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538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5
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所述方向盘下方连接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通过万向节连接有转向器。所述方向盘的握持环上装设有生理状态传感器。所述转向器包括连接轴、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转向轴。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连接轴并通过第一离合机构与转向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连接轴并通过第二离合机构与转向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比。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均包括离合控制件,所述离合控制件、生理状态传感器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转向系统能够根据路况、驾驶者状态等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切换,避免驾驶者打方向盘角度过大,使车辆急转侧翻。辆急转侧翻。辆急转侧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爆胎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而爆胎后驾驶员处置措施失当是爆胎后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0003]但是在现实情况中,由于事故发生突然,驾驶者往往无法及时反应并作出正确处理,驾驶者往往会下意识地通过操作方向盘来试图纠正行驶轨迹,而在纠正过程中由于慌乱和反应时间太短,驾驶者会纠正过度,方向盘打过头,导致车辆甩尾失控,车毁人亡。申请人认为对汽车的转向系统进行改进并利用控制系统介入转向控制,可以极大地避免爆胎后人工操作失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传统汽车的转向系统无法实现上述方案,而现有的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基于传统汽车的转向系统,也无法解决该问题。
[0004]因此,基于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一些情况,本申请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能够根据路况、驾驶者状态等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切换,避免驾驶者打方向盘角度过大,使车辆急转侧翻。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所述方向盘下方连接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通过万向节连接有转向器,所述转向器与汽车拉杆连接。
[0008]本申请的实质性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盘的握持环上装设有生理状态传感器。所述转向器包括连接轴、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转向轴。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连接轴并通过第一离合机构与转向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连接轴并通过第二离合机构与转向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比。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均包括离合控制件,所述离合控制件、生理状态传感器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
[0009]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轴上装设有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第一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第二传动机构连接。
[0010]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一中间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一传动蜗杆,所述第一传动蜗杆啮合连接有第一传动齿扇,所述第一传动齿扇同轴可转动地装配在转向轴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二中间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二传动蜗杆,所述第二传动蜗杆啮合连接有第二传动齿扇,所述第二传动齿扇可转动地装配在转向轴上。
[0011]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蜗杆与第二传动蜗杆的旋向相反。
[0012]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蜗杆与第二传动蜗杆的头数相等。单位转
动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传动齿扇的齿数少于第二传动齿扇的齿数。
[0013]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蜗杆的头数多于第二传动蜗杆的头数。单位转动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一齿扇的齿数等于第二齿扇的齿数。
[0014]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均包括装配座,所述离合控制件装设在装配座上;所述离合控制件包括可伸缩的控制柱。
[0015]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向轴上设有配合环台,所述配合环台上环设有用于与控制柱配合的环台离合孔;所述第一传动齿扇和第二传动齿扇上均设有用于与控制柱配合的齿扇离合孔。
[0016]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杆上设有转向传感器和冲击传动机构。所述冲击传动机构包括冲击电机,所述冲击电机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启动。所述冲击电机的输出轴上装设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啮合连接有冲击传动齿轮,所述冲击传动齿轮装设在转向杆上。
[0017]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理状态传感器为压电式传感器。所述生理状态传感器沿方向盘的握持环设置。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转向器具备灵敏度切换功能,当驾驶者驾驶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所述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转向器和生理状态传感器等部件的配合,根据路况、驾驶者状态等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切换,避免驾驶者打方向盘角度过大,使车辆急转侧翻。
[0019]2、所述生理状态传感器能够对驾驶者的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当驾驶者处于疲劳驾驶等不适宜驾驶状态时,可以对驾驶者进行提醒。
[0020]3、所述冲击传动机构和转向传感器配合,能够将路面冲击传递至方向盘,以保证驾驶者对路面的准确感知。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转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一。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转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二。
[0024]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为转向器的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6]图6为转向器内部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7为第一传动蜗杆和第一传动齿扇的装配示意图。
[0028]图8为第二传动蜗杆和第二传动齿扇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9为第一离合机构或第二离合机构和转向轴的装配示意图。
[0030]以下为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方向盘;11、握持环;12、生理状态传感器;2、转向传感器;3、转向杆;31、万向节;32、转向副杆;4、转向器;5、连接轴;51、连接齿轮;52、第一中间齿轮;53、第二中间齿轮;
60、第一传动蜗杆;61、第二传动蜗杆;62、第一传动齿扇;63、第二传动齿扇;64、齿扇离合孔;70、第一离合机构;71、第二离合机构;72、离合控制件;73、控制柱;74、装配座;8、转向轴;81、配合环台;82、环台离合孔;9、冲击传动机构;91、装配架;92、冲击电机;93、输出齿轮;94、冲击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2]以下实施方式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原件,以下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示技术特征的数量。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性中的具体含义。
[0034]参照图1至图9,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1,所述方向盘1下方连接有转向杆3,所述转向杆3通过万向节31连接有转向副杆32,所述转向副杆32通过万向节31连接有转向器4,所述转向器4与汽车拉杆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1),所述方向盘(1)下方连接有转向杆(3),所述转向杆(3)通过万向节(31)连接有转向器(4),所述转向器(4)与汽车拉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盘(1)的握持环(11)上装设有生理状态传感器(12);所述转向器(4)包括连接轴(5)、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转向轴(8);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连接轴(5)并通过第一离合机构(70)与转向轴(8)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连接轴(5)并通过第二离合机构(71)与转向轴(8)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比;所述第一离合机构(70)和第二离合机构(71)均包括离合控制件(72),所述离合控制件(72)、生理状态传感器(12)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5)上装设有连接齿轮(51),所述连接齿轮(51)啮合连接有第一中间齿轮(52)和第二中间齿轮(53);所述第一中间齿轮(52)与第一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中间齿轮(53)与第二传动机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一中间齿轮(52)同轴连接的第一传动蜗杆(60),所述第一传动蜗杆(60)啮合连接有第一传动齿扇(62),所述第一传动齿扇(62)同轴可转动地装配在转向轴(8)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二中间齿轮(53)同轴连接的第二传动蜗杆(61),所述第二传动蜗杆(61)啮合连接有第二传动齿扇(63),所述第二传动齿扇(63)可转动地装配在转向轴(8)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蜗杆(60)与第二传动蜗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敏沈智斌郑卫敏孙万荣李瑞东梅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夏厦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