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垫,涉及发动机零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椭圆基体,所述椭圆基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成交叉设置,且连接条的交叉节点位置设置有定位环,所述椭圆基体的顶部外圈设置有环形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环形阶和对位槽,密封垫与歧管端口偏转错位。通过设置接口部和延伸节,增加密封垫与发动机缸体以及歧管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静摩擦力。利用包覆瓣在歧管内的扩张和收缩缩减气流脉动时的冲击力,保障椭圆基体与歧管和发动机缸体之间贴合的稳定性,提升密封效果,利用限位环保证椭圆基体形状歧管端口内气流流通截面的面积,保障分支管路的气流均分效果。流均分效果。流均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垫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零配件
,具体为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垫。
技术介绍
[0002]进气歧管指的是化油器或节气门体之后到气缸盖进气道之前的进气管路。
[0003]它的功用是将空气、燃油混合气由化油器或节气门体分配到各缸进气道。
[0004]进气歧管必须将空气、燃油混合气或洁净空气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气缸。因此,进气歧管与发动机之间的密封效果尤为重要。
[0005]现有进气歧管与发动机管线之间的连接采用密封垫作为密封元件。
[0006]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4572239U)公开了一种用于密封进气歧管的垫圈,包括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两道密封筋,所述垫圈本体的内侧壁均匀地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垫圈本体的外侧壁均匀地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
[000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0008]1、由于发动机的震动效果,以及进气时管道的震动,密封垫受歧管内气流频繁收缩和扩张的冲击,而该密封垫质地较软,容易跟随气流产生扩张和收缩动作,很难保障其与歧管内表面之间的固定效果,在气流冲击下容易与管路衔接面产生偏移错位,影响歧管与发动机衔接位置的气密性。
[0009]2、该密封垫缺乏缓冲结构,在实际使用时也难以抵抗气流的冲击效果,形变导致衔接位置管口内流通截面面积大小改变,影响歧管管路的进气量,导致分支管路供气不均等,影响发动机动力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垫,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垫,包括椭圆基体,所述椭圆基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成交叉设置,且连接条的交叉节点位置设置有定位环,所述椭圆基体的顶部外圈设置有环形阶,所述环形阶的顶部内圈设置有凸起的接口部,所述环形阶的外圈等距开设有对位槽。
[0012]所述椭圆基体的底部内圈设置有延伸节,所述延伸节的外侧表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置在环形阶的底面。
[0013]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套设有限位环。
[0014]所述容纳槽的下方设置有包覆瓣,所述包覆瓣的内侧表面与延伸节的外侧表面呈一体化设置。
[0015]所述延伸节内表面的底侧设置有锥状面,所述锥状面的顶部窄口位置设置有缩量通口。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歧管的端口截面开设下沉的环槽,环槽的端面垂直固定设置柱头,柱头的高度与环槽的深度匹配,环槽内圈的内圈与歧管内表面形状及尺寸一
致,环槽的内圈与外圈的间距与该密封垫的环形阶匹配。
[0017]在装配密封垫时,将对位槽的中部拐点位置对位柱头,并使得柱头的外侧曲面一一与对位槽内表面贴合,将延伸节套入歧管内表面,并使得包覆瓣的外侧表面紧贴歧管内表面滑动,直至环形阶的底面与歧管的端口截面贴靠压紧。
[0018]将接口部向发动机缸体管路的端口内侧套设,此时椭圆基体部分遮盖在歧管与发动机缸体的接缝位置的内表面。
[0019]限位环套设在歧管的内侧,气流由歧管流经该密封垫时,气流首先冲撞锥状面,促使锥状面向外扩张,包覆瓣受延伸节的挤压,使得包覆瓣内表面与容纳槽内表面之间间隙缩减,包覆瓣自身弹性势能增加,包覆瓣外表面向歧管内表面压紧,增加密封垫与歧管之间的静摩擦力,阻止椭圆基体沿气流流向偏移。
[0020]包覆瓣随气流流通的大小产生扩张和收缩动作,吸收气流冲击并实现缓冲,该扩张和收缩动作发生在歧管内侧,而非歧管与发动机缸体衔接的端口位置,即椭圆基体部分维持自身形态和稳定,保持了歧管与发动机缸体之间衔接的密封性。
[0021]限位环限制了椭圆基体的形变,促使歧管与发动机缸体衔接位置的气流流通截面面积保持固定,保障了歧管分支的供气均分效果,保障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条成Z型结构,所述连接条每两个为一组,每组两个所述连接条的中点部位成交叉相接对位,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个椭圆基体的环形阶黏结固定。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条将多个椭圆基体相互关联固定,歧管拆解后,密封垫单个脱落,造成零配件的丢失,也方便密封垫的安装。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环的内表面顶部为沉孔设置。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环内侧套设螺栓,通过螺栓将定位环固定在发动机的工装上,实现密封垫的位置的限定,方便歧管拆卸安装,以及载具日常维护时,密封垫零配件的安装和临时放置。
[002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口部的外侧表面等距设置有一体化的筋条。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筋条加强接口部的强度,降低歧管内气流流通对接口部形状的影响。
[002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位槽成V型结构,所述对位槽贯通环形阶的上下面,所述对位槽中部拐点部位与环形阶内圈之间的距离大于容纳槽外圈至环形阶内圈之间的距离。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位槽,搭配与对位槽匹配的歧管端口设置,实现环形阶与歧管端口之间的相对固定,防止环形阶相对于歧管端面的偏转错位,提升密封垫与歧管端面之间位势的相对固定效果,提升衔接装配的稳定性。
[003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为钢丝制成的硬质椭圆环,所述限位环的尺寸大小与容纳槽相匹配。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通过自身材质的刚性效果,套设在容纳槽内侧,对椭圆基体的形状进行约束和固定,保障并稳定歧管端口与发动机缸体衔接位置的气流流通截面大小,保障歧管对气流的均分效果,提升供气的均衡性。
[003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覆瓣相对于延伸节外表面母线成倾斜向上设
置,且包覆瓣的顶部张口大小大于包覆瓣的底部张口大小,所述包覆瓣的内侧表面遮蔽在容纳槽的外侧开口,所述包覆瓣的顶部与环形阶的底面之间留存有间隙。
[00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覆瓣能够在歧管内侧跟随气流的脉动产生收缩和扩张动作,并利用自身形变缩减气流冲击力,降低气流冲击对椭圆基体形状的影响。
[0034]包覆瓣遮蔽在容纳槽的外侧,当包覆瓣跟随歧管内气流脉动产生搭配自身弹性势能释放产生收缩动作时,包覆瓣的内表面能够抵触限位环的外侧表面,实现收缩极限位置的限制。
[0035]包覆瓣顶部与环形阶底面之间的间隙为包覆瓣形变所预留的行程空间。
[003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状面上下侧的纵向跨度大于容纳槽至延伸节底面之间的纵向间距。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状面主要用于引导歧管内侧气流通过椭圆基体内表面,并在气流突增时,促使延伸部底部扩张,包覆瓣形变向歧管内表面压紧,增强该密封垫与歧管之间的静摩擦力,增强密封垫对气流的抗冲击能力。
[0038]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垫,包括椭圆基体(1),所述椭圆基体(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条(2),所述连接条(2)成交叉设置,且连接条(2)的交叉节点位置设置有定位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基体(1)的顶部外圈设置有环形阶(4),所述环形阶(4)的顶部内圈设置有凸起的接口部(5),所述环形阶(4)的外圈等距开设有对位槽(6);所述椭圆基体(1)的底部内圈设置有延伸节(7),所述延伸节(7)的外侧表面开设有容纳槽(8),所述容纳槽(8)设置在环形阶(4)的底面;所述容纳槽(8)的内侧套设有限位环(9);所述容纳槽(8)的下方设置有包覆瓣(10),所述包覆瓣(10)的内侧表面与延伸节(7)的外侧表面呈一体化设置;所述延伸节(7)内表面的底侧设置有锥状面(11),所述锥状面(11)的顶部窄口位置设置有缩量通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2)成Z型结构,所述连接条(2)每两个为一组,每组两个所述连接条(2)的中点部位成交叉相接对位;所述连接条(2)的两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个椭圆基体(1)的环形阶(4)黏结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气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忠琴,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荣基密封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