作容易出现直流输入电源极性错误现象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抑制电流冲击的防反接电路,包括:
[0006]冲击抑制电路,所述冲击抑制电路由第一场效应管、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R1

R5五组电阻、一号三极管和电容C1构成,该冲击抑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直流输入电源;
[0007]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由第二场效应管、三极管组件、电容C4、电容C3、R6

R9四组电阻、二号三极管和辅助电源构成;
[0008]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第二场效应管串联在直流输入电源的负极,该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同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三极管组件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直流输入电源的负极同电容C1、电阻R2、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一号三极管的发射极、电阻R3、电阻R5、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接,该直流输入电源的正极同电阻R1、辅助电源正极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反接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该二极管D1的阳极与三极管组件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其三极管组件包含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还连接有负载电容C2,其负载电容C2同电阻R6、电阻R9、一号三极管的集电极、电容C3、辅助电源的负极和电源地相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的体内皆寄生二极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电源采用DC/DC辅助电源,该辅助电源为三极管组件、二号三极管提供工作电源,且辅助电源的一端同电阻R8与电容C3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依靠冲击抑制电路与防反接电路形成两级电路,能够有效抑制直流用电设备使用时产生冲击电流,起到抑制浪涌冲击的同时,有效避
免直流用电设备输入电源极性反接带来的损害,降低了直流用电设备的使用功率,有效对直流用电设备进行保护,提高了直流用电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延长了直流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该冲击抑制防反接电路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冲击抑制防反接电路原理图。
[0015]图中:101第一场效应管、102一号三极管、201第二场效应管、202三极管组件、203二号三极管、204辅助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抑制电流冲击的防反接电路,包括冲击抑制电路和防反接电路;冲击抑制电路由第一场效应管101、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R1

R5五组电阻、一号三极管102和电容C1构成,该冲击抑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直流输入电源;防反接电路由第二场效应管201、三极管组件202、电容C4、电容C3、R6

R9四组电阻、二号三极管203和辅助电源204构成;辅助电源204采用DC/DC辅助电源,该辅助电源204为三极管组件202、二号三极管203提供工作电源,且辅助电源204的一端同电阻R8与电容C3连接。
[001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场效应管101与第二场效应管201串联在直流输入电源的负极,该第一场效应管101的漏极分别同第二场效应管201的源极、三极管组件202的集电极相连;直流输入电源的负极同电容C1、电阻R2、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一号三极管102的发射极、电阻R3、电阻R5、第一场效应管101的源极相连接,该直流输入电源的正极同电阻R1、辅助电源204正极相连接;其中,第一场效应管101和第二场效应管201的体内皆寄生二极管;第二场效应管201的漏极还连接有负载电容C2,其负载电容C2同电阻R6、电阻R9、一号三极管102的集电极、电容C3、辅助电源204的负极和电源地GND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防反接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该二极管D1的阳极与三极管组件202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其三极管组件202包含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
[0019]在本实施例中,冲击抑制电路具体连接为:直流输入电源正极VCCin+与电阻R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辅助电源204正极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一号三极管102的集电极、第一场效应管101的栅极相连;直流输入电源负极VCCin

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一号三极管102的发射极、电阻R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第一场效应管101的源极相连;一号三极管102的基极与电阻R3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相连;稳压二极管Z2的阴极与第一场效应管101的漏极、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稳压二极管Z2的阳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
[0020]在本实施例中,防反接电路具体连接为:冲击抑制电路的第一场效应管101的漏极与第二场效应管201的源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201
的漏极、电阻R6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一号三极管102的集电极、电容C3的一端、辅助电源204的负极、电源地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201的栅极、二极管D1的阴极、一号三极管10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级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电阻R8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三极管Q3的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一号三极管102的基极、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辅助电源204的输出正极。
[0021]该冲击抑制防反接电路实现步骤如下:冲击抑制电路应用在直流输入电源,防反接电路为直流输入电源极性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电流冲击的防反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抑制电路,所述冲击抑制电路由第一场效应管、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R1

R5五组电阻、一号三极管和电容C1构成,该冲击抑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直流输入电源;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由第二场效应管、三极管组件、电容C4、电容C3、R6

R9四组电阻、二号三极管和辅助电源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第二场效应管串联在直流输入电源的负极,该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同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三极管组件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直流输入电源的负极同电容C1、电阻R2、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一号三极管的发射极、电阻R3、电阻R5、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接,该直流输入电源的正极同电阻R1、辅助电源正极相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健潘齐亿于大伟沈锡春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