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及方法,涉及管件加工技术领域,针对目前管件切削插口时进给量控制精度差导致加工精度差以及影响切刀寿命的问题,设置限位支架结合切削刀具实现逐步进给切削,限位支架上的两个间隔布置的限位轮同时抵接于筒状模具,实现抵接位置的对中作用,保持切削刀具的切削位置位于两个限位轮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使得限位支架的回缩距离与切刀的切削深度一致,提高控制精度以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度以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度以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井道支护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模板工程里电梯井道通过支模后浇筑的方式成型,因此,电梯井道的支护模板施工质量要求尤为重要,目前模板工地大多采用木模散拼方式,现场加工时,尺寸精度差、井道内材料多空间小施展不开、加固难、支拆过于复杂,很容易造成胀模错台,井道内腔净尺寸及对角方正度差,影响电梯井道的施工质量。在完成支模后,因井道模板浇注混凝土后对井道模板产生环型压力,把模板接缝处边与边全部压紧,没有一点缝隙,造成模板拆除困难,每次周转施工时需要将加固件及竖方全部取下,周转至施工层又要全部组装,费时费力;在周转后,导致每层支模浇筑后因误差导致电梯井道内壁不平整,成型质量参差不齐。
[0003]目前采用金属模板进行施工时,能够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来降低尺寸精度,但本质上仍属于散拼的施工方式,尤其对于狭窄的电梯井道内,模板不便进行拼接、加固及拆除操作,散拼的模板不便进行转运,不同层之间的施工相互独立,不便保证施工的精度及成型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及方法,能够利用带有弯折结构的单体进行拼接,保证电梯井道内底角位置的成型精度,利用凸部和凹部的结合完成相邻单体的对接,降低连接操作难度以提高施工拆装效率,降低散拼模板造成的误差,提高施工精度及成型质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采用以下方案:
[0006]包括单体和紧固件,单体的侧边沿位置设有凸部或凹部,凸部/凹部能够与相邻单体的侧边沿位置的凹部/凸部对接拼合,凸部能够抵压于待对接拼合的凹部;紧固件扣合于对接拼合的凹部和凸部,并施加保持对接拼合后凹部和凸部位置的约束力。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单体包括基板和条形块,条形块安装于基板边沿后结合基板共同形成凹部或凸部,基板为弯折板,弯折线的两侧分别对应贴合电梯井道内壁相邻的两个侧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为90
°
弯折板,基板的弯折线用于贴合电梯井道的底角,条形块的轴线平行于基板的弯折线。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凹部对应的第一条形块缩于基板的边沿内,第一条形块上设有承载凸部抵压的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与基板边沿之间形成呈钝角的凹形结构,成为凹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凸部对应的第二条形块部分探出基板边沿外,形成凸出于基板的凸形结构,成为凸部;第二条形块的探出部分上设有抵压凹部的第二倾斜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卡扣和对拉杆,卡扣扣合于对接拼合后的凹部与凸部
之上,且对凹部和凸部进行半包围,对拉杆通过张紧件抵接于卡扣。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单体上设有供对拉杆穿过的避让结构,避让结构开设在凹部和凸部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还包括垫块,垫块位于凸部或凹部一侧,垫块结合对接拼合后的凹部和凸部共同嵌入卡扣内。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如第一目的所示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的工作方法,包括:
[0015]依据电梯井道尺寸配置单体的尺寸及数目;
[0016]多个单体吊运至电梯井道内,单体的弯折线与电梯井道内壁的底角贴合,单体的侧面与电梯井道内壁的侧面贴合;
[0017]相邻单体的边沿通过凸部与凹部对接拼合,于对接拼合位置安装紧固件;
[0018]支模完成后浇筑、养护,待养护完成后拆除单体并吊运至下一施工层重复使用。
[0019]进一步地,在电梯井道内的紧固件安装完成后,安装加固联接件使紧固件连接为整体,在拆模时先拆除加固联接件。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1](1)针对目前电梯井道内模具不便进行支护和加固以及成型精度和质量不足的问题,能够利用带有弯折结构的单体进行拼接,保证电梯井道内底角位置的成型精度,利用凸部和凹部的结合完成相邻单体的对接,降低连接操作难度以提高施工拆装效率,降低散拼模板造成的误差,提高施工精度及成型质量。
[0022](2)卡扣的形状与对接拼合后条形块组合形状适配,卡扣覆盖在条形块远离基板的一侧,同时卡扣还卡合在条形块的侧面,以约束凸部和凹部的拼合状态,避免凸部和凹部的松动、脱离。
[0023](3)对第一条形块和第二条形块共同施加紧固件,既能够沿垂直于基板方向施加紧固力,抵抗浇注时混凝土向电梯井道方向的压力,又能够利用斜面作用沿平行于基板方向施加紧固力,抵抗浇注混凝土时沿电梯井道壁水平方向的膨胀力,维持模具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第一单体连接第二单体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带有第一条形块的基板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带有第一条形块的基板的端面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对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带有第二条形块的基板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带有第二条形块的基板的端面示意图。
[0033]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多个单体安装于井道内的示意图。
[0034]其中,1.第一单体,2.对拉杆,3.卡扣,4.第二单体,5.第一条形块,6.第二条形块,
7.基板,8.垫板,9.预留槽,10.第一倾斜面,11.第二倾斜面,12.电梯井道,13.第三单体,14.第四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实施例1
[003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1
‑
图9所示,给出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
[0037]模板工程中电梯井内的模板施工质量要求尤为重要,在施工时由于井道内材料多、空间小不便进行操作,导致加固困难,容易造成胀模错台,影响井道内腔净尺寸以及对角方正度;传统模板施工需要进行复杂的加固,在支模时和拆模时都会受井道狭小空间的影响而不便施工,导致支模效率和拆模效率低,影响施工效率。
[0038]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给出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通过相邻单体边沿的凸部抵压在凹部实现配合拼装,单体为L形弯折板,从而保证对角方正度,结合加固件组装形成模板系统,方便进行周转施工;配合拼装位置倾斜面形成拔模斜度,能够在解除紧固件后方便拆模,紧固件对边沿的凸部和凹部进行锁紧,提高支模后的稳定性。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和紧固件,单体的侧边沿位置设有凸部或凹部,凸部/凹部能够与相邻单体的侧边沿位置的凹部/凸部对接拼合,凸部能够抵压于待对接拼合的凹部;紧固件扣合于对接拼合的凹部和凸部,并施加保持对接拼合后凹部和凸部位置的约束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包括基板和条形块,条形块安装于基板边沿后结合基板共同形成凹部或凸部,基板为弯折板,弯折线的两侧分别对应贴合电梯井道内壁相邻的两个侧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90
°
弯折板,基板的弯折线用于贴合电梯井道的底角,条形块的轴线平行于基板的弯折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对应的第一条形块缩于基板的边沿内,第一条形块上设有承载凸部抵压的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与基板边沿之间形成呈钝角的凹形结构,成为凹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对应的第二条形块部分探出基板边沿外,形成凸出于基板的凸形结构,成为凸部;第二条形块的探出部分上设有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广军,邱博君,翟明阳,朱佃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方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