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储能
,具体的说是一种电池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电池储能系统通过储能PACK模块进行电池储能,但是采用储能PACK模块的电池储能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0003]第一,储能PACK模块的电池储能系统散热采用风冷和水冷散热以及自然散热,由于传统风冷用在储能上,储能产品要求IP65防护等级,要防水,而风冷冷却有进出风,导致整机系统防水不好实现,且风冷系统结构复杂,采用水冷冷却,水冷需要水流管路,水泵等设备,导致水冷系统结构复杂,从而使得风冷及水冷散热实现难度大,且风冷和水冷结构复杂;采用自然散热方式,当环境温度到35度时,通过电池与环境空气自然对流散热,自然散热效率低;
[0004]第二,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电池无法启动工作,需要加热才能工作,储能PACK模块的电池储能系统采用加热膜加热,由于加热膜为薄片式结构,储能系统里多为加热膜布置在电池模组两侧,与最外侧电池贴合加热,而内部电芯需要层层传导来加热,传导效率低,损失多,致使加热膜功率需要很大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及安装在壳体(4)顶板上的若干组制冷部(1)和加热部(2),所述制冷部(1)、加热部(2)分别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实现制冷和加热;所述壳体(4)一侧安装DCDC模块(5);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电池模组(3)和温度检测系统,所述制冷部(1)和加热部(2)位于电池模组(3)上方,用于给电池模组(3)中的电池(3
‑
1)降温或升温;所述电池模组(3)与DCDC模块(5)电连接,所述DCDC模块(5)用于为电池模组(3)中的电池(3
‑
1)进行充电或放电;所述DCDC模块(5)设置有DCDC控制模块(8)及DCDC散热器(9);所述DCDC控制模块(8)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侧,所述DCDC散热器(9)设置在所述壳体(4)外侧,所述DCDC控制模块(8)分别与DCDC散热器(9)、制冷部(1)、加热部(2)和温度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池模组(3)中电池(3
‑
1)的温度实现电池(3
‑
1)正常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部(1)包括贯穿壳体(4)顶板依次设置的第一热端风扇(1
‑
5)、第一热端散热器(1
‑
4)、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
‑
1)、第一冷端散热器(1
‑
2)和第一冷端风扇(1
‑
3),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
‑
1)安装在第一冷端散热器(1
‑
2)一端,且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
‑
1)、第一冷端散热器(1
‑
2)和第一冷端风扇(1
‑
3)设置在壳体(4)内部,所述第一热端风扇(1
‑
5)和第一热端散热器(1
‑
4)设置在壳体(4)外部;所述DCDC控制模块(8)还电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
‑
1)和第一冷端风扇(1
‑
3),用于控制壳体(4)内部温度降低使得电池(3
‑
1)降温;所述加热部(2)包括贯穿壳体(4)顶板依次设置的第二冷端风扇(2
‑
5)、第二冷端散热器(2
‑
4)、第二半导体制冷片(2
‑
1)、第二热端散热器(2
‑
2)和第二热端风扇(2
‑
3),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片(2
‑
1)安装在所述第二热端散热器(2
‑
2)上,且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片(2
‑
1)、第二热端散热器(2
‑
2)和第二热端风扇(2
‑
3)设置在壳体(4)内部,所述第二冷端风扇(2
‑
5)和第二冷端散热器(2
‑
4)设置在壳体(4)外部;所述DCDC控制模块(8)还电连接所述第二冷端风扇(2
‑
5)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片(2
‑
1),用于控制壳体(4)内部温度升高使得电池(3
‑
1)升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室外传感器(6)和室内传感器(7),室外传感器(6)安装在壳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曹伟杰,宁宏杰,雷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