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户外鞋底及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348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一种减震户外鞋底,包括上层垫、中层垫和下层底,中层垫设置在上层垫和下层底之间,中层垫包括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在周沿处相互粘合使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之间形成气腔,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多个沾粘部相互粘合,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由于气腔中的气体可在中层垫的内部流通,在使用时,使用者的前脚掌或后脚跟接触鞋底时,气腔中的气体流动性让受力处的形变量达到最大,从而可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缓冲减震的效果,并且在脱离时,最大的形变量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回复的推力。最大的形变量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回复的推力。最大的形变量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回复的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户外鞋底及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户外鞋底及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鞋底是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鞋底的重量及鞋底的减震效果直接决定了使用者对鞋子使用时的舒适度,并且在户外运动时,使用者的行走或奔跑,对鞋底的冲击频率升高,这就需要鞋底具有轻便并且有足够优秀的减震效果。传统的鞋底通常由纵横交错的支撑片提供支撑力来保证鞋底的稳定性,然而此种结构的鞋底在进行在户外行走或跑动时减震效果差,甚至无法提供缓冲效果,并且用支撑片作为支撑的鞋底通常来说重量较重不够轻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减震性能优越的户外鞋底。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减震户外鞋底,包括上层垫、中层垫和下层底,中层垫设置在上层垫和下层底之间,中层垫包括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在周沿处相互粘合使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之间形成气腔,气腔中的气体可在中层垫的内部流通,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多个沾粘部相互粘合,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使用时,使用者的前脚掌或后脚跟接触鞋底时,气腔中的气体流动性让受力处的形变量达到最大,从而可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缓冲减震的效果,并且在脱离时,最大的形变量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回复的推力。
[000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此种材料具有卓越的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等优点,采用此材料制成的中层垫寿命长、减震效果好。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中层垫和下层底粘合固定,将二者粘合制成鞋底,使其不易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0008]进一步的,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的周沿热压复合形成粘合,周沿热压复合而成,从而使气腔中的气体不会外泄。
[0009]进一步的,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局部热压复合形成所述沾粘部,通过沾粘部可将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粘合在一起。
[0010]进一步的,所述沾粘部矩阵排列,有规律的矩阵排列可使中层垫便于加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中层垫还包括位于其前端的脚掌部,位于脚掌部的所述沾粘部为近圆状沾粘部,由于脚掌部通过多个近圆状沾粘部的粘合,这使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之间的气体分布均匀,从而使得中层垫的表面更为平整。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中层垫还包括位于其后端的脚跟部,位于脚跟部的所述沾粘部为近十字状沾粘部,由于使用时脚跟部需要承载较大的冲击力,而近十字状沾粘部通过交错的粘合可使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沾粘更为牢固。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气腔中的气体为空气,在同样体积下,使用空气作为气腔的气体,具有造价成本低,无需特制气体等优点,并且相对于传统使用支撑片作为支撑的鞋底来说,用气腔的支撑作用代替了传统的支撑片,这可使本技术的减震户外鞋底具有重量更轻,使用时更为舒适等优点。
[0014]一种鞋,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减震户外鞋底。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鞋底的立体图,去除上层垫以示出内部结构。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横向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层垫的俯视图。
[00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0]上层垫1、中层垫2、上层垫片21、下层垫片22、气腔23、沾粘部24、近圆状沾粘部241、近十字状沾粘部242、脚掌部25、脚跟部26、下层底3、环形限位沿31、凸状体32、凹槽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减震户外鞋底,包括上层垫1、中层垫2和下层底3,中层垫2设置在上层垫1和下层底3之间,中层垫2和下层底3粘合固定,将二者粘合制成鞋底,使其不易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0022]中层垫2包括上层垫片21、下层垫片22、脚掌部25和脚跟部26,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在周沿处相互粘合使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之间形成气腔23,气腔23中的气体可在中层垫2的内部流通,具体的粘合方式为通过热压复合使其粘合,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本技术中弹性材料为TPU,中文名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此种材料具有卓越的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等优点,采用此材料制成的中层垫2寿命长、减震效果好,通过气腔23的提供的减震效果使鞋底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多个沾粘部24相互粘合,具体的,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局部热压复合形成沾粘部24,通过沾粘部24可将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粘合在一起。其中,沾粘部24矩阵排列,有规律的矩阵排列可使中层垫2便于加工。
[0023]中层垫2的前端部分为脚掌部25,中层垫2的后端部分为脚跟部26,位于脚掌部25的沾粘部24为近圆状沾粘部241,由于脚掌部25通过多个近圆状沾粘部241的粘合,这使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之间的气体分布均匀,从而使得中层垫2的表面更为平整。位于脚跟部26的沾粘部24为近十字状沾粘部242,由于使用时脚跟部26需要承载较大的冲击力,而近十字状沾粘部242通过交错的粘合可使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沾粘更为牢固。当然脚掌部25和脚跟部26上的沾粘部24并不限制于前述的两种形状,也可采用其他便于加工或使得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粘合更为牢固的形状,例如方形、矩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
[0024]下层底3周沿形成有凸起的环形限位沿31,上层垫1和中层垫2的叠放高度低于环形限位沿31,环形限位沿31便于后续鞋底和鞋面的粘合加工,下层底3前端形成弧形向内弯曲的有凸状体32,下层底的底部形成有凹槽33。
[0025]上层垫1叠加在中层垫2上方,上层垫1由海绵制成,海绵制成的上层垫1具有良好
的透气,并且能够吸湿防臭除臭等优点。
[0026]在使用时,由于气腔23中的气体可在中层垫2的内部流通,当使用者的前脚掌或后脚跟接触鞋底时,气腔23中的气体流动性让受力处的形变量达到最大,从而可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缓冲减震的效果,并且在脱离时,最大的形变量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回复的推力,其中,气腔23中的气体为空气,在同样体积下,使用空气作为气腔23的气体,具有造价成本低,无需特制气体等优点,并且相对于传统使用支撑片作为支撑的鞋底来说,用气腔23的支撑作用代替了传统的支撑片,这可使本技术的减震户外鞋底具有重量更轻,使用时更为舒适等优点。
[002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户外鞋底,包括上层垫(1)、中层垫(2)和下层底(3),中层垫(2)设置在上层垫(1)和下层底(3)之间,其特征在于:中层垫(2)包括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在周沿处相互粘合使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之间形成气腔(23),气腔(23)中的气体可在中层垫(2)的内部流通,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多个沾粘部(24)相互粘合,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户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户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垫(2)和下层底(3)粘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减震户外鞋底,其特征在于:上层垫片(21)和下层垫片(22)的周沿热压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怀钟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中犹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