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73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其中,所述运动鞋底包括大底、中底和第一支撑部;大底包括覆盖前脚掌、后脚跟区域的第一、二大底,第一大底上设置三个椭圆形防滑区域,第二大底上设置4个弧形条状的防滑区域以及“X”形状的防滑区域;第一支撑部覆盖足弓区域设置;中底包括外环部、第一防护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防护部的两端向后跟的两侧延伸,且位于后跟中轴线的部位向上凸起;外环部与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型且对应后脚跟部位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容纳第一防护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运动鞋的减震性能,有针对性地起到匹配的减震回弹作用,提高鞋底本体的舒适性。舒适性。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0001]本技术涉及鞋子
,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
[0003]现有的运动鞋的鞋底大多采用MD、RB、EVA等材料制成的多层粘接或者单层的实心结构,这样鞋底具备一定的柔性和弹性,起到减震的作用,或者通过鞋底直接设置成减震结构,从而缓解运动过程中的冲击力。但是,根据生物力学的研究,在运动过程中脚部着地是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力中,如果不加区分地在整个鞋底采用相同的避震、减震的手段进行缓冲,则运动鞋消耗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较为严重,不利于脚部的发力,同时在需要足够大的缓冲幅度的区域又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降低了鞋底的缓震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在运动员行走或者运动过程中,脚部对鞋底本体施加的作用力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起到减震回弹作用,提高鞋底本体的舒适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中底和支撑部,所述大底连接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大底,对应覆盖所述大底的前脚掌区域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大底包括:第一防滑区域,为椭圆形形状,且短轴设置的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至内侧延伸方向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一防滑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在前脚掌内侧和外侧边缘的区域;第二防滑区域,为椭圆形形状,且短轴设置的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至内侧延伸方向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二防滑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底的触地面,对应覆盖在脚尖与掌心的区域,且所述第二防滑区域的椭圆形长轴的一端对应脚尖中心位置进行设置,另一端对应前脚掌靠近足弓区域的中心位置进行设置;以及第三防滑区域,为椭圆形形状,且短轴设置的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至内侧延伸方向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三防滑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滑区域与第二防滑区域之间;第二大底,对应覆盖所述大底的后脚跟区域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大底包括:第一防滑区域,为弧形条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后脚跟外侧边缘的区域;第二防滑区域,为弧形条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后脚跟内侧边缘的区域;第三防滑区域,近似为“X”形状,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所述第二大底靠近足弓的边缘至后脚跟后侧边缘所形成的区域;第四防滑区域,为弧形条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所述第二大底的第一防滑区域、第三防滑区域之间所形成的区域;以及第五防滑区域,为弧形条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所述第二大底的第二防滑区域、第三防滑区域之间所形成
的区域;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覆盖所述大底的足弓区域设置,连接在所述第一大底与所述第二大底之间;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第一防护部,对应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其中,所述第一防护部的两端向后跟的两侧延伸,且位于后跟中轴线的部位向上凸起,从而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以及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部与所述第二大底之间;其中,所述外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型,且对应后脚跟部位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防护部。
[0006]其中,在所述第一大底上:所述第一防滑区域的触地面不规则地分布若干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防滑区域还包括:第一通孔,为椭圆形形状,且短轴设置的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至内侧延伸方向相平行;以及若干个第二凸起,依次并排分布在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防滑区域所形成的区域内;其中,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为长方形,且环绕所述第一通孔依次分布;所述第三防滑区域还包括若干个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为长方形,且环绕所述第二防滑区域依次分布。
[0007]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椭圆形短轴、长轴的尺寸均小于所述第二防滑区域的椭圆形短轴、长轴的尺寸;所述第一通孔的椭圆形长轴的一端对应靠近脚尖中心位置进行设置,另一端对应前脚掌靠近足弓区域的中心位置进行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椭圆形圆心与所述第一防滑区域的椭圆形圆心重合。
[0008]其中,在所述第二大底上:所述第一防滑区域、第二防滑区域彼此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第三防滑区域的两侧。
[0009]其中,在所述第二大底上:所述第一防滑区域的触地面不规则地分布若干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防滑区域的触地面不规则地分布若干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三防滑区域还包括:第一通孔,为椭圆形形状,且短轴设置的方向与后脚跟内侧至外侧延伸方向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所述第三防滑区域和所述第二大底靠近足弓一端所形成的区域;以及若干个第三凸起,为长方形形状,沿着“X”轨迹依次并排分布;所述第四防滑区域还包括:若干个第二通孔,为长方形形状,并靠近所述第三防滑区域依次并排分布;以及若干个第四凸起,不规则地分布在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防滑区域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五防滑区域还包括:若干个第三通孔,为长方形形状,并靠近所述第三防滑区域依次并排分布;以及若干个第五凸起,不规则地分布在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防滑区域之间的区域。
[0010]其中,所述第一大底、第二大底均由厚度为2.8mm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撑部采用硬度为750的TPU材料制成。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的上侧,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运动鞋底。
[0012]其中,所述鞋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片,且所述前片的内部缝合固定有网面;所述鞋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所述后跟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后跟的表面设置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二防护部以所述后跟的中轴线为中心,一端向所述鞋面外侧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对应足弓外侧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所述鞋面内侧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对应足弓内侧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
[0013]其中,在所述鞋面的外侧表面设置第一包覆片;其中,所述第一包覆片为近似三角形形状的部件,所述第一包覆片的底边对应足弓外侧边缘位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侧边缘上。
[0014]其中,在所述前片的表面,环绕覆盖脚尖区域上还设置第三防护部。
[0015]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运动鞋鞋底包括表面设置防滑纹理的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二者的存在保证了鞋底的抓地力及各个方向的摩擦力,使得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同时,在所述中底的外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型的部分采用EVA或ETPU材质制成,保证运动鞋具有轻便舒适的特点,使得鞋底不仅具有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性能,还具有良好的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中底和第一支撑部,所述大底连接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大底,对应覆盖所述大底的前脚掌区域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大底包括:第一防滑区域,为椭圆形形状,且短轴设置的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至内侧延伸方向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一防滑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在前脚掌内侧和外侧边缘的区域;第二防滑区域,为椭圆形形状,且短轴设置的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至内侧延伸方向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二防滑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底的触地面,对应覆盖在脚尖与掌心的区域,且所述第二防滑区域的椭圆形长轴的一端对应脚尖中心位置进行设置,另一端对应前脚掌靠近足弓区域的中心位置进行设置;以及第三防滑区域,为椭圆形形状,且短轴设置的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至内侧延伸方向相平行;其中,所述第三防滑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滑区域与第二防滑区域之间;第二大底,对应覆盖所述大底的后脚跟区域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大底包括:第一防滑区域,为弧形条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后脚跟外侧边缘的区域;第二防滑区域,为弧形条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后脚跟内侧边缘的区域;第三防滑区域,近似为“X”形状,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所述第二大底靠近足弓的边缘至后脚跟后侧边缘所形成的区域;第四防滑区域,为弧形条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所述第二大底的第一防滑区域、第三防滑区域之间所形成的区域;以及第五防滑区域,为弧形条状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覆盖所述第二大底的第二防滑区域、第三防滑区域之间所形成的区域;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覆盖所述大底的足弓区域设置,连接在所述第一大底与所述第二大底之间;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第一防护部,对应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其中,所述第一防护部的两端向后跟的两侧延伸,且位于后跟中轴线的部位向上凸起,从而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以及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部与所述第二大底之间;其中,所述外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型,且对应后脚跟部位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防护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大底上:所述第一防滑区域的触地面不规则地分布若干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防滑区域还包括:第一通孔,为椭圆形形状,且短轴设置的方向与前脚掌外侧至内侧延伸方向相平行;以及若干个第二凸起,依次并排分布在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防滑区域所形成的区域内;其中,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为长方形,且环绕所述第一通孔依次分布;
所述第三防滑区域还包括若干个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为长方形,且环绕所述第二防滑区域依次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鹏林子扬陈立扬阮果清樊鹏宇陈晶刘金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乔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