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楼板修补机电管洞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93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楼板修补管洞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楼板修补机电管洞的装置,上部连接把手,所述上部连接把手上螺接有螺纹旋转紧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下部安拆把手与螺纹受力盘下方带螺纹的竖向管拧紧连接,操作工人以此可以在楼层板下一层将装置举起安装至楼板洞下方,上一层的工人将带有止水环的板内上下连接装置旋转固定在螺纹受力盘上表面的螺纹杆上,将上部连接把手旋转拧进螺纹旋转紧固装置后,再将此整体拧进板内上下连接装置,此时各单体便形成牢固的整体,实现了装置的成品制作取材简便、加工方便,操作简单,重复多样使用可节约成本,现场施工中可保证成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楼板。的楼板。的楼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楼板修补机电管洞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楼板修补管洞
,具体是一种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楼板修补机电管洞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行业内施工这类小型洞口、给排水等管洞修补施工,采用支撑架支模施工或者老旧的吊模施工工艺,而在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存在很多“土办法”,比如直接使用木方吊线结合模板等。
[0003]基于以上检索结合现有技术发现:
[0004]现有的老旧吊模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后,极易出现蜂窝、麻面、夹渣、孔洞等现象,主要原因有支模时模板竖向紧固力不足,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到位,振捣时间不够,或者振捣期间因模板不严密,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等等,从而导致混凝土不密实,影响施工成型质量及观感质量,后期修补增加人力物力成本,同时支模施工操作繁杂,需搭设钢管支撑架及工人操作架,影响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楼板修补机电管洞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楼板修补机电管洞的装置,包括上部连接把手,所述上部连接把手上螺接有螺纹旋转紧固装置,还包括;
[0007]板内上下连接装置,板内上下连接装置螺接于上部连接把手的底端;
[0008]螺纹受力盘,螺纹受力盘螺接于板内上下连接装置的底端;
[0009]下部安拆把手,下部安拆把手螺接于螺纹受力盘的底端。
[0010]优选的,上部连接把手与下部安拆把手均设置为“T字形”。<br/>[0011]优选的,螺纹受力盘设置为“伞状”。
[0012]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楼板修补机电管洞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13]其一:本技术通过将下部安拆把手与螺纹受力盘下方带螺纹的竖向管拧紧连接,操作工人以此可以在楼层板下一层将装置举起安装至楼板洞下方,上一层的工人将带有止水环的板内上下连接装置旋转固定在螺纹受力盘上表面的螺纹杆上,将上部连接把手旋转拧进螺纹旋转紧固装置后,再将此整体拧进板内上下连接装置,调整螺纹旋转紧固装置,使其四个支座紧贴楼层板,此时各单体便形成牢固的整体,实现了装置的成品制作取材简便、加工方便,操作简单,重复多样使用可节约成本,现场施工中可保证成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楼板。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装置与楼板配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上部连接把手;2、螺纹旋转紧固装置;3、板内上下连接装置;4、螺纹受力盘;5、下部安拆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楼板修补机电管洞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22]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楼板修补机电管洞的装置,包括上部连接把手1,所述上部连接把手1上螺接有螺纹旋转紧固装置2,还包括;
[0023]板内上下连接装置3,板内上下连接装置3螺接于上部连接把手1的底端;
[0024]螺纹受力盘4,螺纹受力盘4螺接于板内上下连接装置3的底端;
[0025]下部安拆把手5,下部安拆把手5螺接于螺纹受力盘4的底端。
[0026]进一步的,上部连接把手1与下部安拆把手5均设置为“T字形”;通过上部连接把手1与下部安拆把手5的设置,由于上部连接把手1与下部安拆把手5呈“T字形”,进而便于进行转动。
[0027]进一步的,螺纹受力盘4设置为“伞状”;通过螺纹受力盘4的设置,由于螺纹受力盘4呈“伞状”,使得螺纹受力盘4的顶部面积较大,能够进行托底。
[0028]工作原理:首先为确保新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应采用人工将孔洞部位混凝土凿除,使基底露出坚硬、牢固的混凝土面,务必彻底全面。混凝土凿时应重点保护好梁、板钢筋,对凿除的混凝土表面,采用自来水将碎屑、灰尘冲洗干净,并连续、均匀的喷洒,表面无明水,使用下部安拆把手5与螺纹受力盘4下方带螺纹的竖向管拧紧连接,操作工人以此可以在楼层板下一层将装置举起安装至楼板洞下方,上一层的工人将带有止水环的板内上下连接装置3旋转固定在螺纹受力盘4上表面的螺纹杆上,将上部连接把手1旋转拧进螺纹旋转紧固装置2后,再将此整体拧进板内上下连接装置3,调整螺纹旋转紧固装置2,使其四个支座紧贴楼层板,此时各单体便形成牢固的整体,养护成型后拆模,松动螺纹旋转紧固装置2后,旋转拧出上部连接把手1,再从下层使用下部安拆把手5将螺纹受力盘4转动拆除,使用防水砂浆填充板内上下连接装置3的空隙洞,实现了装置的成品制作取材简便、加工方便,操作简单,重复多样使用可节约成本,现场施工中可保证成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楼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楼板修补机电管洞的装置,包括上部连接把手(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连接把手(1)上螺接有螺纹旋转紧固装置(2),还包括;板内上下连接装置(3),板内上下连接装置(3)螺接于上部连接把手(1)的底端;螺纹受力盘(4),螺纹受力盘(4)螺接于板内上下连接装置(3)的底端;下部安拆把手(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震宇金国栋陈新喜杨钦缑立鹏帅伟杨大健王凯龚扎力根白音卢雪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