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4553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所述微针包括:基质材料和纳米制剂;所述的基质材料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的纳米制剂包括: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表面特性修饰物和活性成分;所述的活性成分为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另辟蹊径采用微针为载体考察经皮递送纳米粒对帕罗西汀透过血脑屏障进入CNS的影响,采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直观的观察微针载纳米粒产生跨血脑屏障向脑内递送的效率。粒产生跨血脑屏障向脑内递送的效率。粒产生跨血脑屏障向脑内递送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研究
,尤其涉及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卒中、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大类疾病。但CNS药物开发的成功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几乎所有的多肽、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和基于RNA干扰技术等大分子药物以及98%以上的小分子药物均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这严重阻碍了CNS疾病的有效临床治疗。因此,本专利技术在于通过制剂技术手段,在保证药物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必须能够克服血脑屏障,实现在CNS中的充分暴露,提高药物的治疗效率。
[0003]纳米级脑靶向递药系统是一种新型纳米给药系统,它能将药物富集定位于病变组织、器官甚至细胞内,具有用药量少、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且给药方式和速度也易于控制是近年研究中改善跨血脑屏障行而有效的方法。然而,有效的药物脑递送,穿过血脑屏障只是第一步,递送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包括:基质材料和纳米制剂;所述的基质材料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的纳米制剂包括: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表面特性修饰物和活性成分;所述的活性成分为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针尖长度为600~700μm;所述微针针尖距离为700~900μm;所述微针特征是阵列为14~16
×
14~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透明质酸;所述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K;所述表面特性修饰物为环糊精、细胞穿膜肽和转录穿膜肽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帕金森病药、抗精神病药、脑功能改善和抗记忆障碍药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材料和纳米制剂的质量比为1:8~12;所述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表面特性修饰物和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为1:6:4。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班俊峰李宝华袁坪辉李飞鸿廖莉琪
申请(专利权)人:纳创未来广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