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的壳体结构及终端及磁吸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93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终端的壳体结构及终端及磁吸式设备,终端的壳体结构主要是由外壳、接触片等构成。其中,接触片,设置于外壳内且至少有一部分暴露于外部,以形成充电区。接触片具有位于充电区,且用于磁吸连接外部的磁吸式充电头的探针的导电部。并且,导电部沿外壳的周向围绕布局设置,以通过磁性吸附,贴合探针后,形成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终端的壳体结构及终端及磁吸式设备,可便于其被磁吸式充电头磁性吸附后,无须对磁吸式充电头的角度进行调整,即可实现电连接。即可实现电连接。即可实现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的壳体结构及终端及磁吸式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的壳体结构及终端及磁吸式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磁吸式充电线,又称磁吸充电线、磁铁充电线、磁力充电线、磁性充电线、磁性数据线等,其主要应用于智能穿戴、3C数码、智能家居、车载导航检测、医疗设备等电子产品,以实现充电、信号等方面的传输。
[0003]磁吸式充电线通常由公端组件以及与公端组件同轴的母端组件,利用磁性相吸的原理达到吸附的效果,也就是磁吸式充电线的充电头内设置的公端组件,也就是与待充电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内设置的母端组件,通过磁性相吸的原理达到吸附的效果,以实现后续的充电、信号等方面传输。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磁吸式充电头在磁吸待充电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后,其角度是固定不变,而吸附的位置是随机的,一旦没有对准吸附,需要人工进行及时调整,不然难以实现电连接,从而无法实现充电、信号等方面的稳定传输,因此,在使用时,给用户造成了使用不便,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度。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终端的壳体结构,以便于其被磁吸式充电头磁性吸附后,无须对磁吸式充电头的角度进行调整,即可实现电连接,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度,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终端的壳体结构被磁吸式充电头磁性吸附后,无须对磁吸式充电头的角度进行调整,即可实现电连接。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的壳体结构,便于其被磁吸式充电头磁性吸附后,无须对磁吸式充电头的角度进行调整,即可实现电连接。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终端的壳体结构,包括:
[0008]外壳;
[0009]接触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至少有一部分暴露于外部,以形成充电区;
[0010]其中,所述接触片具有位于充电区,且用于磁吸连接外部的磁吸式充电头的探针的导电部;
[0011]并且,所述导电部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围绕布局设置,以通过磁性吸附,贴合所述探针后,形成电连接。
[0012]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接触片包括: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相配合的第二导电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导电部,且用于在磁吸所述磁吸式充电头时,吸合所述磁吸式充电头的两个探针;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用于电连接所述终端内的主电路板的阴极和阳极。
[0013]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件为具有镂空区且沿周向呈闭合或开放设置的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件为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内沿周向呈闭合或开放设置的第二导电
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的形状为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0014]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件为呈闭合的环状设置的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导电件为呈闭合的环状设置的第二垫片;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同轴设置;其中,所述磁吸式充电头的两个探针之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垫片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垫片的外径;所述第一垫片具有用于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垫片具有用于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触点。
[0015]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用于设置所述接触片的后壳体;与所述后壳体配合相连并用于安装所述主电路板的腔体的前壳体;其中,后壳体上还开设有用于使得所述接触片与所述主电路板进行电连接的电通孔。
[0016]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至少有部分从所述外壳向外凸出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间隔区形成插槽。
[0017]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后壳体与所述接触片一体成型设置,且至少将所述导电部从所述后壳体的表面暴露出来,且所述导电部被暴露的部分可以为连续的导电区或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布置的导电区。
[0018]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后壳体的内壁还包括:呈圆周环状设置的容置槽,以容纳用于吸附所述磁吸式充电头的磁铁;其中,所述圆周环状的轴心与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的轴心同轴设置;各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同,且所述吸式充电头内设置的磁性件的磁极方向方向相同,且共轴设置。
[0019]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终端为智能腕带式装置,或者所述终端为手机、手表以及手环中的任意一种。
[002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上述终端的壳体结构。
[002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磁吸式设备,包括:上述终端的壳体结构,以及所述磁吸式充电头。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申请提供的终端的壳体结构及终端及磁吸式设备,便于其被磁吸式充电头磁性吸附后,无须对磁吸式充电头的角度进行调整,即可实现电连接。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终端的壳体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终端的壳体结构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终端的壳体结构与磁吸充电头吸合时的状态示意图一;
[0026]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终端的壳体结构与磁吸充电头吸合时的状态示意图二;
[0027]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终端的壳体结构与磁吸充电头吸合时的状态示意图三;
[0028]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终端的壳体结构与磁吸充电头吸合时的状态示意图四;
[0029]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终端的壳体结构与磁吸充电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终端的壳体结构与磁吸充电头的装配示意图一;
[0031]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终端的壳体结构与磁吸充电头的装配示意图二;
[0032]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终端的外壳与磁吸充电头吸合时的示意图;
[0033]图11为图10中截面B

B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外壳1、后壳体11、容置槽110、前壳体12、接触片10、第一垫片101、第一触点101a、第二垫片102、第二触点102a、电通孔111、磁吸式充电头5、第一探针51、第二探针52、磁性件7、磁铁8。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终端的壳体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实施例一
[0038]请参考图1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的壳体结构,其主要是由外壳1、接触片10等构成。其中,接触片10,设置于外壳1内且至少有一部分暴露于外部,以形成充电区。接触片10具有位于充电区,且用于磁吸连接外部的磁吸式充电头5的探针的导电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的壳体结构,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至少有一部分暴露于外部,以形成充电区;其中,所述接触片具有位于充电区,且用于磁吸连接外部的磁吸式充电头的探针的导电部;并且,所述导电部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围绕布局设置,以通过磁性吸附,贴合所述探针后,形成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包括: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相配合的第二导电件;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导电部,且用于在磁吸所述磁吸式充电头时,吸合所述磁吸式充电头的两个探针;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用于电连接所述终端内的主电路板的阴极和阳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为具有镂空区且沿周向呈闭合或开放设置的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件为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内沿周向呈闭合或开放设置的第二导电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的形状为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为呈闭合的环状设置的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导电件为呈闭合的环状设置的第二垫片;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同轴设置;所述磁吸式充电头的两个探针之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垫片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垫片的外径;所述第一垫片具有用于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垫片具有用于与所述主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大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探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