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该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利用第一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识别,从可识别的原始数据中识别并提取原始数据的关键信息和关键字;将关键字设置为关键信息的标签,得到业务数据并存入业务数据库中;获取目标用户的业务数据使用场景,根据业务数据使用场景匹配不同的第二模型;利用第二模型从业务数据库中获取包括目标标签的目标业务数据;将目标业务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通过上述方法,本申请提供了利用两重模型处理并发送业务数据的方法,提高了业务数据处理和发送的效率和灵活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公共业务数据,传统的业务信息检索模式由相关员工搜集公共业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再推送到相应用户。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这种业务数据处理、发送方式随着网络上信息的增长,导致人工成本增加、数据处理效率减慢。
[0003]比如,目前负责业务信息检索、业务数据处理的员工在各个公开信息网站、业务主题网站、企业官网等地方搜集公共业务数据,对这些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对标准化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分类后推送到相应的用户,通常,这一过程需要相关员工手动完成。面对冗杂的信息,人工甄别并分类的效率会不可避免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能够利用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到合适用户,提高业务数据处理和发送的效率和灵活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第一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识别,从可识别的所述原始数据中识别并提取所述原始数据的关键信息和关键字;将所述关键字设置为所述关键信息的标签,得到所述业务数据并存入业务数据库中;获取目标用户的业务数据使用场景,根据所述业务数据使用场景匹配不同的所述第二模型;利用所述第二模型从所述业务数据库中获取包括目标标签的目标业务数据;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用户。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上任意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在计算机处理器中执行时实现如以上任意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
[000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利用了两重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批量处理,第一模型能够进行基本的处理,提取出原始数据的关键信息和关键字形成业务数据和标签;第二模型可以根据用户的业务数据使用场景利用标签从大量业务数据中获取适合用户的业务数据。两重模型的设置适应了处理大量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提升业务数据处理发送的效率。
[0009]另一方面,利用业务数据的标签和用户信息中体现的业务数据使用场景匹配,能让用户收到的业务数据都是其需要的业务数据类型,业务数据都能被合理分配,从而提升了业务数据利用率,充分发挥业务数据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申请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1]图2是本申请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中处理不能被第一模型识别的原始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0012]图3是本申请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中补发业务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0013]图4是本申请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中查询业务数据下发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0014]图5是本申请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中形成分析图表接收用户反馈并新增业务数据/新增标签/屏蔽标签/调整第二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0015]图6是本申请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中数据流动和变化的过程示意图;
[0016]图7是本申请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0017]图8是本申请计算机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1]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2]若本申请技术方案涉及个人信息,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产品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已明确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并取得个人自主同意。若本申请技术方案涉及敏感个人信息,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产品在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前,已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并且同时满足“明示同意”的要求。例如,在摄像头等个人信息采集装置处,设置明确显著的标识告知已进入个人信息采集范围,将会对个人信息进行采集,若个人自愿进入采集范围即视为同意对其个人信息进行采集;或者在个人信息处理的装置上,利用明显的标识/信息告知个人
信息处理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弹窗信息或请个人自行上传其个人信息对等方式获得个人授权;其中,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可包括个人信息处理者、个人信息处理目的、处理方法以及处理的个人信息种类等信息。
[0023]许多金融项目的开展和决策都建立在对大量的业务数据样本的调研与分析之上,出于对敏感、准确地把握关键信息的需求,搜集公共业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再推送到相应用户的过程是如今金融行业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线上办公技术逐渐成熟,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日常的业务数据处理工作中也需要能够利用模型对数据进行大批量处理并发送到合适用户的方法和软件。
[0024]基于目前业务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便,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为了改善或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至少如下实施例。
[0025]图1是本申请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实施方式并不以图1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0026]S100:利用第一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识别,从可识别的原始数据中识别并提取原始数据的关键信息和关键字。
[0027]其中,本申请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实施例可以在服务端和客户端的设备系统上运行。客户端可以是台式机、移动终端或平板上运行的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运行时产生人机交互界面,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第一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识别,从可识别的所述原始数据中识别并提取所述原始数据的关键信息和关键字;将所述关键字设置为所述关键信息的标签,得到所述业务数据并存入业务数据库中;获取目标用户的业务数据使用场景,根据所述业务数据使用场景匹配不同的第二模型;利用所述第二模型从所述业务数据库中获取包括目标标签的目标业务数据;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用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二模型从所述业务数据库中获取包括目标标签的目标业务数据之后,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用户之前包括:利用所述第二模型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中企业名称的简称替换为完整的所述企业名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第一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识别之后包括:将不能被识别的所述原始数据直接设置为所述业务数据,并存入所述业务数据库;从所述业务数据库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并发送至指定用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发送至目标用户/从所述业务数据库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并发送至指定用户之后包括:生成对应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业务数据的数据记录,所述数据记录包括该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业务数据的发送时效、发送状态;以第一频率定时查询所述发送时效与所述发送状态是否匹配;响应于所述发送时效与所述发送状态不匹配,即所述发送时效到期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业务数据却未正常发送,通知指定用户对所述未正常发送的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业务数据进行处理,重新发送至所述目标用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第一频率定时查询所述发送时效与所述发送状态是否匹配包括:以第一频率定时查询所述数据记录中的业务数据标识码和系统下发标识码,所述业务数据标识码中记录有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业务数据的预计下发时间,所述系统下发标识码在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业务数据成功发送后会翻转以表示所述发送状态改变;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超过所述预计下发时间以及所述系统下发标识码是否发生翻转,其中,所述当前时间超过所述预计下发时间而所述系统下发标识码未发生翻转即为所述发送时效与所述发送状态不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翰哲,
申请(专利权)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