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6002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育苗:将走马胎种子倒入消毒水溶液中,挑选合格种子,并与河沙混合均匀,播入消毒好的沙池,至种子露白后,装入经过消毒的育苗基质中淋足定根水,用遮阳网遮荫并盖膜;S2:幼苗管护: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补水,并每半个月施促生长微生物肥一次,形成营养杯壮苗;S3:整地定植:林地清理干净,按一定柱距挖坑,将表土和心土分置于坑的两侧,再将表土和基肥混匀并放入坑底,除去营养杯后,将壮苗直放入坑内,填土,并覆细土至地径以上,再用杂草覆盖;S4:林地管护:按常规造林方法进行管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走马胎定植后的存活率,便于造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林业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走马胎(学名: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是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大灌木或亚灌木,高约1米,有时达3米,具粗厚的匍匐生根的根茎;直立茎粗壮,直径约1厘米。叶通常簇生于茎顶端,叶片膜质,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顶端钝急尖或近渐尖,边缘具密啮蚀状细齿,齿具小尖头,两面无毛或仅背面叶脉上被细微柔毛,侧脉15

20对或略多,不成边缘脉;叶柄长2

4厘米,具波状狭翅。由多个亚伞形花序组成的大型金字塔状或总状圆锥花序,长20

35厘米,宽约10厘米或更宽,无毛或被细微柔毛;花梗长1

1.5厘米,花长4

5毫米,花萼仅基部连合;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卵形,长4

5毫米,具疏腺点;雄蕊为花瓣长的2/3,花药卵形。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红色,无毛,具纵肋,多少具腺点。花期4

6月,有时2

3月,果期11

12月,有时2

6月。分布于中国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生长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间疏、密林下,荫湿的地方。走马胎为中国民间常用的跌打药,中国广东地区有“两脚行不开,不离走马胎”之说,可见其对恢复疲劳,活血、行血等方面的功效,根茎及全株用于祛风补血、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外敷治痈疖溃烂。亦作兽药。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5248076A)公开了一种瑶药走马胎的有机种植方法,包括整地、育苗、定植、修剪整形、肥水管理、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步骤;在种植过程中采用有机肥、保水剂、无害植物防虫剂、无害杀菌剂等肥料和防止虫害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种植方法得到的走马胎无农药、无激素和无化学药品污染,纯天然,非常安全可靠,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与中药草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有效解决走马胎种植当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提高走马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其育苗步骤简单,走马胎苗移植存活率低,不利于造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走马胎种植过程中存活率低的技术问题,将走马胎种子经过培育成壮苗,能够提高走马胎定植后的存活率,便于造林,提高经济效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育苗:将走马胎种子倒入消毒水溶液中,挑选合格种子,并与河沙混合均匀,播入消毒好的沙池,至种子露白后,装入经过消毒的育苗基质中淋足定根水,用遮阳网遮荫并盖膜;
[0008]S2:幼苗管护: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补水,并每半个月施促生长微生物肥一次,形成营养杯壮苗;
[0009]S3:整地定植:林地清理干净,按一定株行距挖坑,将表土和心土分置于坑的两侧,
再将表土和基肥混匀并放入坑底,除去营养杯后,将壮苗直放入坑内,填土,并覆细土至地径以上,再用杂草覆盖;
[0010]S4:林地管护:按常规造林方法进行管护。
[0011]进一步,步骤S1中,走马胎种子与河沙按1:2

6的比例混合。
[0012]进一步,步骤S1中,育苗基质由红泥或黄泥与椰糠、有机肥配制按4

6:2

4:2

4配制而成。
[0013]进一步,步骤S1中,走马胎种子放入育苗基质的深度为2.0

3.5cm。
[0014]进一步,步骤S1中,遮阳网的遮光度为75%

80%。
[0015]进一步,步骤S3中,株距为1.0

1.5m
×
1.0

1.5m。
[0016]进一步,步骤S3中,覆土至地上2

3cm处。
[0017]进一步,步骤S2中,促生长微生物肥包括以下原料制成:解淀粉芽孢杆菌2

8份、侧龅芽孢杆菌1

6份、细黄链霉菌1

2份、绿色木霉2

4份、乳酸菌1

3份、荧光假单胞菌1

6份、微生物载体20

30份。
[0018]进一步,所述微生物载体按花生壳:泥炭=1:1比例制成。
[0019]进一步,所述促生长微生物肥在施肥时埋于植物根系附近。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0021]1.本申请包括育苗、幼苗管护、整地定植、林地管护,形成从育苗到造林的整套流程,将走马胎种植规范化,提高走马胎种植效率。在育苗时消毒后通过基质管护培育成壮苗后种植,能够提高走马胎的存活率,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走马胎种植的经济效益。
[0022]2.本申请在进行育苗时,施用促生长微生物肥,能够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提高幼苗生长为壮苗的成功率。本申请的促生长微生物肥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改善根系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肥效,提高保苗率和出芽率,预防种子自身遗传病害,提高成活,促进根系生长;侧龅芽孢杆菌可以分泌大量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活性物,使作物快速生根并产生多种抗菌素,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分泌胞外酶,刺激根系和叶片发育,增强光合作用,改善作物品质,分泌大量几丁质酶,阻止有害菌侵入;细黄链霉菌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其可分泌活性代谢物质,如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有机霉素等,能够刺激作物生长发育,还可使作物根系发达;乳酸菌、绿色木霉、荧光假单胞菌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抵御有害病菌,提高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配合微生物载体,能够保证微生物存活,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微生物死亡,且能够给微生物提供养分。
[0023]3.本申请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侧龄芽孢杆菌的鞭毛可与细黄链霉菌上的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协助细黄链霉菌进行运动和扩散,并将细黄链霉菌定向输送至作物根部,提高细黄链霉菌的作用效果;细黄链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相互作用,能够共同提高微生物肥的肥效,使得幼苗生长为壮苗,有利于提高走马胎定植后的成活率,便于造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育苗:将走马胎种子倒入消毒水溶液中,挑选合格种子,并与河沙按1:6的比例混合均匀,播入消毒好的沙池,至种子露白后,装入经过消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育苗:将走马胎种子倒入消毒水溶液中,挑选合格种子,并与河沙混合均匀,播入消毒好的沙池,至种子露白后,装入经过消毒的育苗基质中淋足定根水,用遮阳网遮荫并盖膜;S2:幼苗管护: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补水,并每半个月施促生长微生物肥一次,形成营养杯壮苗;S3:整地定植:林地清理干净,按一定柱距挖坑,将表土和心土分置于坑的两侧,再将表土和基肥混匀并放入坑底,除去营养杯后,将壮苗直放入坑内,填土,并覆细土至地径以上,再用杂草覆盖;S4:林地管护:按常规造林方法进行管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走马胎种子与河沙按1:2

6的比例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育苗基质由红泥或黄泥与椰糠、有机肥配制按4

6:2

4:2

4配制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走马胎种子放入育苗基质的深度为2.0

3.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走马胎的育苗及造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波曹继钊江海涛石媛媛王会利唐健邓小军覃其云宋贤冲覃祚玉赵隽宇黄凌志蒋湖波甘福丁柯琴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