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26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涉及车刀技术领域,包括了刀体、外壳、密封圈、碟簧、拉紧螺栓,所述刀体一端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密封圈镶嵌于刀体外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碟簧,所述碟簧外壁与外壳内壁滑动接触,所述碟簧一侧与拉紧螺栓一端之间存在间隙,通过碟簧设定扭矩实现加工过程中扭矩可控,过载响应及时减少零件表面损伤,碟簧结构的车床用磨削工具比弹簧式磨削工具有更好的接触刚性,在发生材料缺陷、刀片崩刃等意外加工情况时扭矩过载后刀体后缩,减少碎裂刀片对零件表面的损伤。损伤。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


[0001]本技术涉及车刀
,具体为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

技术介绍

[0002]大型零件车削粗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车刀进行加工,但车刀在进行加工时尤其是在铸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量、毛坯情况可能会发生刀片崩刃的情况,刀片的碎片将因惯性侵入零件本体,且传统弹簧式磨削工具的刚性接触较差。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1626352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切削环槽车刀,其技术方案包括:刀柄和车刀,所述刀柄的左侧一体式连接有刀柄压片和刀柄拖,且所述刀柄压片位于刀柄拖的上方,所述刀柄压片的内部安装有六角螺帽a,所述刀柄拖的顶部安装有六角螺帽b,且六角螺帽b的顶部和刀柄拖的顶部相平齐,所述六角螺帽a和六角螺帽b的内部共同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车刀由主刀身和三个刀头构成,且三个所述刀头的长度不等,所述主刀身的内部开设有圆形穿孔,且圆形穿孔和紧固螺栓相匹配,所述刀柄压片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六角螺帽a固定连接在安装孔的内部,虽然该车刀解决了现有车刀使用成本高、使用不便的问题,但该车刀的使用安全性较低,该刀头在加工时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进而导致刀头损耗较大,且该刀头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包括了刀体、外壳、密封圈、碟簧、拉紧螺栓,所述刀体一端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密封圈镶嵌于刀体外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碟簧,所述碟簧外壁与外壳内壁滑动接触,所述碟簧一侧与拉紧螺栓一端之间存在间隙。
[0008]优选的,所述碟簧呈圆锥形盘状设置,且碟簧设有四个,并且四个所述碟簧之间紧密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刀体一端为刀头,所述刀体中部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刀体外部表面和外壳一端内壁连接处均为光滑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刀体一端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截面呈矩形结构设置,并且滑槽截面与刀体末端相吻合,所述刀体另一端与外壳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另一端开设有圆形滑槽,且圆形滑槽与拉紧螺栓另一端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刀头可由现有ISO方刀杆改制得到,无需重新设计刀杆,通过平面支撑和拉紧螺栓的拉紧力使车削时刀体和外壳的刚性接触。
[0013]优选的,所述刀体另一端与碟簧接触面为圆形结构,且刀体外部设有密封圈,并且刀体与碟簧之间紧密贴合。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在粗加工过程中提高车削系统的灵敏度减少刀片损坏带来的损失,通过碟簧设定扭矩实现加工过程中扭矩可控,当切削力过载时碟簧会过载响应及时减少零件表面损伤,精加工过程中稳定切削刚性,在发生材料缺陷、刀片崩刃等意外加工情况时扭矩过载后刀体后缩,减少碎裂刀片对零件表面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刀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刀体与外壳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外壳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刀体;2、外壳;3、密封圈;4、碟簧;5、拉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包括了刀体1、外壳2、密封圈3、碟簧4、拉紧螺栓5,所述刀体1一端设置于外壳2内部,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密封圈3镶嵌于刀体1外部,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碟簧4,所述碟簧4外壁与外壳2内壁滑动接触,所述碟簧4一侧与拉紧螺栓5一端之间存在间隙,该车刀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在发生材料缺陷、刀片崩刃等意外加工情况时扭矩过载后刀体1后缩,减少碎裂刀片对零件表面的损伤,同时可提高车床磨削工具的可靠磨削过程,在阻力过载时自行回退。
[0026]所述刀体可由现有ISO方刀杆改制得到,无需重新设计刀杆,加工后刀体1包括原有刀杆刀头部分101、外侧密封102(需加工)、原刀杆支撑面103、导向外圆104(需加工)、内侧密封105(需加工)、拉紧螺纹106(需加工)、支撑面107(需加工);通过平面支撑和拉紧螺栓5的拉紧力使车削时刀体1和外壳2的刚性接触,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27]所述碟簧4呈圆锥形盘状设置,且碟簧4设有四组16片,并且四个所述碟簧4之间紧密贴合,通过碟簧4设定扭矩实现加工过程中扭矩可控。
[0028]所述刀体1一端为刀头,所述刀体1中部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刀体1外部表面和外壳2一端内壁连接处均为光滑表面,从而有利于使刀体1能够通过外壳2一端进行滑动。
[0029]所述刀体1一端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截面呈矩形结构设置,并且滑槽截面与刀
体1末端相吻合,所述刀体1另一端与外壳2滑动连接,从而有利于使刀体1能够对刀体1进行固定的同时能够便于刀体1收缩。
[0030]所述外壳2另一端开设有圆形滑槽,且圆形滑槽与拉紧螺栓5另一端滑动连接,从而有利于方便拉紧螺栓5调节碟簧4的预紧力。
[0031]所述刀体1另一端与碟簧4接触面为圆形结构,且刀体1外部设有密封圈3,并且刀体1与碟簧4之间紧密贴合,有效的两层密封结构避免切削液进入调节机构。
[0032]使用时,通过扭矩扳手拧紧拉紧螺栓5,从而使拉紧螺栓5向内移动,进而压缩碟簧4达到预设扭力,在发生材料缺陷、刀片崩刃等意外加工情况时扭矩过载后刀体1通过外壳2一端滑动从而后缩,减少碎裂刀片对零件表面的损伤,在精加工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接触刚性,提高加工灵敏度,可提高车床磨削工具的可靠磨削过程,在阻力过载时自行回退,刀杆通过平面支撑和拉紧螺栓5的拉紧力保证车削时刀杆和外壳2的接触刚性。
[0033]本技术的1、刀体;2、外壳;3、密封圈;4、碟簧;5、拉紧螺栓,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了刀体(1)、外壳(2)、密封圈(3)、碟簧(4)、拉紧螺栓(5),所述刀体(1)一端设置于外壳(2)内部,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密封圈(3)镶嵌于刀体(1)外部,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碟簧(4),所述碟簧(4)外壁与外壳(2)内壁滑动接触,所述碟簧(4)一侧与拉紧螺栓(5)一端之间存在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4)呈圆锥形盘状设置,且碟簧(4)设有四个,并且四个所述碟簧(4)之间紧密贴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切削扭矩的车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1)一端为刀头,所述刀体(1)中部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刀体(1)外部表面和外壳(2)一端内壁连接处均为光滑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晓蔡香俊黄琳钧林胡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海洋动力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