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537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工作平台模块、控制系统模块、过滤吸附模块和VOCs处理装置模块;所述工作平台模块包含整体旋转系统、空间环绕系统、漆雾收集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模块包含工作平台控制系统、驾驶室控制系统;所述过滤吸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前端过滤系统和一台活性炭吸附一体机;所述VOCs处理装置模块包括至少一套吸风管道、一块蜂窝状陶瓷催化剂、一套安装骨架和一套中心支柱。本申请不仅对无组织排放VOCs具有良好的收集效率,同时可以满足船舶坞修的水洗、喷砂、喷漆三种工况的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简单易于操作,降低了VOCs的处理成本。降低了VOCs的处理成本。降低了VOCs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喷涂
,具体涉及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船舶、涂料等行业的发展,排放的VOCs是主要有害废气之一。VOCs是指在常温条件下,沸点在50 ℃和260℃之间的有机物。VOCs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降解的特点。VOCs可以和氮氧化合物发生光化学作用,会引发雾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VOCs治理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0003]VOCs的排放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其中有组织排放的VOCs可以经过催化燃烧等处理装置集中处理,经过有效处理后,VOCs浓度低,可以直接排入大气中。而无组织排放是指船舶行业生产过程中密封性不好、无密封装置或密封措施不完善而泄露,VOCs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进入环境。相比与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具有难收集、污染物种类多、排放点广、难以量化等特点,对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研制一种无组织VOCs移动式治理设备对治理无组织排放VOCs非常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无组织排放难收集、收集效率低、收集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包括工作平台模块、控制系统模块、过滤吸附模块和VOCs处理装置模块;所述工作平台模块包含整体旋转系统、空间环绕系统、漆雾收集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模块包含工作平台控制系统、驾驶室控制系统;所述过滤吸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前端过滤系统和一台活性炭吸附一体机;所述VOCs处理装置模块包括至少一套吸风管道、一块蜂窝状陶瓷催化剂、一套安装骨架和一套中心支柱;其中,所述整体旋转系统的顶端设有工作平台,所述驾驶室控制系统、所述前端过滤系统和所述活性炭吸附一体机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连接所述中心支柱的第一端,且所述中心支柱与所述工作平台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吸风管道和所述安装骨架沿所述中心支柱设置;所述中心支柱的第二端设有所述空间环绕系统、所述漆雾收集系统和所述工作平台控制系统。
[0006]进一步的,所述空间环绕系统设于所述中心支柱的第二端,所述漆雾收集系统和所述工作平台控制系统均设于所述空间环绕系统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空间环绕系统呈L形,包括垂直设置的底板和侧板;所述控制系统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漆雾收集系统设于所述工作平台控制系统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室控制系统设置终端操作盒,所述终端操作盒上设有进给按钮和后退按钮;所述进给按钮被按下时,能够使工作面框架伸出并贴合船舶侧壁外侧钢板
的表面且与之始终保持固定距离开始喷漆作业;所述后退按钮被按下时,能够使工作面框架收缩退回,停止喷漆作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风管道通过所述安装骨架安装至所述中心支柱上,所述吸风管道连通至所述前端过滤系统和所述活性炭吸附一体机;所述吸风管道用以产生负压来捕集在喷漆作业时产生的漆雾与VOCs气体,并经所述前端过滤系统和所述活性炭吸附一体机处理后排放。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端过滤系统采用干式过滤棉进行干式过滤,所述活性炭吸附一体机内设有活性炭箱,所述活性炭箱内设有活性炭颗粒。
[0011]进一步的,所述干式过滤棉采用G4级过滤棉;所述活性炭箱中内置的网袋或钢丝网,用于兜住活性炭颗粒;所述网袋或钢丝网的网孔尺寸小于等于2 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颗粒中的碘值含量为800
±
50 mg/g;所述活性炭颗粒的体密度为500~650/kg.m3;所述活性炭颗粒的比表面积为800~1050/m2.g
‑1。
[0013]进一步的,还设有两个在线监测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端过滤系统的入口处和所述活性炭吸附一体机的出口处,用于分别监测被吸附前的VOCs浓度C0、以及经活性炭颗粒吸附后的VOCs浓度C1。
[0014]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内配置手控旋转工作平台的按钮,用于手控旋转工作平台。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不仅对无组织排放VOCs具有良好的收集效率,同时可以满足船舶坞修的水洗、喷砂、喷漆三种工况的使用。在静风条件下,进行坞修喷漆作业时,漆雾与VOCs的收集效率能够达到80%以上,作业面的外部基本看不到漆雾逸散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组织排放VOCs治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简单易于操作,不仅提高了去除VOCs的效能,同时降低了VOCs的处理成本,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该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的启用,实现了坞修喷漆作业时,无组织排放VOCs高效收集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环绕系统、漆雾收集系统和工作平台控制系统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002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吸附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颗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的扫描电镜图。
[0023]图中的标识如下:1、整体旋转系统,2、空间环绕系统,
3、漆雾收集系统,4、工作平台控制系统,5、驾驶室控制系统,6、前部过滤系统,7、活性炭吸附一体机,8、吸风管道,9、安装骨架,10、中心支柱,11、工作平台,21、底板,22、侧板,71、活性炭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26]具体的,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包含四大模块,分别是工作平台11模块、控制系统模块、过滤吸附模块和VOCs处理装置模块。VOCs一般指挥发性有机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1)模块、控制系统模块、过滤吸附模块和VOCs处理装置模块;所述工作平台(11)模块包含整体旋转系统(1)、空间环绕系统(2)、漆雾收集系统(3);所述控制系统模块包含工作平台控制系统(4)、驾驶室控制系统(5);所述过滤吸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前端过滤系统(6)和一台活性炭吸附一体机(7);所述VOCs处理装置模块包括至少一套吸风管道(8)、一块蜂窝状陶瓷催化剂、一套安装骨架(9)和一套中心支柱(10);其中,所述整体旋转系统(1)的顶端设有工作平台(11),所述驾驶室控制系统(5)、所述前端过滤系统(6)和所述活性炭吸附一体机(7)设于所述工作平台(11)上;所述工作平台(11)的一侧连接所述中心支柱(10)的第一端,且所述中心支柱(10)与所述工作平台(11)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吸风管道(8)和所述安装骨架(9)沿所述中心支柱(10)设置;所述中心支柱(10)的第二端设有所述空间环绕系统(2)、所述漆雾收集系统(3)和所述工作平台控制系统(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环绕系统(2)设于所述中心支柱(10)的第二端,所述漆雾收集系统(3)和所述工作平台控制系统(4)均设于所述空间环绕系统(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环绕系统(2)呈L形,包括垂直设置的底板(21)和侧板(22);所述控制系统(4)设于所述底板(21)上,所述漆雾收集系统(3)设于所述工作平台控制系统(4)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坞壁车喷涂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控制系统(5)设置终端操作盒,所述终端操作盒上设有进给按钮和后退按钮;所述进给按钮被按下时,能够使工作面框架伸出并贴合船舶侧壁外侧钢板的表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运涛董浩于津伟史永新边召才李高进孟雨祥徐德敏李佳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